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8个癌症就有一个是喝出来的!

关于喝酒利弊的争论,世界范围内从未停止过。

中国自古就有“小酒怡情,大酒伤身”的说法。更深入人心的说法是,少量喝酒特别是红酒,对心脑血管有益。

每18个癌症就有一个是喝出来的!

不过最近,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项研究称,喝酒没有一点好处,无论多少都会提高患病风险甚至减寿。这一结论也让争论上升到一个空前高度。

针对这一研究,采访国内权威专家,揭秘喝酒到底是养生还是要命。

剑桥大学:只要喝酒就会伤身

该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分析了来自19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83项研究,涉及近60万人的数据。

结果发现,只要喝酒就会提高脑卒中发生风险,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随饮酒量上涨而增加。

更惊人的是,每周摄入酒精超过100克(相当于4两高度白酒)的研究对象,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每周超过200克(8两高度白酒)的,预期寿命缩短1~2年;超过350克(一斤半高度白酒)的,少活4~5年。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认为,人群研究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缺陷,比如这项研究中,饮酒数据主要来自调查对象自述,难免存在偏差。但整体而言,研究质量很好,结论值得各国参考,以便制定更科学的饮酒上限建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副主任徐志坚也认为,这项研究的参考价值很大。酒精的危害毋庸置疑,过量饮酒会使基因突变、免疫力下降,诱发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且有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症由酒精引起。也就是说,每18个癌症里就有一个是喝出来的。

饮酒和诸多癌症有关,关系最密切的是酒精直接接触的组织,比如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而戒酒20年后,患上这些恶性肿瘤的风险就和从不喝酒的人差不多了。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近日针对1044人的研究也发现,饮酒,哪怕是含酒精的饮料,都会使口腔中放线菌等有害菌增加,乳杆菌等有益菌减少。

适量喝酒有益健康?NO!

让人纠结的是,研究领域偶尔也会有支持“适度饮酒”的观点出现,让喜欢小酌的人津津乐道。

比如,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不久前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文章指出,少量饮酒对大脑有益。

研究人员将小鼠分成三组,通过腹腔注射,分别给小鼠低(0.5克/公斤体重)、中(1.5克/公斤体重)、高(4克/公斤体重)三种不同剂量的酒精。结果发现,低剂量酒精可提高小鼠大脑中胶质淋巴细胞的活跃性,增强大脑清除废物的能力,成为“低剂量酒精对大脑有益”的依据。

反对者认为,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直接类推到人类,且所谓的低剂量相当于人类喝多少酒不好估量。

红酒对心脑血管有益?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少量喝酒特别是红酒,对心脑血管有益。

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荟萃分析指出,适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及机制尚待深入研究证实,不建议任何人出于预防心脏病的考虑开始饮酒或频繁饮酒。

一项针对1200万名女性的研究也发现,每天只喝一小杯酒,即使是红酒,乳腺癌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每18个癌症就有一个是喝出来的!

解放军第302医院酒精性肝病研究所所长邹正升告诉记者,中国人酒精代谢能力普遍较差,酒还是不喝或少喝为妙,至于“喝酒养生”有点不切实际。

他具体分析说,酒精进入体内要进行两个步骤的代谢:

第一步,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将酒精分解为乙醛;

第二步,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将乙醛分解为没有毒性的乙酸。

每18个癌症就有一个是喝出来的!

与美国、非洲人不同的是,中国人的乙醇脱氢酶活性较高,第一步代谢很快完成。遗憾的是,约1/3中国人存在乙醛脱氢酶突变,第二步代谢无法有效进行,于是大量乙醛滞留体内,导致血管舒张,脸色变红。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乙醛列为一级致癌物,喝酒上脸的人更易受其影响,患癌风险更高,因此对他们而言,喝酒没有所谓的安全量,千万要少喝。

不存在“适度饮酒”的说法

目前,各国建议的酒精上限量差异较大。美国建议男性每周饮酒量上限为196克,女性是98克。义大利、葡萄牙等国比美国的限值要高,英国则是美国的一半。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锺凯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各国现有的饮酒限量只是一个相对的安全值,对于个人,特别是女性来说,建议能不喝就别喝,即使喝也要尽量少喝,不存在“适度饮酒”的说法。孕妇、儿童、青少年应禁酒,包括传统的醪糟。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以酒精量计算,成年男女一天的最大饮酒量分别不超过25克和15克。

这意味著,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克、52度白酒50克;女性则为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度白酒50克、52度白酒30克。

邹正升呼吁,英国最新研究结论值得重视,相关部门应降低膳食指南酒精限量,毕竟中国人普遍酒精代谢能力较差。还应针对特殊人群具体指导,有基础肝病,比如慢性B肝、慢性C肝及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人,上限值就要再低些,甚至明确要求不能喝酒。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21年3月15日 上午1:27
下一篇 2021年3月15日 上午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