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构“无性别时装” 访问3位时装界行内人

近年来,“性别流动”这个概念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意识中,许多品牌相继推出一系列男女皆宜的服饰,统称为“无性别时装”,它泛指男女通穿的服饰。但仔细想想,这概念看似清晰,实则模糊。有的设计更只是将衣服尽可能宽松,让男女皆能穿著,但这便是“无性别时装”吗? 真正的“无性别时装”该怎样定义?它在香港的被接受程度与发展潜力又如何?这次,我们邀请了时装编辑 Calvin Wong、Ponder.er 创办人/设计师 Derek Cheng与 JOYCE 采购总监 Michael Mok,分享一下他们对“无性别时装”的看法。

“无性别时装”可追溯至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了寻求著装打扮自由的时代,当时已有 Pierre Cardin, Yves Saint Laurent 等时装大师开创先河,设计出突破传统性别条框的服饰。然而,这场“反传统风潮”并没有受到普罗大众的欢迎。虽则如此,“无性别”的概念却在时装界埋了根,成为一部分设计师的设计方向,也受到不少歌手与演员的爱戴。

PHOTO/ Yves Saint Laurent's Le Smoking,by Helmut Newton, 1975
PHOTO/ David Bowie by Masayoshi Sukita, 1973

随后,时装界在 80 年代普遍重返性别界线清晰强烈的设计,令“无性别时装”普及化。英国时装协会(British Fashion Council)早前宣布伦敦时装周将不再划分男女装;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 )亦在纽约时装周增设“中性/非二元”的设计类别。

PHOTO/ @britishfashioncouncil

Calvin Wong, 时装编辑

何谓真正的“无性别时装”?

“男装女穿”或“女装男穿”这个概念,无可否认模糊了男女装的界线,但纯粹交换男女衣著,就代表“无性别”吗?对此,时装编辑 Calvin Wong 认为不应流于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撇除“性别”去做设计。他说:“这种设计思维本身已经有预设,是最浅层的无性别时装。除了内衣裤外(因男女身型有别),真正的无性别时装,应该不将“性别”作为考虑因素去设计,而是以‘创意’和‘美感’优先。”

当某些设计师推出宽松或没有固定形状的衣物,就把其品牌贯称为“性别流动”,这又合理吗?

奈何,或许是在看著作只看精装版,学技能只报速成班的速食文化低下,大众亦只停留表面,没有尝试深入了解这个文化,以致“对无性别时装的接受程度十分初级”。

“Y/Project 用的方式就十分聪明和有效,Glenn Martens 特意在吊牌加入‘Unisex Sizing’,同一件衣服有男女尺码的参考,方便两性消费者选购,这样无论男女消费者便不会抗拒。”如此一来,便能以较柔和的手法,“教育”消费者,将这个概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大众的时装,也许消费者某天打开衣橱时,会恍然察觉到自己一直添置,经常性出现在日常穿搭的都是“无性别”的单品。

PHOTO/ @mimify

“当然,他本身的设计就十分中性,而非随便将裙子加入男士尺码就叫无性别,这是设计能力的问题,另当别论。”

Derek Cheng, Ponder.er 创办人/设计师

“无性别时装”在香港的定位与社会接受程度?

时装在大部分人看来都是前卫、新鲜的。但 Derek Cheng 表示其实整个体系都是很守旧。“有很多买手经常问我们,卖的究竟是男装还是女装?,我心想:‘现在还有分的吗?’。 可想而知,有多少人仍被旧有的思想依符著。”

PHOTO/ Ponder.er SS21

Derek Cheng 和其团队在肺炎于全球爆发的一个月前在巴黎设置陈列室,第一次亲身向世界各地的人和买手介绍 Ponder.er。他指欧洲与日本的买手很迅速便了解到品牌的概念,但来自中国内地或香港的则认为 Ponder.er 不太符合他们的市场需求,只因中国及香港时装市场仍要明确地界定男女装。他亦表示这个情况在香港尤其严重,他们比上海人的思想还要守旧,开放程度更低。

“Ponder.er 今季 SS21 的主题是受 Cowboy(牛仔)启发,物料也是我们过往采用过的物料。但在某些买手的角度来看,把我们定义男装还是女装是一个难题。”

在物料的选用上, Ponder.er 以丝绸、轻巧的棉布等柔和织品等柔软的物料替代, 牛仔、工装和皮革这类硬挺的物料。Cowboy 是 19 世纪时,一群在美国西部开拓荒野的男性,被美国人称为“马背上的英雄”。如此硬朗的形象配以柔软细致的物料,反差感塑造“无性别”的时装。

PHOTO/ Ponder.er SS21

Michael Mok,JOYCE 采购总监

你认为 “无性别时装”的未来是甚么?

“无性别时装在香港的接受程度仍然比较低,相比起外国,台湾或上海,香港开始有点儿落后。如果‘教育’一下,我认为会有更多人接受这个文化。”

“一些 80 年代的艺人,例如梅艳芳与张国荣,都会经常穿着 Unisex 的衣服走出来,但这个年代就少了这样的艺人。”对啊!那时的张国荣嘴上涂红唇膏、脚上穿红色高跟鞋,一身贴身的装束,在舞台上展现妩媚的舞姿;梅艳芳也穿上西装外套,以一头清爽俐落的短发,出现在《似水流年》的唱片封面上。但为何时代进步的同时思想却似越来越保守?

PHOTO/ 张国荣 from 网络图片

假如“无性别时装”的趋势只走向男性穿著女性化单品、女性穿著男性化单品,其实会否过早定义了这个概念,而令它的发展空间愈趋狭窄?“我个人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 genderless clothing(无性别时装)出现,好像我们(Joyce)近期也开始将某些大品牌的男女装放在一起,加上现时的大趋势已遍向中性/无性别(同一件衣服男女皆宜),不少外国牌子都会这样做。但其实最终都是取决于大家的心态,衣服始终只是一件死物,自己如何演绎才是重点。”

PHOTO/ Balenciaga Fall 2020, by Alessandro Lucioni

是否有留意到,女穿男装一般称为“中性化”,而男穿女装则被称为“女性化”,凭著这两个概念词,能感受到男性穿著相对更为局限。其实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时装界更偏向于让女性展现刚阳的一面,却忽略了让男性展示阴柔美的可能性。我是觉得,应当如 Michael 所说的“只要你喜欢一件衣服,我们便不会理会你是哪一个性别”。






本文来自men's uno 男士时尚杂志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21年1月25日 下午5:05
下一篇 2021年1月25日 下午5: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