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从日剧《坡道上的家》截取的70秒视频,在微博洗版。
视频内容是一个年轻妈妈正手忙脚乱地做饭。她四五岁的女儿跑来发布命令:“读书给我听!”
妈妈赶紧把女儿哄出厨房:“等我做好。”
女儿不依不饶:“不要,先读书!”
“我马上就做好了。乖,就剩最后一点了。”妈妈说著,又奔向厨房忙碌。
女儿怨气冲天,干脆爬上餐桌,把饭菜往地上丢。
正在盛菜的妈妈大惊失色,赶紧跑来劝阻:“这是给客人的!”
但女孩像主人惩罚不听话的保姆一样,继续冷著脸,把饭菜往地板上丢。
妈妈终于无法忍受,崩溃地拍桌大叫起来:“我说了不要拿食物来玩,说多少遍你才懂?”
这时,门外传来孩子爸爸的声音:“我回来了!”同时有客人在打招呼:“打扰了。”
女孩如同见到救星,放声大哭起来。
妈妈看著被毁掉的饭菜,弄脏的地板,和大哭的女儿,含泪愣在原地……
这条视频一出来,就引来10万多人点赞。
很多网友说:“我窒息了,我可能会抓起菜甩孩子脸上,告诉她——你来享受一下地板的感觉!”
也有网友一针见血:“小孩最会看人下碟,连四五岁的孩子都知道,每天只顾忙著洗衣做饭的人最没地位,可以随便欺负,哪怕她是妈妈。”
为什么做妈妈的辛辛苦苦付出一切,孩子却常常不领情?
我的一个同事,怀孕后辞职做了家庭主妇。
有一回晚上九点多,她忽然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她的孩子在沙发上坐著睡觉。
我留言问她:“干嘛不让孩子上床睡呀?”
她马上私聊给我发了一大串文字。
原来,孩子坐在沙发上,不肯上床,是为了等爸爸下班。
她告诉孩子:“爸爸要很晚才能回来。”
但孩子固执地宁愿不睡觉,也要等爸爸下班。
不仅如此,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得格外喜欢爸爸。
比如,她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但孩子最喜欢爸爸出差带回来的一只小汽车,经常一边玩一边念叨:“这是爸爸给我的小汽车。”
有一回,她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好菜,孩子立马夹了一只虾给爸爸:“爸爸吃。”
孩子爸爸自然乐得笑开花,她心里却觉得有点发酸。
她问我:“我跟孩子爸爸吃醋,是不是太小心眼了?可我就是觉得不公平啊!”
“平时给孩子做饭的是我,给他讲故事的是我,陪他去医院的是我,带他去游乐场的是我,但孩子却觉得理所当然,反而把爸爸当成宝?”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也出现了类似的情节。
乔英子的妈妈宋倩,自从离婚后,就一心围著女儿转。
她亲自辅导女儿作业,了解女儿在学习上的每个知识点,每天给女儿准备健康营养的饮食,经常和女儿谈心。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做到了一个妈妈能做到的一切。
但女儿却更愿意把心事说给爸爸,甚至在爸爸的女朋友面前,也比在妈妈面前更放松。
她为了逃离母亲,宁愿报考遥远的南大。
宋倩悲哀地感受到,她和女儿之间有了“第三者”。
她崩溃地质问女儿:“从小到大,一直是我为你做这做那,你爸爸为你做过什么?”
他什么都没做,他只不过在女儿长大之后,像个朋友一样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他甚至可以很慈悲地告诉女儿:“多体谅妈妈。你现在这种生活和爸爸有关系,当初爸爸和妈妈要是没离婚,爸爸没有伤害到妈妈,可能你妈也不会管你那么苛刻,她的好,她的坏,她都给了你。”
如果我是乔英子,面对一边是歇斯底里的妈妈,一边是慷慨慈悲的爸爸,我也很容易倒向爸爸的阵营。
因为当妈妈拼命强调自己的付出,来挽留孩子的时候,已经代表著负累和绑架。
而爸爸用个人成就来展现魅力的时候,代表的是宽容和未来。
你可以做职场妈妈,也可以做全职妈妈。
但千万别做那个为了孩子牺牲自我的妈妈。
因为你不是圣人。
当你为孩子付出所有的时候,你难免会希望孩子能把你看做世上最独一无二的存在,就像你把他看做独一无二的存在一样。
你难免会希望他为你敞开心扉,和你亲密无间,真心实意地对你心怀感恩,按照你的意愿发展。
这是人之常情,是爱的能量守恒定律。
然而,你的孩子也不是圣人。
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样,不愿长久生活在愧疚和舒服当中。
他希望长期陪伴在他身边的那个人,是个有独立人格,能够和他平等交流的战友。
他希望能从这个人身上,看到更多闪光点,预示他努力之后能够得到的美好人生。
他需要榜样的力量。
那远远不是一个琐碎的保姆,所能给他的。
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才有资格去爱别人。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情侣之间,放在亲子关系里,也是永恒的真理。
如果你不懂得爱自己,如果你习惯把自己放在后一位,那么,就不要怪你的孩子不爱你,总是把你放在后一位。
如果你总是毫无保留地去爱别人,如果你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
那么,对不起。
连你的孩子都不会爱你。
本文来自家长必读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