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爱孩子 也别在这3件事上越界(组图)

我们能给孩子能铺的最远的路,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近日,网络上广泛传播这样一段视频:一群初中女孩儿玩剪刀石头布,输了的人被打,其中一女孩儿,被连扇多次耳光不敢还击。

此视频一出,评论哗然。

在种种指责打人孩子的评论里,有一句特别的评论:

“被打的孩子父母,看到这个视频该有多心疼啊!”

这句话,深深揪住了我的心。

是啊,身为旁观者,第一感觉就是指责作恶的人。

但我想,任何人如果把自己代入成被打孩子的父母,那么第一感觉一定是:心疼。

我们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精心呵护。

可为什么她在外面会受人欺负,甚至连还手都不敢。

在这中间,存在著巨大的教育漏洞。

父母在努力用金山银山给孩子堆砌起跑线时,或许忘了这最重要的一点——锻炼他们保护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

究竟做什么,才能锻炼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呢?

这可能是每个父母的疑问。

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想让孩子独立,就不要为他做这三件事。

再爱孩子 也别在这3件事上越界(组图)

不代替孩子处理他的社交问题

我上初中时,有个同学叫申莉莉,那时她是班里的小霸王,谁也不敢惹她。

因为只要她和班里哪个同学,有一点儿不愉快,她会立刻告诉她的妈妈。

而她妈妈也会立即来学校,训斥那个给她女儿找麻烦的孩子。

甚至有时,还会直接去找对方孩子的家长理论,这样对方孩子多半免不了一顿斥责。

所以那时候,班里人都对她小心翼翼,她说一,大家都不敢说二。

很多年后我已经工作了,有一年过年回家,在姐姐公司聚会的照片上,我意外地看到了申莉莉。

原来她和姐姐现在是同事。

于是我开玩笑地问姐姐,是不是同事们都经常被她欺负,还说起她上学时如何如何厉害。

没想到姐姐一脸震惊。

再爱孩子 也别在这3件事上越界(组图)

据姐姐的说法,申莉莉平时为人唯唯诺诺,公司里谁都可以使唤她,做不好还会被人当出气筒,但是她从不还口。

这下轮到我震惊了。

我脑海中只有她初中时跋扈的样子,和姐姐口中的样子根本对不上。

但是后来我渐渐想明白了。

是她母亲的,导致了她今日的不幸。

小时候,父母是大人,对于别的孩子是有绝对震慑力的。

那时候申莉莉的所有问题,都是靠她妈妈这个大人身份,帮她解决的。

可是步入社会的成年人,谁还会吃这一套呢?

她和同事有矛盾,妈妈若再去公司帮她撑腰,恐怕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被更多地耻笑吧。

然而她因为从小被母亲保护,没有独立处理周边人际关系的能力,即使被欺负,也不知如何还击。

莉莉的妈妈无疑是爱她的,可是她的爱,却让孩子失去了独自处理社交关系的能力。

没有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负,但这不代表父母就要直接出面,帮孩子解决所有问题。

当孩子和朋友出现矛盾时,家长尽量从旁观察,但不要直接参与。

在不涉及安全问题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孩子可能会在这里跌倒一次两次,但他也会因此学会不跌倒的方法。

这样在未来的漫漫人生道路上,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孩子才能知道如何不卑不亢地走过人生。

再爱孩子 也别在这3件事上越界(组图)

不代替孩子承担他犯错的后果

记得网上有个吐槽熊孩子的话题,其中有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孩子觉得好玩,故意把矿泉水倒在亲戚家的练习钢琴上。

亲戚找孩子家长理论,家长自己表达了歉意,对孩子却丝毫未责怪。

碍于情面,亲戚也只好算了。

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孩子在商场里,把可乐浇在了一架钢琴上。

而这是一架价值68万的佩卓夫三角钢琴……

因为造成钢琴损坏,必须赔偿,但那个价格,无疑是对这个家庭的一记重击。

而且这一次,已经没有算了的可能。

第一次弄坏亲戚家的钢琴后,孩子的母亲替孩子道歉,替孩子承担了责任。

她无疑是爱孩子的,爱到可以替孩子受过。

她让孩子避开了惩罚,却也让孩子失去了对责任的意识。

也许这一次,这位母亲还可以赔钱给商场,让孩子不受到任何指责,甚至不知道自己做错了。

可是下一次呢?下下次呢?

再爱孩子 也别在这3件事上越界(组图)

当孩子步入社会,在工作中失误,母亲还能替他承担一生一世的责任吗?

不仅不能,还会让孩子缺少对错意识,更可能导致孩子以后频频犯错,却不自知。

孩子缺乏责任感的意识,只会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更难立足。

如果孩子一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有什么严重后果,那么等到有一天,被迫承担责任的时候,将会是后悔莫及。

代孩子受过,也许让孩子避开了眼下的危机,却给将来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再爱孩子 也别在这3件事上越界(组图)

不代替孩子去赢得认可和尊重

过年回家走亲戚时,听到几个孩子爸妈商量买礼物的事。

一问,原来是孩子们要参加冬令营,他们打算提前给冬令营的带队老师们,买点礼物。

因为老师们都比较年轻,妈妈们不知道送什么好,因此讨论了起来。

等我加入了讨论后,才渐渐发现,他们不仅仅是要给冬令营的老师买礼品。

平时孩子参加什么课外补习,或是什么活动,他们都会提前买些东西,送给老师或者相关负责人。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多一些喜欢和照顾。

我不免震惊。

因为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大家都是靠努力考出好成绩,积极参加活动,多帮助同学,赢得老师同学的喜欢。

从何时开始,孩子们要靠家长提前送礼物,才能得到认可了呢?

再爱孩子 也别在这3件事上越界(组图)

在孩子的世界里,第一个接触到的类似“领导”的社会角色,就是老师。

在这种类似“上下级”的社会关系中,希望得到上级的认可,是人类的本能。

家长们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为了孩子,提前把前路铺成坦途。

但是,这样孩子虽然得到了关注,却也失去了自己赢得关注的能力。

循环往复,孩子习以为常,就更难意识到,他需要靠自己的言行,得到别人的回馈。

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周围人的喜欢和尊重。

但是这种喜欢和尊重,绝不是靠父母铺路来获得的。

毕竟父母铺得了这一时,也铺不了这一世。

我们能给孩子能铺的最远的路,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靠自己的能力,赢取喜欢和尊重。

再爱孩子 也别在这3件事上越界(组图)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自己没做好什么。

可其实,有些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恰恰是父母们做得太多了。

正所谓过犹不及,想让孩子拥有独立生活、独当一面的能力,就请更多地放手,更多地选择不做。

在一次次的“不做”中,让孩子学会更多,才能在未来独自面对风雨时,站得更稳。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会为孩子做得太多。

本文来自李玫瑾育儿学堂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21年3月9日 下午10:47
下一篇 2021年3月9日 下午10: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