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不能错过的那黄金七年 因为之后的人生基本已注定!(组图)

做父母不能错过的那黄金七年 因为之后的人生基本已注定!(组图)

1

经常会有一些妈妈在微信上问我一些孩子的养育问题。

每次提到一些青少年的问题,更多的是无奈和叹息。

因为很多的问题是多年前就已经埋下的“病根”。

就好比一个人到了50岁突然腰椎盘突出,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r _ m m u $ p而是多年来积下来的病。有些严重的,做手术不行,怕伤害神经导致瘫痪,那么药物治疗呢?也只能控制病情,减轻病痛,无法根治。: ^ j o

养育孩子也一样,一个人在18岁就已成年,所以作为孩子的时间很短,只有18年。而青少年时期已经是“儿童后期”了,接近一个成年人。

时间越往后,就离父母教育越远。

离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越近,父母S R v的影响作用越低。L 0 n

那么孩子到了青春期,还能不能管好孩子呢?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真正把握住了孩子成长,并且你在不断学习Y ] 3 1 { Y z进步的话,能管好,但是很难。

个体心理学给我了我们一束光:青春期只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我们不相信成长中某一阶段或者某种处境会改变一个人。只是,一个人在过去形成的性格在某一个时期J R ; m , o y 0 U,在一种新的环境下暴露出来而已。

所以,当孩子青春期或者成年后出现了问题。

与其说是青春期综合症或者孩子不争气。

不如说是之前早已埋下的问题在此时爆发了9 A ^ % s而已。

2

到底是从哪一天或者哪一年起,埋下了今日的“病根”呢?

用心的父母大都有过同样T W ? f A % 2 6的忧虑,我的孩子将来会怎么样?青春期的他会变成什么模样P w Q

我也一样,我从来没有想过去规划小小鱼的人生。

可是面对他成长中无数不确定的因素。

我也会有担忧,会不停地思索。

我想$ ? 5 L d自己能做的就是尽早地陪伴在他的身T | ) h = # @边,给予一些影响。

所以我选择自己亲自带他} 9 * @,观察他的天性,了解他的脾性,给他定规矩,养习惯。

因为我觉得一个孩子不是一天长成的。

只有从他们的尿布期开始,陪伴他们,然后走过婴儿期走到幼儿期,再进入青春期。

直到进入学校,进入社会,挑战无处不在。

在这条成长之路上,荆棘遍地。

父母的有效陪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

可我们还有太多的父母不是这样认为的。

他们觉@ r e ? p L得孩子小,不懂事,没意义。

记得以前在聚会的时候,有一个还没做爸d B A v u爸的朋友听说s , u 5 # X a我在自己带孩子。

他就说我这这样做难以理解。

因为孩子这幺小,你对他好,他也不知道。

而且也记不住。

他的论点是:“你能记住4岁前,甚至7岁前发生的事吗?”

大伙愕然,因为真的记不住多少。

可是,记不住不等于没发生。

往往是那看似混沌的阶段,奠定了天地的基础。

也就是那记忆里空白的几年,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

做父母不能错过的那黄金七年 因为之后的人生基本已注定!(组图)

3

P P r z W F国有一部非常牛的纪录片。

一共拍了50年才拍成。

1964年,拍过007的英国大导演] h *麦可艾普泰德开始记录14个7岁的英国小孩,每隔7年就会找到这些孩子,拍下他们的最新状况,于是就有了《14Up》、《21Up》、《28Up》、《32Up》、《42Up》,《49Up》,直到2013年孩子都成了《56Up》里的老, $ P f Q j O I年人。

讲述了14位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经历,默默追问决定人生的答案。

我们看著片中的主人公,看到他们从小开A B S ^ i w ~ i始,慢慢变老,看他们努力奋斗,看他们徒劳挣扎。

? I I B j ; w 6 =他们的身上,我们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普通英国人的人生。而那些人的人生无不证实了导演最初的推测:幼S 3 L 9 w H时的家庭? U o P ( / D影响对孩子的一生来说o ~ . B,是难以磨灭7 ` q t 7 M的。

每一集影片都以一句话开篇:“K x D 6 x让我带一– P Q I p U [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 B { [ j g Y。”

我们中国古话说:“三岁看七岁,七岁定终生”,同样C D q P的道理。

有太多人曾幻想“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我会……”如果,如果,再多的如果也是空谈!

也有很多的父母一直在抱怨说,我的孩子问题太多v W 4 3 6 c v,自己感到手足无措。

不要等孩子的性格习惯已经成形了,你才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时候,他已经不是你的乖宝宝了Q 6 X ` j w

而且真的到了青春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做父母不能错过的那黄金七年 因为之后的人生基本已注定!(组图)

4

其实,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说到底就是因为父母在做父母的黄金七年,缺位或者忽视了。

而孩子到) w F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效用已经降低了R o Z 8 _ j { a

因为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七年里千万不要错过

有一位朋友曾跟我讲过一件事,那是他在一家幼儿W F –园刚刚做完一场教育讲座之后,现场一位老太太激动地要求跟他合影,并且跟他说,7 B 2 } ] d z w“老师,我要早遇见你,我孩子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 @ J w ;

朋友愕然,问道:“为什么呢?”老人说,因为如今已经不可挽回。他的儿子已经快60了,只能留著遗憾了,所以老人现在非常重视r j L J u V B家里小孙子的教育,他明白,父母5 x @ t ` 8 , 6真正能给予孩子教育的时间就那几年,希望父母们能明白,不要空留遗憾。

幼时接受的教j $ B v育决定了真正的起点。

在《14` } r r j .Up》这部纪录片里,有一个叫Paul的孩子。

他住在一个没有人管的寄宿学校里。

那时候的梦想就是少挨打,不要被老师罚站。

小小的年纪充满了忧伤和无助。

他成年后i u u z * C b虽然也找了很多工作,却频繁地失业。

到晚年时,也只能在妻子帮工的养老院z ? W q谋得一份小小的修理; a k S s + a工的杂差。

他到底是因为幼时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而造成Q j Q s z k –的自卑,还是因为天生性格怯懦而s [ k造成的少毅力?

不得而知。

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可是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d 3 p 8 v f j孩AndreH # Q 4 * +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X e W #察家》了,u { l 5 e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个E b F b L高级中学然后上牛津大学然后成为著名律师著名人物之类。

中产阶级的男孩也有一些梦想。

反对种族歧视,到y { S . F y 0 z w哪里上学读书,有个什么职业。

而在L D L o ,穷人区贫民窟上寄宿学校的底层阶级的孩; C O x w 4子。

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

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这也成为了他们的愿望。

在他们56岁的时候,当. e { l r 3年那几个7岁上私立学校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毕业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著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

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著父亲的X Y @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

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第一个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A . y .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T Q R 8 : T @ j,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 ; U s h q y d 8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著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

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阶级的孩子,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著都是普通的服务] q ( 9 B S g l性工作。

比如修理工、保全之类,他们自己常与失业相伴,如果没有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其实处境堪忧。

这样的差距是从何处开始拉开的?

为人父母的自` C k己,不禁心头一紧。

因为除去一些无法把握和改变的客观原因之外,家庭和父母的主观作用也不容3 K I n忽视。

而后者握在7 / * [ c自己的手中。

做父母不能错过的那黄金七年 因为之后的人生基本已注定!(组图)

5

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他们的时间,还有自己的努力。

现实的世U m H q 6 [ _ O界,很少有童话出现。

不可能真的能像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一样,摇身一变就成了公主。

影片中的一位主角在56岁时的一段话与大家v a ~ H共勉:

“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 N ) J _他们的时间,陪伴他们成长这很重要。”L y 8 M

你看,不论贫穷富有,这都是你可以给予自己孩子的付出。

导演麦可说,观察这14个x r [ :孩子的成长轨迹,既“有趣”又“令人心寒”。有些人很早就对人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和远见;有些则一辈子每天都忙著为当天的生计操心。

14个孩子中,有两三个算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跻身真正中产或准精英阶层。就读公立学校的布鲁斯考上了牛津。出身北部约克郡农庄的尼克,成为+ D k c ~ F一名核物理学家。

这应) p B i该是值得每一个父母为之振奋的。因为努力奋斗,还是I t O Q # 9 i有机会突破的。

有一个现实很重要:我们不能否认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条2 @ : * N 0 R件对孩子的成长有著巨大的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p b b 2 ` A当然要努力,努力生活的更! h @ F M好,努力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成长条件,这样孩子才有更多* 0 @ F的机会。

父母更c O !努力,

孩子才更有机会。

个中滋4 n Y j * .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

加油吧!

本文来自小熊嘟拉育儿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21年3月10日 上午1:59
下一篇 2021年3月10日 上午1: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