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Harry Dean Stanton ,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他人很怪,应对也很怪,偏偏,他若不是这么怪,你还不见得会这么喜欢他。
《哈利迪恩史坦顿的虚实人生》(Harry Dean Stanton Partly Fiction)的导演Sophie Huber请出了他的导演好友David Lynch请他负责提问,这是多亲密,又多有噱头的设计?!问题是,就连David Lynch遇上了Harry Dean Stanton也频频碰壁。
例如:“你希望以后人家怎么记忆你?”
“无所谓。”
例如:“你怎么形容你己?”
“不值一提。没什么。”
例如:“你童年时做过什么梦?”
“噩梦。”
尴尬,要采访Harry Dean Stanton ,要替他拍摄记录片,碰到这种省话一哥,真的很尴尬。他的回答不是不能用,而是突兀到让你不知道该怎么用,简短到让你觉得若有似无。
确实,他的回答不符期待,然而,正因为他是这种人,回答才会这么俐落,斯人方有斯语,这一点,导演Sophie Huber明白。你怎么答,她就怎么用,纪录片《哈利迪恩史坦顿的虚实人生》(Harry Dean Stanton Partly Fiction)所完成的史坦顿个人塑像,因而如此立体,如此鲜活。
Harry有一张你很难忘记的脸,有时脆弱,有时黯淡,油滑却不成精,懒散却不萎靡,江湖刻在他的脸庞上,风霜烙印在他的眼神里,这些特质或许可以解释他何以能在半世纪的从影人生中,演过至少200部电影。是的,IMDB说他演过202部电影,他自己则在纪录片中语带含糊地“想像”自己大约演过250部电影。
202部也好,250部也好,绝大多数他尽是配角,有时匆匆一瞥,有时早早就捐躯了,有时邪门,有时鲁蛋……这些角色,这些人影,往往都只是红尘中的浮光掠影,然而透过他的肉身,你就是会多看两眼,那种打骨子散发出来的废劲,带著点风没能吹干的酸渍,总在他没能用刮胡刀刮干净的腮帮子上留下一些轻蔑与不在乎,是的,记得也好,不记得也好,他不在乎,亦不能在乎。
他真正担纲主演的电影是《巴黎德州》,著西装上衣,却配了红帽,领带从有到无,鞋子由土转灰,行行复行行,行行重行行,只因与君生别离,他用瘦、痴、茫,书写了一则失落与碎心的记忆,这么一个大半时间不开口的角色,默默替导演Wim Wenders送上一顶金棕榈桂冠,成就了女主角Nastassja Kinski的冷艳,名为主角,少了他就不成戏,终究却还是配角,戏多或少,终究还是镙丝,这是宿命。
真正的聚光灯,其实落在这部《哈利迪恩史坦顿的虚实人生》纪录片里,因为,他不但会唱歌,还唱的真好,从弹琴到吹琴,从浅酌到低唱,只要他开了口,世界全是他的。少年的他,曾经在写作、音乐和表演的三叉路上进退两难,最后选择了表演,只因为那是综合艺术,会写会唱一定就能演,一直要到晚年,一直要到最后时刻,他才找到了最自在的悠游空间。那是影迷陌生的空间,却是纪录片观众可以获赠的意外礼物,听著他的歌声,你似乎看到了他正慧黠地在眨著眼睛。
没有多少人能够精准念出他的名字,看完电影却一定知道他爱唱歌,会唱歌,就算声嗓黯哑,气却不虚,韵味自生。不能开人眼界的纪录片,是在浪费与砍杀生命,能够录下他的歌声,导演Sophie Huber就已经留住了不朽青春。
你会如何期待一位明星的纪录片?掌故?八卦?或者精华?故旧能够齐聚一堂,不只是他有好人缘,更说明也其实懂得磨混与搅和,听他忆述曾和Jack Nicholson同居,左邻还有Marlon Brando,曾被Tom Cruise夺爱,还有David Lynch、Sam Shepard和Kris Kristofferson现身跨刀,爱人无数,却不想有家累,也从来不想知道自己究竟有几位儿女,小小万花筒,正是他匪夷所思的人生缩影。
是的,他一点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他,或者记忆他。他可以做主的事都懒得多做了,不能做主的事,就任意随风吧,有空,来听他唱唱歌,知道有个灵魂在歌声中来去,也就不虚此生了。
【蓝色电影梦】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