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时,每经过各地总要关心当地人种不种米吃不吃米,以判断自身所处的“异域”是否有与自身共通之处,这正如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每到一地,就关心当地有没有葡萄园一样。一种主要食物确实能成为人类归属感的来源,因此,在古代,中国人也被西域诸国认为是吃米的民族,以至于今天中国各地的小吃,什么米粉、米线、饵丝和粉、锅巴米饼、肠粉麻薯、糍粑米肠、酒酿油饭都离不开米,所以说中国人吃了一辈子米,但对米从哪来又往何去哪的米好吃,买米时面对籼米、粳米、糙米、糯米又该怎么分辨,也许都是懵的!
这就不得不说米的来源稻了,过去认为,世界各地的稻种是在历史上被当地人独自驯化的,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201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稻属亚种只存在过一次驯化,并用分子钟估算。驯化时间大概在约8200-13500年前,这刚好和中国长江流域最早的水稻栽培记录重合,经由后世传播,至今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和洲,成为了世界上产量仅次于玉米的粮食作物,解决了超过一半人类的吃饭问题。稻的简明分类是按其所含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重来进行的,支链淀粉越多,煮熟后的饭就越黏,如籼稻直链淀粉含量在20%左右,种植于亚热带可以一年多熟,去壳后的籼米外形细长,透明度低,是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主要食用米。
广东人爱吃的丝苗米就是其中的一个品种,如粳稻直链淀粉含量在15%以下,种植于温带和寒带一般一年一熟,去壳后的粳米外形短圆、透明度高,是中国北部、台湾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主要食用米。在黑龙江五常地区出产,被称为“粳米之王”的五常大米,在这两者之中,支链淀粉含量接近100%的稻种黏性最高称为糯稻,因此分成了籼糯和粳糯两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长糯米与圆糯米,前者常用来酿酒、做汤圆,后者常来做八宝粥和粽子。如果按灌溉水分来区分,则可分为水稻和旱稻,比如我们常听说的占城稻就是一种旱稻!
北宋大中祥符5年,因江淮、两浙水田不登,于是宋真宗下令将福建从安南引入的占城稻引种到受旱地区,南宋学者舒璘记载,当时称大小禾,大禾为粳稻,“非膏腴之田不可种,非不上户不得食”,而小禾为占城稻,“不问肥脊皆可种,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可见这时人工培育的稻种已经不少,甚至中国还会像国外引进改良种。因此,据科学家们粗略估计,历史以来,世界上的稻种合计或许超过14万种,而且农业工作者们还在继续不停培育新稻种,比如我们熟悉的袁隆平团队的超级杂交水稻,乃至沙漠种植杂交水稻。
至于我们在超市中看见的什么糙米、胚芽米,则是以加工程度来分类的,只去掉稻壳的叫做糙米,营养价值最高,口感最差也最难煮熟!糙米加工后,去掉糠层的叫做胚芽米,营养价值介于糙米和白米之间,去掉胚但保留胚乳的就是日常我们吃的白米,当然稻也不仅仅只有产米一个功能,还有诸多副产品,如米的皮层米糠可以用来榨油,而稻谷的壳稻糠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也用作建筑辅料,稻草不仅能作为饲料,还是如草鞋、草帽、蓑衣的手工产品的主料,在现在大力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中,发酵后的稻草更是重要的培养基材料。
本文来自小卢历史说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