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儿子迷上古埃及数学,又听说古埃及数学特别有趣,决定陪他玩一回。
儿子出题宣战:要将9个面包平均分给10个人,不能让这些人发生争论,该怎么分?
我们都清楚,答案是9/10。
问题关键是,我们该如何把面包里的9/10分出来?
冥思,苦想,蒙圈。
儿子二话没说,取面粉、加水、和面。
最近家里采购了大袋面粉,我用于练习做包子,难道他想抢我的面粉做9个面包?
我疑惑,不解。
很快和好面,他又找出擀面杖,竭力地碾出9个大小相似、不太规则的圆饼。
1/2饼
儿子指定了5个圆饼,吩咐我用刀逐个对半切开。
小心翼翼地,我把5个圆形面饼挨个儿一刀切下,一分为二。
一共得到10个半圆形饼,我为它们取名为1/2饼。
剩下的4个圆饼,儿子说另有安排。
1/3饼
一阵翻箱倒柜,总算把销声匿迹已久的量角器找了出来。
对照量角器,儿子用刀刃在圆饼上比划著。
原来,他是要把剩下的4个圆饼都平均分成三等份,想量出120度的完美角度。
顺著儿子在圆饼上做出的标记,我顺利地把每个饼都切成3份,4个切完就是12份,我们取名为1/3饼。
1/15饼
还记得前面的数学题吧?等待分面包的是10个人。
现在1/3饼有12份,我猜需要拿出2份进行再次分割了。
果真,儿子又拿量角器派上用场,这次要把每块1/3饼平均分成5等份。
我密切配合,看清他在饼上留的痕迹,掂起刀刃更加谨慎地分割著,一共切出10块更小的、只有24度角的饼,我让儿子算了一下,每一小份只占完整圆饼的1/15,取名为1/15饼。
9/10饼
这下,面前摆放著3个尺寸、大小不同的面饼,共计30块,场面真可谓壮观。
把尺寸相同的挪到一起,数一数,没错,10块1/2的饼,10块1/3的饼,10块1/15的饼。
最后,我们按序取1/2的饼、1/3的饼和1/15的饼各一块,拼在一起,这就是一人份。
依次再把剩下的9份拼好,这是我们拼出的一份9/10饼。
生活即教育
儿子说,学习了古埃及数学,我们以后也不会再为分吃的争论了。这些“黄金分割”的面饼,看起来赏心悦目,不忍心扔掉。
儿子建议,这是智慧饼,应该吃掉。全家一起动手,撒上芝麻,刷上蛋液,送进烤箱烘烤,香气阵阵扑鼻,堪称美味佳肴。
一家5口人,每人领取2份,也没有因为份量多少争论。吃著9/10的古埃及饼,我被这奇妙的数学知识震撼,又感叹著生活里原来也隐藏著教育。
不仅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那句话:生活即教育。
是的,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了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产生了教育。
教育是经验的累积,而经验又与实践密不可分。
我相信,这9/10饼的制作过程,会深深地刻入儿子的记忆,成为他人生中的美好回忆。
可怜天下父母,逃不出望儿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然而,在应试教育体质下,我们对孩子的关注时常会倾向分数的天平。习惯于填鸭式的读、背、刷题,很少顾及孩子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教育存在于生活,生活即教育。何不让教育与生活进行更密切联系?
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做。让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让生活成为教育的背景。
对于枯燥、棘手理论问题,家长不妨陪孩子搜集生活经验,尝试从实践中找答案。这些一定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甜蜜的回忆。
当然,我们用面粉分割出9/10的饼,也可以用纸片裁成圆形,或者到户外和泥土做成圆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