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居美国的3孩宝妈Ming,是果妈阅读的在美国的会员。她对教育情有独。自从怀第一个宝宝开始,她就在探索如何做一名合格称职的妈妈。
带著这样的疑问,她果断放弃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毅然改学教育学专业。于2017年12月获得美国教育学硕士学位,并获得美国双州(乔治亚州和北卡州)教师资格证。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Ming的故事,听她为你讲述她在美国的生活与求学心得,带你了解美式家庭模式和美式教育。
现居美国,三孩宝妈(大宝女儿快4岁,二宝儿子2岁,三宝儿子半岁),对教育情有独。
现在主要工作是在家和孩子一起成长,在修教育心理学博士课程,同时在学习和践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和非暴力沟通,兼职翻译。
这次我分享的主题是:三孩宝妈在美生活及求学心得。
一.美国人如何运作家庭?
1.夫妻合作
既然来了美国,我就想学学美国人如何运作他们的家庭。
一方面,绝大多数美国家庭都是自己带孩子,公公婆婆爸爸妈妈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只是偶尔在特殊情况下帮忙带几天孩子。另一方面,我拿出自己喜欢尝试新事物的热情鼓励自己,入乡就要随俗,要过得跟美国人一样才算真正在美国生活。
经过和各个年龄阶段的美国爸爸妈妈电话或面对面沟通,我得到的结论是,美国家庭运作的核心是夫妻合作。实际上就是咱们中华文化的一句俗语,“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在美国,很多女性结婚有宝宝后会选择在家带孩子,全职妈妈在美国是一项普遍而受人尊重的工作。很多全职妈妈生宝宝前有非常好的工作,比如会计。也有很多女性选择继续工作,要么把宝宝送去幼儿园,要么调整工作时间和先生合作带孩子。
在美国,幼儿园体系非常成熟,很多美国人白天上班时间把宝宝放在幼儿园。幼儿园根据宝宝年龄分不同班级,1岁以下,3-4宝宝配一个老师;1-2岁,3-6个宝宝配一个老师;2-3岁,4-6个宝宝配一个老师;3-5岁,6-10个宝宝配一个老师。
比如说,先生白天九点到下午五点上班,妻子在家带孩子时,管理家里的事;先生下班回家后接替妻子带孩子和管理家里的事,妻子去上班或上课。我跟先生践行的是后者,先生需要工作,我需要上课,作业和实习。
我们一起计划好时间安排,轮流带孩子和做家务,每天都过得其乐融融。当然,我们特别幸运,一路走来一直都有很多很多朋友给予我们热心地帮助。
在此,我想分享一件让我一直感动不已的事,也是我为先生骄傲不已的事。这件事的完成也极大的鼓励了我们,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力量。各中原由,先生换了新工作,工作地点在北卡州,我们当时是在乔治亚州。
2017年2月,在我怀著二宝七个月的时候,我们从乔治亚州搬去北卡州,但当时我还有最后一门实习课没有修。我和先生的计划是,我生完二宝,爸爸妈妈过来帮忙带孩子,我8月份回去乔治亚州修完这门课,然后12月毕业。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爸爸妈妈签证两次被拒,无法来美帮忙带孩子。然而,我是一个有事没有做完就浑身不自在,也不能安心做别的事的人。所以,我告诉先生说,“我还是想回去乔治亚修完实习课,打算12月毕业。”
先生很冷静地说:“你去吧。我可以边上班边带著孩子坚持到你毕业回来。”
就这样,先生边上班边照顾2个孩子3个半月。我在这三个半月里,一边完成学校的课程作业,一边全职实习教课,并且参加史丹福大学主办的国际教师资格证评估。
我不能想像先生这三个半的月生活状态,也记不清我因为想孩子们流过多少公升的泪水。
但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先生全力以赴的支持,正是他一直跟我说的,他会尽他最大的努力为我创造条件让我做我喜欢的事。我可以顺利毕业拿到这个教育学硕士学位,大部分是先生的功劳。
2.夫妻关系
看到这里,大家都会羡慕我和先生苦尽甘来终于可以过上在一起的幸福日子,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和先生都认可接受了美国文化的家庭观念。
一方面,家庭永远是第一位。在美国,不论是参加各种正式或非正式聚会活动,还是政府或工作的各项政策,如医疗保险等,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或实施。
例如,我毕业参加毕业典礼时,我的学校发出的邀请函的对象是我和我的家人。我家虽然只有我先生一人工作,他单位购买的保险是我们全家的保险。正是如此,我和先生不论做什么决定和计划一直把我们这个家庭放在第一位。
另一方面,虽然家庭第一位,但姻缘关系大于亲子关系。所以,我和先生把经营家庭的重心和中心放在我和他的关系上。我们一致认为,亲密关系既要各自独立成长,也要相互成就。
我和先生一直践行著我们的约定:平均每2个星期会有一次深度聊天,彼此心平气和倾听对方近来的各种感受和想法。每每深度聊天和倾听时刻,我都把我的所学所悟分享给他。
同时,我也耐心倾听他的各种体会和想法。我感觉,每一次聊天,都会加深我们对彼此了解和理解,进而更好地爱对方。
在华人朋友的一次分享会上,主讲者问过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一直深深地触动著我:当你的人生之船遇到礁石时,你是希望上天帮你把礁石挪开,还是帮你把水涨高?我和先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把水涨高。
因为我相信所有遇见的人和事都蕴藏著我要学习的功课,与其一时逃避问题,然后周而复始地遇见类似的问题,不如早点提高自己的广度和高度拥抱它享受它。
虽然我和先生相识相知第十年,结婚第六年,但因为来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带著各自认为对的信念,我们有招数不完的差异和解决不完的矛盾。
幸运地是,我们都愿意倾听彼此的想法,愿意欣赏肯定对方,愿意改进自己,努力成为更好地自己和更好地我们。
比如,我们从最初的愤怒地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到现在的用非暴力沟通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希望。从最初的试图想要改变对方到现在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等待对方的成长。从最初的争辩对错到现在的谦卑认输:“对不起,我爱你。”
3.谦卑
我以为我和先生带著一对儿女,从此可以开心幸福地生活了。可是,上天太垂爱我们,又送给我们一个小天使。我惊慌失措地发现怀孕了。在异国他乡,没有任何人帮忙,两个宝贝已经让我和先生手忙脚乱了,再来一个,根本无法脑补画面。
而我计划的要修的课,要上的班,全部需要重新调整。这时,先生摸著我的头是说,“这的确是个挑战,但不表示,我们无法做好。”我也回了他一句,“总是有办法的。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找到办法。”
转眼间,三宝半岁了,时间在流动,生活在继续。不禁,我又想起这个美好的理论:你要相信你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这意味著,不论发生什么,你都可以成长,你都可以有所学,你都可以变得更强大。
我一直都特别特别欣赏美国人为人处世的谦卑,不论他们的职位多高,赚钱多多,帮助过多少人,他们从来不炫耀,不显富,不留名,不求回报。来美五年多,遇到过无数让我感动到无法呼吸的人和事。
我这有一个教育中心,是一个有湿地、溪流、森林和湖泊等供孩子们培养生活技能的200多英亩的大庄园。偌大的庄园是一位老太太自己花钱修建后以1美元的价格捐赠给北卡州政府,并指定用于孩子们的教育基地,只因为她爱孩子。
工作人员说,老太太在世的时候每次孩子们经过她的住所,她都会给每人一块点心,现在每次带孩子们玩完离开时工作人员依然给每人一块点心。
每每遇到或回想起这样美好的人和事,都让我磨掉自己身上一个骄傲的棱角,而多一分谦卑。谦卑臣服所有的遇见,这就是爱,力量和喜悦的源泉。
所以,我由衷地感谢我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是这一点一滴让我成为此时此刻平和从容的自己。
正是因为没有任何人帮忙带孩子,先生不仅所有家务样样都能做,而且全程参与了照顾和陪伴孩子,孩子们充分感受了父爱如山。正因为我和先生有各种不同和矛盾,所以我们不仅懂得要好好倾听,好好说话,也坚定要经营一个充满爱的家。
不止为我和他,也为孩子们创造充满力量的原生家庭。正是因为三宝的到来,不仅让我慢下来,认真体验专属自己的悲欢离合,还彻底破除了自己对完美的执著,让我愿意放下所有的骄傲,陪著孩子们谦卑前行。
二.美国人如何教孩子?
不少同学朋友一听说我在美国学习教育学,就都会不约而同地问我,美国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如何让孩子好好学英语?美国那边是怎么教孩子的?等等。在此,我想分享4点我在美求学的心得体会。
1.教育就是爱
在美国,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认为,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这并不意味著他们只教育不爱,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爱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
作为家长和老师,他们不只关注分数,成绩和排名,更重要目标是把孩子们们培养成有独立人格,有生活自主能力,且对国家,社会和世界充满责任感的人。
然而,正如我的专业名称教的艺术,我也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孩子也是一门艺术,关键是爱要爱得有价值,有意义,有作为。
2.榜样的力量
在美国,不论家长还是老师,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遵循著榜样的力量。他们深信,在培养孩子的任何品格和能力之前,他们自己先要先拥有这些品格和能力,并且展示给给孩子看如何做。
我的导师就是这样,她每天每时每刻都让我惊讶地感动,那是她教书的第四十年,然而她天天都活力四射。
不止每个学期有她的目标,每个月,每个星期,每天都有她的目标,并且她把她的目标跟孩子们分享,然后孩子们也跟著一个个给自己设下目标。
她说她想让她的孩子们成为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所以她一生都在践行。和她相识相知一年半了,不管遇到任何问题,她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她总是说,如果张口说话,就要说积极的话语;如果不是积极的话语,就闭住嘴巴不说话。
正是因为我明白懂得榜样的力量,面对我自己的孩子们,我也是,做远远多于说。
美国公共图书馆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成人阅读和孩子们阅读的书供借阅,还经常有很多亲子主题活动(比如电影欣赏,舞会,音乐周,披萨,变装等),而且几乎每天都会故事会时间(边听故事边唱歌跳舞,做手工等)。
所以,美国家庭逛图书馆比逛街次数多很多。我家也是,每周至少去3次图书馆,陪孩子们听故事,做手工,借阅读书。比如,早饭后,我会跟孩子们说“妈妈要准备去图书馆啦,妈妈要带上借书包,装上已经看完的书,带上水杯,然后出发去图书馆。”
孩子们特别爱模仿,也跟著我说一模一样的话“妈妈,我也要去图书馆啦,我也要带上我的借书包,我也要装上已经看完的故事书,我也要带上水杯,然后出发去图书馆。”现在逛图书馆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美国人都有晨读和睡前阅读的习惯。各中原由,我家践行的是睡前阅读。吃完晚饭,全家一起行动收拾打扫,然后一起对著镜子刷牙洗漱,接著就是一起阅读。
先是孩子们选择由爸爸或者妈妈来讲2-3个故事,接著是自由阅读时间,我读我的书,他们自己读他们的书。
现在我女儿不论陪我去哪里办事,在等待的时间里,她都会问我她可不可以拿书看,我的回答也一直是,“可以。那你可以告诉妈妈,看完书后,你要怎么做呢?”
她会说,“妈妈,我会把看完的书放回书架。”有时,我也会问她,“为什么要把书放回去呢?”她告诉我,“因为还有别的小朋友要看,我放回原处,他们容易找到。”
3.有意义,有价值——学以致用
在美国,不止孩子们,成人也是,特别喜欢问问题。他们不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很明确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
我知道国内很多家长给孩子们报各种辅导班,比如学钢琴,不知有多少孩子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学钢琴?学钢琴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我猜想不少孩子的答案是,因为爸爸妈妈让学钢琴,所以他们学钢琴。
我曾经问过一位美国初中生为什么学唱歌?她很有条理地告诉我说,一方面,她喜欢唱歌,她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开心快乐的事;另一方面,她说想在她的教会当领唱,在她的社区做义唱筹款给需要孩子和家庭。
我在图书馆做志愿者时,遇到几个小学生聊天,他们中一位说,想成为粮食专家。我在国内本科和硕士都是生物学相关专业,所以特别好奇她为什么要当粮食学家,就搭讪她,问她为什么想当粮食学家。
她说,她做了一个关于非洲生活主题的报告,她很同情非洲孩子们的生活,所以想要成为粮食专学家,要生产出更多粮食,帮助非洲减少饥饿现象。
解决数学问题时也不例外,美国的教和学更加注重的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只追求答案,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对结果有意义。
比如,我们都知道2乘以3等于6,而美国老师注重的是以孩子们可以明白的方式引导他们明白为什么2乘以3等于6,以及2乘以3等于6是怎么来的,所以孩子们就可以举一反三,自己解决类似的问题。
在美的孩子们不怕不会说英语,而怕不会说中文。我目睹了不少华人朋友抱怨孩子不爱说中文甚至不说中文,所以送孩子们去中文辅导班学中文,然而他们却跟孩子们用英语交流,我不明白他们让孩子们上中文辅导班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我对我的孩子们的教导是,在家和爸爸妈妈家人要说中文,在外面,如果对方用英文跟你交流时,你要用英文回答。
如果对方用中文跟你交流时,你要用中文回答,这不仅有利于你们之间的交流,更是你对对方的尊重。所以,我女儿现在中英文自由切换。
4.活到老学到老
到现在我还依然记得我第一天在美国上学的情形,我本以为我一定是班里年龄最大并且生了宝宝的学生。
自我介绍下来,我惊讶到无法呼吸。好多同学都有好几个孩子,而且孩子都上中学小学了。还有的同学是老作家,出版过好几本书了。
还有的同学,她的孙子孙女也在这学校上大学。渐渐地,我知道了,美国人上学,并不是为了获得学位,更多是,他们只是想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
我认识的一个在图书馆工作的美国朋友,他已经70多岁了,获得了4个硕士学位和1个博士学位,目前还在修课学习西班牙语。我问过他,他有工作,也已经取得了这么多学位,为什么还要修课学习?
他非常谦卑地说,活到老,学到老。他要不断学习,改变,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在每当我说要去上课或者参加培训/工作坊时,我女儿就会问,“妈妈为什么要去学习啊?我喜欢妈妈一直陪著我。”我会告诉她说,“因为妈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为了更好地陪伴你。”
她使劲点头说,“哦,你去吧。我也要学习和成长啦。”话还没有音,就跑去她的“工作区”忙了起来。
本文来自果妈阅读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