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观察你身边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之间似乎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孩子阳光自信、开朗活泼,做事有自己的主见;有些孩子则害怕生人、唯唯诺诺,凡事都由家长做主。
这让人不禁想问,同样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
见过世面的孩子,适应能力更强
纪录片《起跑线》中,一名4岁的男孩贵贵令人印象深刻,据他的老师说,贵贵是班里人缘最好的孩子,对待陌生的环境与事物,他的观察、适应与包容能力都超出了老师的想像。
而他接受的是“环游世界”式启蒙教育。3个月,16个国家,“插班”各地幼儿园,用脚步丈量世界,体会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文化氛围,构建世界雏形。
见多才能识广。许多家长让孩子走出家门,参加活动或者外出旅游,就是为了增长孩子的见识。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著你一生一世。”
那么,也许有些家长会想:我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无法带著孩子环游世界,难道我的孩子就注定不能“见识世面”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想要让孩子见识世面,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夺冠的才女武亦姝,想必大家不曾忘记。在自我介绍时她说过,她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
所以当她站上舞台,我们丝毫察觉不到她的紧张,她的宠辱不惊和博学多才,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与她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分不开的。
中国诗词大会现场
从小喜欢读书的还有中传花少优秀小学员李贞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中她曾向大家推荐过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部书讲述了许多清末民初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刷子李、泥人张、苏七块……读完这部书,仿佛见识了这些民间手艺人的人生旅程,见识了他们的艰难,也见识了他们辛苦的付出。这无疑丰富了孩子的阅历,增长了他们的见闻。
给孩子睁眼看世界的机会,大到山川湖海、楼阁亭台,小到一片落叶、一个音符,都会成为孩子宝贵的阅历。优秀的孩子,必定是有见识的孩子。
因为见识过世面,孩子们就更容易对物质保持一种天然的宁静,对欲望有天生的收敛,他们不需要借助宣泄物欲来满足自己,而是对精神有无限的渴求。
将“见”内化为“识”,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
作家龙应台曾说过:“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比起走马观花的“见”,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记忆里内化了的“识”。带孩子旅游、出国确实能够丰富孩子的经历,但是只有当孩子把经历融入灵魂,刻入记忆,内化为自己独有的感悟和思考,才是真正的有“见识”。
即使是并不富裕的家庭,家长仍然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孩子。带领孩子感知生活,方式有许多,也许是一顿晚饭,也许是在公园的一次散步,也许是共读一本好书。给予孩子感知的机会,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无需昂贵交通费、门票费、补课费,孩子仍能出色地成长。
本文来自中传花少口语传播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