阿巴斯
-
《橄榄树下的情人》:最好是读书人娶文盲,富人娶穷人,没有家园的嫁给地主……最后一个镜头诗化了大地。
女孩儿你千万不要答应。这个男人明白的很,他结婚是为了改变自己的阶级属性,当然这无可厚非,但你要清醒,是不是要成为他的棋子。看看他的表态,开始一番示好,承诺一些他做不到的,慢慢有房子啊,会供你继续读书,不会让你做家务啊,这些都是口头承诺,按照…
-
《特写》:“我曾经这样被介绍给某人:‘这位是《特写》的导演。’对此,那样并不是来自电影圈的人说:‘我…
看了十五分钟即奉上五星。之前为公号翻译的戈达尔采访中提到过“现实纪录和戏剧达到最高级的层次时便合二为一,电影通过现实纪录,会形成戏剧的结构;通过戏剧的想象和虚构,会达到生活的现实”。《特写》即是戈达尔口中的“最高层次”的电影。形式、结构之外…
-
《生生长流》:哪个导演在汶川后能拍出这样的情感,中国电影就有望了
哪个导演在汶川后能拍出这样的情感,中国电影就有望了非常不赞成“如果有人把汶川地震拍成这样中国电影就有希望”的说法。1毫无可比性的假设没什么意义2中国电影有无希望不光是导演一个人头脑的责任和使命还在于电影制度技术水平甚至全体观众的鉴赏力和对恶…
-
《樱桃的滋味》:当电影只是作为讲述道理的工具,它便失去了滋味~~
08年和妈妈一起看的片子,看完觉得心里很宁静,开着DVD机睡着了,老爸过来关的~真心是好片。车窗=银幕边框,人物之眼=摄影机镜头,又是循环结构,又是装置艺术。结尾真心翻得太好了。mk2DVD里收了傅东老师的介绍和三段评论,以及阿巴斯访谈。很…
-
《随风而逝》:评论大多集中在说阿巴斯影像的美,但似乎没有正确理解这个故事。故事讲的(应该)是一位电视…
评论大多集中在说阿巴斯影像的美,但似乎没有正确理解这个故事。故事讲的(应该)是一位电视台记者为报道村里愚昧封建的葬礼仪式,记者和他的朋友住在村里,等待他们的报道材料,即村里某位老人的去世。但时间一天天过去,没想到老人病情逐渐好转,而朋友和领…
-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洗衣服的妈妈不知儿子为何闷闷不乐,抽香烟的爷爷不知孙子为何跑来跑去,做木门的老…
比鸡汤片《小鞋子》好一万倍。没有一个暴力镜头,却感觉无处不在的暴力。在家族的父权=国家的绝对支配力之下,一个八岁的小孩是没有,归还同桌小伙伴作业本的权利的。而他却不得不归还的使命,也来自学校的权力的压迫。归还的过程越残酷,也就越打动我们。阿…
-
名导阿巴斯经典“伊朗3部曲” 见证可爱童星的成长
伊朗大师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生前因为拍摄温暖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声名大噪,并将当时年仅8岁的童星阿默德普尔捧上国际。出身伊朗北部科克的阿默德普尔,在片中饰演错带作业簿回家、奔波一整晚只为归还同学的小男孩,朴实善良的演出,让…
-
来自坎城70报导:特别放映
坎城影展七十周年,自是少不了一些特别的活动。从影片放映开始,就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欢庆气息。坎城影展的经典片头是从海里的红地毯一路拾级而上,搭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水族馆”音乐,今年在每个阶梯上写下了历届曾经参与过坎城影展的导演,从奥森威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