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句台词很经典:爸爸也不是生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如果我做得不好,也请你原谅。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深爱著自己的孩子,只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
然而很多父母并未意识到,怀著一颗爱的心并不一定就能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爱,从来都不是“一味付出”那么简单。
在《爱的五种能力》这本书里,作者提出爱分为三个层次,低级的爱只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糟糕,中级的爱会将孩子逼向远方,只有高级的爱才能孕育出良好的亲子关系,构建幸福家庭。
1
爱的第一个层次: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的闺蜜小婵最近在为恋爱问题苦恼,她28岁,无论样貌、学历、工作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好姑娘,谈过几次恋爱,几任男友在我们这些朋友看来都还不错,但都卡在小婵父母那一关,最终不欢而散。
这一次,也不例外。
小婵终于崩溃了,她不知道父母到底不满意什么,到底想要她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
争吵和冷战过后,小婵父母终于亮出底牌,原来他们早已定下择婿标准,不达标决不罢休,重点是这个标准让人哭笑不得。
必须家在本地,有本市户口;
结婚后必须跟女方父母同住;
必须在本市有车有房,年薪50万以上;
婚后家庭事务必须听从女方父母安排。
条条框框,没有一条是要求男方性格,或者跟自己女儿感情如何的,这哪是为女儿找丈夫,分明是为老人找女婿啊。
我们常说,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是父母离不开孩子。很多父母打著“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做著满足自己需求的事情。
有些父母,一辈子围著孩子转,一切以孩子为重心,一旦孩子离开自己去独立生活,他们便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失去了感情寄托,于是千方百计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小婵的父母就是如此。
他们必须每天看到女儿才能满足和开心,于是要求跟女儿同住,必须对女儿的一切掌握清楚,才能保住自己那点安全感,在他们看来,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爱”,却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满足了他们对女儿的需要,缓解了他们自己的焦虑,并不是真正的“爱”。
还有一些父母,自己小时候的一些愿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便成倍加注在孩子身上,让自己未实现的愿望成为孩子的使命,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点是什么。
这种以自己为出发点,满足自己需求的爱根本不算爱,就算是,也是最低级的爱。
2
爱的第二个层次:“自以为是”的付出
中国很多父母处于这个层次,表面上看,他们拼了命的对孩子好,但仔细观察,本质上却是“自以为是”的付出,一般是这样的:
父母认为多吃虾好,便天天变著法的做虾给孩子吃,可孩子根本不喜欢吃虾;父母认为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于是拼了命的挣钱,可孩子想要的是陪伴;父母觉得金融专业比较好能赚钱,便瞒著孩子修改高考志愿,可孩子就是喜欢文学。
这样的父母,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同不同意,自己认为好的就要强加给孩子,在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等各方面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去做,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意愿。
一旦孩子有不同意见,这样的父母最爱说的话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难道还能害了你吗?”
这方面最极致的例子就是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对英子的爱,一方爱的筋疲力尽,一方被爱的快要窒息。
首先,体现在吃饭方面。
宋倩听说海参能够补身体,冬天每天空腹吃一个,一年都不会感冒,于是要求英子每天早饭前空腹吃一个海参,英子端起盘子闻了闻,皱著眉头说:“这什么玩意啊,这么心,我吃不下。”
宋倩语重心长的说:“海参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提高记忆力,你想一想,你吃一个海参,多记二十多个英语单词,是不是很值得呀!”说完还补充一句,“妈妈陪你一起吃”。
除了海参,宋倩还经常给英子炖燕窝,有一次,英子将燕窝装在保温杯里去爸爸乔卫东家里,乔卫东的女朋友小梦喝燕窝的时候,被宋倩撞见,宋倩伤心的对英子说:“这燕窝是我辛辛苦苦给你炖的,我自己都不舍得喝一口啊~”。
海参,燕窝,药膳,宋倩沉浸在自己的付出里,全然不顾英子是否喜欢。
其次,体现在大学的选择方面。
英子喜欢天文学,一心想要报考南京大学,而宋倩不希望唯一的女儿去外地,一直劝说英子报考北京的学校。
宋倩给出的理由是:“咱一个北京姑娘,当然首选咱北京的学校啊,父母都是成人,这是我们的经验之谈,而且妈妈是一个资深的教师,过去历届学生选错学校,报错志愿,遗憾终身啊!将来等你长大了,你就懂了,到时候你会谢谢我的。”
像宋倩这样的父母,生活中有很多,他们喜欢把孩子未来的路都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安排好,全然不顾孩子愿不愿意走,看起来是“爱孩子”,其实是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孩子,以自己的无私付出来从道德上绑架孩子。
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有两种选择:
一是在父母沉重的亲情里继续这种模式,内心极度痛苦,无法拥有快乐甚至正常的人生;
二是有著强烈的“逃离”心理,一般会在上大学或者工作的时候选择远离父母的地方,以此为自己赢得“自由选择的人生”。
英子本来想要选择第二种,逃离北京,去南京上大学,从而逃脱母亲宋倩对自己的控制,在逃脱无望的情况下,她崩溃了,最终想要选择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这种窒息的家庭环境。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子女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时,所有父母都应该停止对他们的控制。在正常的家庭里,这种控制权的交接往往在子女的青少年时期便开始了。而在有毒的家庭里,这种健康有益的关系剥离会被人为地滞后多年,甚至永远都无法实现。”
“自以为是”的付出从来都是父母的一厢情愿,父母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离不开自己,殊不知这样做,只会把孩子推向远方。
3
爱的第三个层次:满足对方的需求
一切以满足自己为核心的爱难免自私,“自以为是”的付出反而将孩子从身边推开,那么,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什么样的爱才能培养完美的亲子关系呢?
这就是爱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级别,从对方立场出发,满足对方的需求。
电视剧《小欢喜》中,网友们最喜欢的刘静阿姨对英子的爱就是爱的最高级别:从英子的角度出发,知道英子喜欢什么,做英子最贴心的好朋友。
听说英子为报考南京大学的事情烦恼,细心开解她,送她温暖的围巾和帽子,陪她说话;陪英子一起吃年轻人喜欢的脏脏包,吃到嘴角沾满巧克力但很开心;带英子去天文馆,支持英子对天文的兴趣爱好;陪英子聊天,一起听音乐,做彼此的树洞,说悄悄话。
最后,刘静即将陪同丈夫去外地工作的时候,与英子在天文馆告别,又送了一件英子特别喜欢的礼物——介绍英子参加国家航天局的暑期训练营。
英子感动的泪流满面,哭著对刘静说:“阿姨,从我们认识到现在,你都送了我多少礼物了,居然可以每一份礼物都送到我心坎里!“
这种能把礼物送到心坎里的爱,就是最高级别的爱,不夹杂任何其他因素,没有功利目的,一切以对方为出发点,满足对方的需求和愿望。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才能拥有这最高级别的爱的能力呢?
答案就是,经常问孩子三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希望什么?
这样,不仅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也为父母如何表达爱指明了方向。
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孩子如何表达自我,通过语言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要知道很多家庭出现错位的爱,真实原因是孩子不懂得表达真实的自我,或者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想法。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说:“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想要在孩子心里种下爱、尊重和独立,就从现在开始,提高自己爱的能力吧!
本文来自姜润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