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我们没有蹚这场浑水。”亚瑟。
“打死我都想蹚这场浑水。”班。
最初为《邮报:密战》下的文章标题是:“惊爆内幕”,纽约时报取得五角大厦机密文件揭露美国政府与多任总统联手隐瞒越战真实情况,披露部分内容,引发轩然大波,联邦法院立刻下达禁制令,不准纽约时报继续登载文件内容,随后,华盛顿邮报经由相同管道获得文件,他们若执意刊登文章,便可能触法入狱,华盛顿邮报老板葛兰姆夫人陷入两难,一方面认同报社主编班的理念,拒绝政府箝制言论自由、一方面即将上柜的华盛顿邮报,才刚与银行签约,获得一笔资金挹注,如果邮报惹上麻烦,银行有可能提前解约、一方面葛兰姆夫人也思索著:为了理想正义而赔上自由与名声与财富,到底值不值得?
写文过程,觉得“惊爆内幕”标题有点直白,决定改成“谁来晚餐?”,电影里,葛兰姆夫人对于邮报该否揭露国防部机密文件有著私人困扰,因为前国防部长劳勃麦纳马拉是她的多年好友,如果华盛顿邮报坚持报导机密文件,葛兰姆夫人不仅会失去劳勃友情,还可能成为白宫的拒绝往来户;媒体与权力单位该要维持怎样的关系?媒体理当为人民把关,揭露真相,但对权势或特殊礼遇的渴望(葛兰姆夫人说:“你很难拒绝总统的邀请”),很多时候,新闻媒体会忘了自己的职责,而甘愿沦为政府的发声筒或傀儡(遥望台湾各大立场“鲜明”的报纸与电视新闻台…..);一如班提及他与甘迺迪总统的友情,他说甘迺迪总统遇刺身亡后,他赶去机场接贾姬,贾姬先是倒在朋友怀中痛哭,接著对班说:“我在这里说的话都不准见报。”,班说贾姬的提醒伤透了他的心,因为:“我(班)从没把杰克(甘迺迪总统)看成我的资源,我把他当成朋友,而那是我犯下的错误。”,有了私交、有了利益,就难有公平性,媒体与权力单位,本来就该维持一定程度的距离吧。
文章写到后段,又决定把标题名称改为“了不起的葛兰姆夫人”,哈,这当然是跟我很爱的影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致意,两部作品都是讲述家庭主妇如何意外走入职场并成为领头者的故事;《邮报:密战》的葛兰姆夫人坦言当年父亲把报社传给丈夫时,她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她也很自然地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那个年代,男主外女主内,没人觉得奇怪,直到45岁那年丈夫过世,葛兰姆夫人才被迫接下报社,问题是,一个中年女性有能力经营一间公司吗?她撑得住商场压力吗?史匹柏导演用两幕戏呈现葛兰姆夫人的“状况”。
第一幕,由于华盛顿邮报准备上柜,需要大笔资金挹注,葛兰姆夫人先在家里熟读准备与银行签约的条约内容,并反复练习面对银行代表时的演讲稿,第二幕是葛兰姆夫人和邮报董事会和银行官员一起开会,轮到葛兰姆夫人讲话时,她因为紧张而半句话都说不出口,改由董事费兹先生帮忙解围;这两幕戏透露几个讯息,一是葛兰姆夫人面对重大决策时,或许有抗压性的问题(不擅于面对人群),二是在场男性似乎对她的紧张习以为常,三是全场除了葛兰姆夫人外,其他清一色都是男性。
清一色男性又如何?邮报主编班‧布莱德利跟妻子东妮的对话很有意思,东妮说葛兰姆夫人很勇敢,班说不只她勇敢,所有挺身揭发机密文件而可能丢掉工作的新闻记者们都勇敢,东妮笑著安抚丈夫说:你确实勇敢,但老实说,你大有可能因为这件事而声名大噪,即便丢了这份工作,下一份工作或许也不难找,反观葛兰姆夫人,她接手丈夫的公司时,承受许多压力,很多人认为她(女性)根本无法胜任这份工作,葛兰姆夫人长时间在这样对她抱有疑虑的环境中工作,久而久之,或许连她都不相信自己了,然而她还是决定做正确的事情,甚至可能因此丢掉财富与一生心血,对我来说,那才是真正的勇敢;《邮报:密战》讲新闻自由、媒体自律,更讲在男性主导产业里工作的女性(尤其是居于职场高位的女性),如何承担压力(大环境对女性存在不胜任的既定印象),做出不昧良心抉择的勇气。
对我来说,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是一个懂得用镜头讲故事的导演,当他镜头用得好的时候,电影会非常好看,《邮报:密战》有几个桥段让我内心想要鼓鼓掌,例如,葛兰姆夫人在电话里决定放手一搏时,导演给足梅姨(Meryl Streep)发挥演技的空间,让她展现葛兰姆夫人从不安焦虑矛盾到最后下定决心的不同层次变化,而且那场戏,仅靠几支电话来来回回就表现出饱满戏剧张力;或者班和董事会和律师来到葛兰姆夫人家中,请她裁示报纸该否续印的问题(可能会有牢狱之灾),银幕的画面构图是一群站著的男性(董事会)环绕在坐著的葛兰姆夫人身旁,像是给予葛兰姆夫人施压,而葛兰姆夫人从苦恼到起身做出决定,并对董事会的亚瑟说:“这不是我父亲的公司,也不是我丈夫的公司,这是我的公司”,让观众从视觉上看见葛兰姆夫人的“反击”;另外,当邮报记者聚集在班的家里整理机密文件时,导演特地保留一个画面:东妮赶紧清点来客数目,随后端出一盘三明治请大伙享用,这画面乍看平凡(女主人的周到),但回想到影片中,葛兰姆夫人提及丈夫接手父亲公司的“理所当然”,以及她成为家庭主妇是“天经地义”的事,就觉得史匹柏导演似乎是有意识地表现出东妮(或当时女性)对于扮演完美妻子的“自然/本能”反应。
(底下会提到关键剧情,请斟酌阅读)
《邮报:密战》大半场节奏流畅紧凑,看得相当过瘾,可惜电影最后十分钟,又掉入史匹柏导演窠臼,把已经很饱满的情绪弄得更饱满,而变得有一点煽情;影片尾声,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出席法院接受审判,离开法院时,纽约时报受到大批媒体采访,葛兰姆夫人一行人则默默走过镁光灯旁的群众(许多女性夹道为葛兰姆夫人打气加油),大报与小报、男性与女性话语权的落差,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以为电影收在这里会很不错,只需要用旁白讲出法院的判决报告就好,但史匹柏导演坚持把事件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多拍了一幕邮报女职员从电话中宣布法院判决内容的激动神色(“新闻应服务人民而非政府”),这一幕对我来说已经有点多了,后面又多接一幕班和葛兰姆夫人在报社印刷机前的身影,嗯,这样应该够了吧,结果又多一幕尼克森总统打电话表示永远不要在白宫看到华盛顿邮报记者,嗯嗯,有点太煽情啰,最后再来个水门案结束电影,好啦,是很有戏剧性,但我觉得后面这几幕都有点多馀,因为电影真正想讲的东西,早在葛兰姆夫人走出法院一刻,就已经全部讲完了。
最后,看完《邮报:密战》,今年奥斯卡9部最佳影片入围与女主角提名作品已经全数看完,我的最佳女主角喜好排名如下:《水底情深》>《意外》>《邮报:密战》>《淑女鸟》>《老娘叫谭雅》;一句话:今年女主角都很强。
【香功堂!!】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