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有分为几个类型,一为剧本表现大过演员存在感,二是演员演技拯救了贫瘠空洞的剧本,第三种类型则是剧本和演员之间配合得相辅相成,谁也不抢谁的风采,衬托出彼此的不可或缺。《决胜女王》便属第三类,剧本与演员的火候掌握得宜,各自尽忠职守。
由真人真事改编,“扑克女王”莫莉‧布鲁(Molly Bloom)原是一位天赋异禀的滑雪选手,从小在父亲的高压训练之下,屡屡在赛事中表现亮眼,与前阵子的电影《我和我的冠军女儿》或《老娘叫谭雅》的背景异曲同工,然而以选手机运而言,她并没有上述几位女主角的好运。在叩关奥运那年,因一场意外伤害让她再也无法比赛,运动梦碎后,学术成绩优异的她反其道而行,决定休学一年,不顾家庭反对的情况下出社会闯荡。白手起家的她延续一贯的好胜心,从起初担任不受重视的秘书,转而凭己之力经营起私人赌局,便从此走入政商名流奢靡且堕落的世界,最后辗转涉入俄罗斯黑帮的洗钱犯罪,遭美国FBI逮捕成为法院被告,扑克女王的跌宕人生就在140分钟内紧凑上演。
虽是传记性质的电影,《决胜女王》并非传统地采取顺叙法进行,反倒以不同角度与时点切入,搭配主角大量而快速的旁白,让观众进入那个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剪辑在这部电影中扮演很重要的推进角色,为了毫不拖泥带水的快速节奏,许多重要的剧情关键在旁白中快速带过,若观众不稍加注意很容易成为“局外人”。将人生结合扑克牌游戏的手法也是这部电影惊艳之处,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赛局当中占有一个席位,有的人为了生活而博弈,例如莫莉;有的人则为了摧毁别人的成就感而博弈,例如那些在娱乐界和政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握有一手好牌的人不见得笑到最后,牌技不佳的人也很可能在城府宫心之下意外成为赢家,但大部分人的共同盲点是容易因一时胜负欲冲昏头而丧失更多,片中巧妙的一句“我要赢回本金,是每位赌徒的最后遗言。”人生何尝不是赌徒心理,旁观一切发生的莫莉,恐怕比谁都还要了解这份危险。
由《社群网战》与《史帝夫贾伯斯》的美国天才编剧艾伦·索金(Aaron Sorkin)首执导演筒,这部自编自导的处女作的确没什么明显的缺失,带有浓浓的艾伦·索金风格,可以感受到他想把许多主题放入电影当中,虽诚意十足却也同时很吃观众的个人口味,喜欢的会爱不释手,不习惯的人则可能不适应它的快节奏。笔者认为这部烧脑作品并不如片名来得亲民,扑克游戏是成就电影的大功臣,它巧妙为剧情穿针引线,并借由一次又一次的赛局勾勒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与人生哲理,包括莫莉起初因被老板无视才能(被当作外行人),反将一军成为赌场的经营者(成为赢者),以及后半段莫莉遭扣押财产而被迫卷入诉讼(逼上赛桌),最后不得不赌上自己的名声(梭哈筹码),都是从纸牌游戏中晓以大义,不过电影提及许多专业术语与游戏玩法,虽有解释但画面快速带过仍容易让不熟悉的观众状况外,自然难以体会编剧的巧妙心思。另外玩家人物一次出现太多,且大多都以一两句交代他们的领域背景,对有认脸障碍的观众可能较为辛苦。我认为这部片并非励志易懂的“女王”典型类型作品,从它的英文片名《Molly’s Game》来解释应更为恰当,这不是场容易的游戏,有心机有斗志也有输有赢。
洁西卡雀丝坦(Jessica Chastain)诠释此类女强人类型的作品已然得心应手,她的演技在片中也说服力十足,多变造型更是让人目不转睛,这位好莱坞女演员散发出的独特韵味让人很难不被她吸引,此次未获奥斯卡青睐可能是因演技层面能够发挥的地方较少,相较其他入围者众多的得奖场面有先天劣势,却也著实是最大遗珠。其中饰演为莫莉辩护的律师伊卓瑞斯艾巴(Idris Elba)也表现不俗,多次司法攻防让观众看得十分过瘾,将多又繁杂的台词处理得有条有理,更不失力量与情感,是位称职的好配角无误。
《决胜女王》是部带有警世意味的作品,欲传达的并非是如何在迷人又堕落的世界中掌舵权力,而是教我们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得坚守底线,守护自己真正珍贵的拥有,例如家庭例如名声等等,在物质利欲面前仍然有所为与不为,才是坐上赛桌前所需遵守的准则。片子最末端引用邱吉尔的名言:“成功关键在于能够一再失败,却不失热忱。”(Success consists of going from failure to failure without loss of enthusiasm.)这个被画线画到烂的名言佳句虽有些陈腔滥调,但看完这位扑克女王的大起大落后,这句话的出现,却不会让人觉得电影打出说教牌是个偷懒的总结,反倒使人对成败产生更深层的体悟与想像。
【彭绍宇】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