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记”中国式人际关系” 毒害了多少孩子的天性 却被奉为美德(图集)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我,审视自己的人生,开始强调”人格的完整和健全”,这样的观点在从前是一直被忽略的,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富足,转而开始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孩子的理念也不像从前那样单纯地”鞭策”,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希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但是在种种教育理念之下,家长们最容易忽略,也最容易放弃的,就是对”中国人际关系”的纠正。

不如说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积淀之下,对于老旧的人际关系不能够短时间之内完全推翻其糟粕,只能靠我们慢慢努力。

别忘记"中国式人际关系" 毒害了多少孩子的天性 却被奉为美德(图集)

自封的优点,会害了我们

其实”人际关系模式”形成之后,会随著历史的变迁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被当代年轻人改变成适合我们的模式,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有很多陈旧的”人生处世”教育早就已经不符合这个提倡个性的时代了,而孩子正处于最年轻的人际关系之中,面对周围环境对于真情实感和对个性的宣扬,必然导致思想混乱,陷入对自己的质疑。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往往就是最主流的以下这4种人际交往和处世哲学,对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和人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甚至有的感情丰富细腻、敏感的人,被这些理论逼疯、逼死。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实存在的情况,希望当代家长不要再犯这些错误,让孩子活得更真实、更纯粹。

别忘记"中国式人际关系" 毒害了多少孩子的天性 却被奉为美德(图集)

1.吃亏是福

一些自身比较内向、文静、脾气好的家长,常常会教育孩子”吃亏是福”,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被自己的父母教育的。

但实际上这只是在几十年前,由于社会因素导致,很多人秉承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不愿意与他人发生矛盾,因此就算”吃亏”也没关系,忍了就是。

但是随著这个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后来人们对自己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不公平都采取这种消极的态度,也给下一代灌输这种想法,导致孩子”羞于”竞争,将过度的谦让视为美德,如果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反而还会被视作是”斤斤计较”、”小气”。

为了宣扬这种不正确的谦让,人们还附加以一些”玄妙”的理念,比如”折损福气”之类。

最终这样的舆论环境,让很多孩子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情况下,都不知道该不该保护自己。

别忘记"中国式人际关系" 毒害了多少孩子的天性 却被奉为美德(图集)

2.拿人手短,受人情”要挟”

我国传统的人际关系之中,最大的陋习就是”交朋友”,提倡所谓的”多条朋友多条路”,无所谓到底对对方的了解程度有多深,用这种所谓的”互相帮助”来加深交情。

最终就形成了这种人际关系的最差局面:朋友给你塞礼物你拒绝就是不给面子,朋友请你帮忙你拒绝就是不懂人情世故。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这种观念,像我的母亲,就从小提醒我要”有眼色”,小学时学校要给学习好的孩子送糖吃,上了大学买吃的要给每个舍友都发一份,为的是”到时候请他们帮忙他们不好拒绝”。

而现在年青一代都提倡做事靠自己,就算需要帮助也会依靠真心实意交来的朋友,而不是那种请吃饭、送礼物交来的”表面”朋友。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孩子从小被这样教育,但是他们内心又太过单纯、”死心眼”,当一些”朋友”强硬地向他们求助的时候,他们就不能明辨是非,最终导致很多这样单纯的人被诱拐上了歪路,还有不少被判决为受贿罪,前途尽毁。

别忘记"中国式人际关系" 毒害了多少孩子的天性 却被奉为美德(图集)

3.不明真相就”随大流”

在不少家长陈旧的育儿理念中,都强调一条”别人干啥你干啥,照样子学”,这一条也造成了很多悲剧。

以前人们普遍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鼓励创新,害怕出现未知的危险。

因此在过去的人际关系之中,将”与众不同”的人视为异类进行鄙视,是受到时代大环境的限制。

但是现在依旧使用这种育儿理念,就是对孩子个性的一种抹杀。现在大家都只生一个,甚至是不生,注重把一个孩子进行精心的培养,在这种育儿方式下,就一定要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独特性。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有样学样”也就限制了孩子个性的表达,也限制了孩子对于世界的探索。

我们一再强调在现代育儿理念中,家长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家长的保驾护航,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待世界,建立起自己的思考逻辑,这才是家长应当做到的育儿心态。

别忘记"中国式人际关系" 毒害了多少孩子的天性 却被奉为美德(图集)

4.用”……就该……”造句,泯灭人性

家长在对孩子使用这种训斥型的句子时,最喜欢使用的句式就是”……就该……”,比如”学生就该学习””孩子就该听家长的”。

这主要是家长无法很好地帮孩子解决困难,或者帮孩子疏导负面情绪时,自身首先爆发出负面情绪,用强硬的态度解决问题,实际上这种训斥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强行将问题暂时搁置罢了,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任何用处。

随著孩子长大,这种句式还会被使用在其他问题上,甚至附加一些不著边际的推测,甚至是恶语相向。

比如看到女儿剪了短头发,家长就说”女生就该留长发,头发剪那么短你是同性恋吗”;

比如女儿不爱穿裙子,像男生一样喜欢运动,家长就说”女生就该穿裙子,爬高上低的你丢不丢人,你是不是想当男人”;

比如儿子不喜欢运动,喜欢窝在家里读书,家长就说”男生就该有点阳刚之气,你看你天天在家里就知道看那些小说,你是娘炮吗”……

这类家长很喜欢使用这种刻板印象给孩子下定义,甚至是做出一些充满负能量的揣测。

但是我们可以理解,家长这样说,其实是因为自身受到刻板印象的教育模式长大,最怕的就是孩子特立独行,”和别人不一样”是最让他们感觉恐慌的事情。

深受刻板印象影响的家长,多少年来一直用这样的方式看待问题,但是这样的限制和攻击式语言却对孩子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别忘记"中国式人际关系" 毒害了多少孩子的天性 却被奉为美德(图集)

不要做”修剪枝丫”的园艺师,那不是家长该做的事

向上述举例中,那种充满了恶意的诋毁式语言,如果是由孩子不认识的人讲出来,可能孩子早就跟对方吵起来了,正是因为家长的特殊身份,孩子知道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因此只能感觉到受伤、愤怒,却很难想要做到真正的回击。

家长常说孩子不懂事,却往往忘记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当下孩子的生活环境,与时代的进步是否做到了接轨。

育儿理念的众多必备要求中,”与时俱进”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家长们教出的孩子,一定是要符合当下的时代发展,采取当下对孩子的未来生活最有利的理念。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必为了所谓的家长威严而一言堂,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也就失去了孩子的崇拜和尊敬,得不偿失,实属没必要。

很多教育失败的家长,就是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而失去了孩子的心。

本文来自90育儿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21年3月9日 下午11:10
下一篇 2021年3月9日 下午11: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