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24小时*N周的疫情,是否已让长期带娃的你心力憔悴?
有时候,实在忍不住吼娃几句,然后再忍著怒火,强行憋回去。
为啥?因为网上辅导作业导致亲子关系破裂的可怕新闻,因为儿童教育的文章,要求家长用耐心和爱心教导孩子,要言传身教、要父母改正暴躁的脾气,否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就是很难做到。
11月时,一则南京妈妈陪孩子写作业气到脑梗的新闻刷爆朋友圈。
当天晚上的十点半,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并且还有大量不会做的题目。
这位妈妈一著急,竟出现了吐字不清,右手写字笨拙的状况,在家休息了四天后,病情仍未能缓解,无奈之下到医院查看,才发现是脑梗塞。
此外,还有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写到心梗住院,心脏搭桥的,这位家长说:“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随其自然吧”。
其实,亲子关系矛盾重重,可能是沟通的方法不对。今天,我们就跟随美国资深儿童心理医生的指导,学习如何用“游戏”的方式,搞定熊孩子。
在《游戏力》中,劳伦斯科恩博士指出,会玩会游戏的父母,他们能够和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结,去唤醒和打动他们。
“游戏力”并不仅是“做游戏”,而是以游戏的方式、以游戏的心态,以轻松幽默的互动,帮助大人和孩子建立亲密联结,获得共同成长。
科恩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也是资深儿童心理医生。在长期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他发现,游戏是儿童的特殊语言,儿童在游戏中表达出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比如负面情绪、对爱的渴望等,并且借由游戏来满足和发展自己。
掌握了游戏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父母就能以更感性的方式来与孩子互动,即使是在做家务、运动、做功课、看电视时,也能高效育儿。
01、拥有“游戏力”的家长,为何能轻松说服孩子?
在儿童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联结”。联结是一种状态,是孩子与父母、或者其他照料者的互动关系。
胎儿与母亲是直接联结的,出后,孩子与母亲的联结发生了断裂,重新建立联结的方式,是母亲给予抚摸、照顾和食物。
儿童的成长,是在经历联结、断裂、重新联结的循环中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尤其需要重视“修复断裂”这个环节。如果断裂得不到及时修复,亲子关系就容易发生冲突、产生距离,严重的孩子会产生孤独感、退缩,甚至自我封闭,甚至对外界产生愤怒和仇恨。
婴儿时期,妈妈通过与孩子的凝视,让爱意在目光中流淌,来建立亲子关系中的联结。孩子长大后,父母与孩子一起聊天、游戏,也是一种联结。
作者把孩子的内心需求,比作一个杯子,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水来保持充盈。这些水,就是修复联结的爱的行动。
杯子满时,表示他们具有足够安全感。杯子空时,表示他们缺乏安全感。
当孩子焦虑、难过时,可能会通过发脾气、反抗父母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关爱的渴求。这时,父母需要及时给孩子加水;一旦加满水,他们又会活力满满地去探索和尝试。
游戏力是就一种很好的“续杯”方式。
对于大人来说,游戏只是一种放松和消遣,但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的第一天性,也是获取成长的最主要方式。
掌握游戏力的家长,可能帮助孩子在游戏中,获取认知和技能、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培养坚定和乐观的品格。
02、怎样才能掌握“游戏力”思维?
所谓游戏力,不是让父母捧著一本“亲子游戏大全”,然后按照指导与孩子玩。而是随时掌握一种游戏化的思维,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练习游戏思维的第一个步骤,是觉察并发现孩子需要游戏的时机。
当孩子捣乱、拒绝沟通和合作时,你是倒数三个数,还是怒吼一声把他吓住?老实说,这些方法确实有用,但会破坏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更好的方式是将沟通与游戏力相结合,避免情绪对抗。
当孩子表现出无理取闹等情绪状态时,通常都有著深层的心理原因。可能是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也可能是游戏时被朋友拒绝了,又或者是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和嘲笑。
这时,父母只需要和孩子玩游戏,就能把他从创作经历中带出来。
比如,一天,在幼儿园的贝贝,走在路上时一脸的不高兴,回到家后,她就跟妈妈玩起了老师上课的游戏。
妈妈顺著她的意思,让贝贝当老师,自己当学生。贝贝玩得很投入,当她发现学生没坐好时,狠狠的批评了学生一顿。批评完了,她显得很轻松、很得意。游戏结束后,她又变回了活泼开朗的样子。
这个游戏中,父母只是参与到孩子主导和角色扮演游戏中,就轻松化解了孩子的伤痛。很有可能,她是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但又不好意思和父母说,因此通过游戏的方式化解压力。
练习的第二个步骤,是全身心的投入游戏,尝试理解孩子。
跟孩子做游戏,常常感觉很无聊、没耐心?你不是一个人。
其实,我们之所以难以加入孩子的游戏,是因为对他们缺乏观察和理解。
游戏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欢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职业,也许是医生、厨师、理发师,或者是顾客。但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他们往往需要大人的帮助和配合。
如果父母能从“孩子在模拟职业进行学习”的角度来理解,就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比如,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明白服务员该做些,怎样和顾客打交道?顾客想买东西时怎样询问,如何负钱等等。
再比如,打闹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力量。通过与他们打闹,父母可能帮助你们掌握攻击时的分寸,怎样玩闹才不会伤害到自己和对方。同时,还能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通过游戏,很多人生中重要的知识都可以轻松获得。
在这个过程中,大人需要让孩子充分主导游戏,父母的作用,是给孩子提供游戏的氛围和支持,这时孩子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方式。
练习的第三个步骤,是提供必要的引导。
理解了孩子游戏的目的,并且耐心的参与其中,你就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我们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干预,为他们创造更棒的游戏。
比如,大人可以降低游戏的难度,在双方游戏对抗时,适当装笨、装傻、装孩子气。
和孩子玩躲猫猫游戏,看谁能藏的最隐蔽。在玩游戏时,大人可以显得笨拙一点,慢慢地才找到孩子,或者夸张地说“哇,你藏的太好了,我都找不到你啦”,这样做,你将会获得孩子咯咯咯的笑声。
还有一种非常好的游戏方式,是置换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有权威的家长或老师,而大人扮演弱者。通过角色的互换,能够让孩子在换位思考中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启发,也可以恢复孩子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摆脱无力感的困境。
比如,和孩子玩打针游戏,孩子假装护士,温柔地说:“不能动啊,要开始打针啦”!这时大人扮演孩子,装作害怕的样子说:“我不要打针,我害怕”。孩子就会把大人的手抓得紧紧的说:“勇敢一点哦,打针一点儿都不疼,一下下就打好啦!”这时大人要夸张的“哇哇”大哭。
通过这样的游戏,就可以轻松地释放了孩子对打针的恐惧。
无论什么游戏,无论有多傻气,只要孩子咯咯笑了起来,被是成功的游戏。在笑声中,孩子自然就能驱逐很多不良情绪。
03、当父母和孩子情绪崩溃时,怎么破?
育儿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过不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关”。
有时候自己心情烦躁,总是忍不住吼孩子;有时候孩子无理取闹,让自己情绪失控。面对这些棘手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当我们自己有情绪的时候,这是个别说和孩子玩游戏了,就是简单地陪在孩子身边也很难做到。
作者建议,父母要敏感地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首要给自己续杯,再去关注孩子。
父母必须承认自己不是完美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做到100分。情绪失控时,就允许自己尽力做一个50-60分的父母,接纳自己的烦躁和无力感,让自己休息一下。
这个休息可以是跑跑步、听听音乐,买杯热饮,或者是给亲密的朋友打个电话,永远要先把自己的杯子灌满,再与孩子联结。
当孩子负面情绪激烈、大吵大闹时,游戏的方式好像也行不通了。
这时候,父母只需要尽量做到冷静。如果还有馀力,就分析一下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此外,还可以帮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
你也可以这样说:“宝贝,我能感觉到你在害怕(共情、表达)。妈妈会一直握住你的手,等你准备好了,咱们再一起过去,好吗?(耐心等待,询问,商议。)”
游戏力作为一种养育方式,听上去主角好像是父母,但实际上主角是孩子。
父母的作用,是在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游戏的氛围,这时孩子会很乐意寻找适合自己的游戏方式。
本文来自芝书酱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