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刚刚举办了一个亲子活动,有两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个女孩子,做活动时三分钟热度,一会想跑去玩器材,一会喊著找妈妈;读绘本时间还没有2分钟就去摆积木,没几分钟又要玩电动车,没多久又开始玩其他玩具,算了一下平均花在每一个玩具上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
另一个男孩子,活动全程都紧跟著老师的进度走,老师让干什么就做什么,还带领其他小朋友读绘本、交换玩具,我们都感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是如何有这样的自制力和专注力的。经过询问比较,两个妈妈在同一件事上的态度悬殊,即给孩子买玩具的多少不同。
可见,小时候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入园后就能看到差异,越长大越明显。
玩具少,促进孩子分享
辛辛那提大学儿童教育教授麦可马龙认为:“玩具并不是多多益善。合理地控制玩具数量,可以促使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分享或交换玩具。”
有时候孩子想要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只是出于新鲜好奇,并非真的想要拥有那件玩具。孩子需要的是妈妈主动教自己如何开口,主动表达自己当下的需求,提出更有建设性的解决办法,比如“我可以用我的玩具跟你交换玩吗?”、“我们可以一起玩吗?”
玩具少,孩子越爱动脑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孩子,学习普遍都不是很差,无论是怎样的难题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以上进行的延伸,这时候考得就是孩子们的思考、应变、举一反三等思维能力,比的就是谁的脑袋转得快。
玩具少的孩子,总能在一个或两个玩具的基础上想办法玩出许多新花样,而且越动脑筋就对这件玩具越是爱不释手,不仅可以充分玩具的作用最大化,还有利于孩子创造力、专注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玩具多,注意力分散
美国“0~3岁项目”的儿童教育学者发表研究报告认为:玩具过多容易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的确,一次性呈现太多玩具,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导致注意力分散,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丢一个,玩一样、扔一样,结果对哪一个都不太感兴趣,对哪一个都没有玩透。
玩具多,欠缺思考能力
曾有心理学家明确指出:玩具过于活跃,孩子们就倾向于越不活跃;开发玩具投入的聪明才智越多,留给孩子们的想像与创造空间就越少。
越是高级价格不菲的玩具,需要孩子动脑筋的地方就越少。相对的,那些简单的、开放的、适量的、孩子自己就能玩明白的玩具更有助于智力的发育,比如拼图、橡皮泥、树叶、积木等等。
玩具多,不懂珍惜
据调查,大约有1/10的孩子,几乎没有哪一件他哭喊著要买的玩具,是他真正喜欢玩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常年可能就一两个玩具,所以被我们视若珍宝。而有些妈妈不想让孩子经历自己经受那样匮乏的煎熬,于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但新玩具到手还没几天就给弄坏了或者丢到一边不玩了,这就是玩具多带来的另一个劣势:不爱惜玩具,不懂珍惜。
玩具数量控制在多少为好?
一段时间内,给孩子购买玩具的数量控制在5种左右最佳。“多则惑,少则明”,太多了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太少了孩子容易自卑。玩具不多也不少,孩子更容易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反复琢磨、创新,每一个玩具都能物尽其用,发挥它最大的用处。
父母最好能够定期为孩子更换玩具,就像博物馆一样,隔一段时间,换一些“展品”,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新鲜感、获得不同的游戏体验,还能培养他的自制力和专注力。
本文来自爆炸母婴课堂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