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无论社会、学校和家庭,极其重视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德国人信奉“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途径”。特别是孩子在0-6岁的教育,重在培养生活技能,帮助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
德国社会何以文明,德国人在全球何以受到普遍尊重?通过了解和体验德国的幼儿教育,我们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
01、优秀的中国孩子,或欠缺生活能力?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直压抑著无数中国父母。在孩子跨入幼儿园甚至更早时,家长往往紧抓时间对他们进行“包装”,琴、棋、书、画少不了,英语、数学、认字是关键,孩子的画画技法、舞蹈功力、书画表现,突飞猛长。
但家长在强化孩子的才能与知识时,往往忽视了基本生存技能的培养,比如生活自理能力、应对安全的能力等等,以至于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吃饭、穿衣、上厕所,都需要老师帮忙。
甚至很多看似优秀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也离不开父母。
s是我的大学室友,曾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入校,多才多艺的她,熟练掌握三门乐器,10岁时就举办了个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进入大学后,她每天都哭著打电话给妈妈。原来,s的生活从小都是妈妈打理,上大学离开家,她才发现自己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无奈,妈妈只好停薪留职,到学校陪读。
02、3年4000小时,德国幼儿园重在培养生活能力
在德国,这些问题几乎不存在。德式教育推崇,先育人,再育才。无论男孩女孩,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3年时间要接受近4000小时的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首先,他们得学习认识社会,孩子们得走出学校,接受社会大家庭的训练。
他们到警察局,了解警察叔叔的日常工作,学习如何报警,遇到坏人要怎么保护自己;他们会走进消防局,跟消防员一起学习简单的防火常识;他们还会跟随老师参观邮局、市政府,亲眼见见市长先生如何为社区服务。
甚至,每周孩子们会从父母那里获得一定的零钱,跟随老师去超市,学习如何选择商品,如何结帐付款;他们还会一起坐电车,认识回家的路线;一起参观植物园、花圃,观察不同季节的植物生长。
3年的幼儿园生活,德国的孩子们可以学会自己起床刷牙吃饭,学会穿衣洗袜,修理玩具,定制个人计划……
•其次,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书籍,孩子们的首要任务是“玩”儿。
德国幼儿园没有精巧趣味的装修设计,也没有丰富的场地与保护措施。孩子们大部分的活动空间,是广阔的室外,比如森林、草坪、石头地、沙地等;有的幼儿园,无论晴天下雨,都会让孩子们在室外或森林里学习玩耍,从事一些看起来好像很“危险”的活动。
幼儿园实行混龄制,一般是大孩子带领小孩子的学习模式,他们能自觉进行分工合作、配合和群体性生活,在玩耍中锻炼生活技能。
吃饭时,老师会严格遵守时间,如果超时,就会把食物直接收走,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在户外玩耍,哪怕摔倒,老师只是鼓励或帮助孩子再尝试一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挫折”中学会独立与坚强。
德式幼儿教育,重在把孩子还原为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鼓励孩子自由探索,他们在培养孩子的知识才能之前,更重视培养他们成为一名“社会”人。
03、与父母的日常生活,是强化技能的有效途径
在德国,除了幼儿园重视孩子的个人生活能力外,家庭也从小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德国父母,强调父母与子女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夫妻本位关系永远大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他们始终坚信生活是最好的教育途径,身教力行要远远大于言传。
德国父母有一套完整的教养规则,规范孩子的行为。
➊放手,是孩子学习独立生活的第一课
德国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不会整天围绕孩子转,也不会专门牺牲自己的生活以优待孩子为先。他们更愿意推著孩子一起购物、会友、运动、出游、家务……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有助于他们模仿学习,还能开阔孩子的眼界。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梦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放手,是孩子学习独立的第一堂课,德国妈妈的育儿原则是“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➋让孩子多吃点苦,长大后就不会受苦
在德国家庭中,父母从小会要求孩子参与到日常家务活动中,学习打扫卫生、做饭、帮助父母购物、割草、修理草坪等。
他们认为,必须让孩子体验什么是“天下是没有不劳而获”。德国父母坚信“让孩子多吃点苦,长大后就不会受苦”的道理,适度磨难,是对孩子最好的锻炼。
有的德国家庭,甚至会在假期让孩子到南美洲或非洲偏远地区,体验生活,磨砺他们的意志。
➌培养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
德国父母认为,这个不行、那个不准,怎么能教出好孩子呢?培养好习惯,要从小事入手,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好性格。
但前提条件是,鼓励和肯定孩子,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意识,教会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既不要附属父母,也不要依赖父母,生活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学会独立思考。
➍身教力行重于言教
德国父母相信榜样的力量,他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会先做到,就算再小的事父母也会以身守则。
在德国父母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并且必然成长为一棵大树。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势必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帮助他们培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国的教育宣言说: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著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唤醒孩子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教育的本质,不以育才为目的,而是育人。
本文来自父母世界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