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汤姆,本名为托科拉克索宁(Touko Laaksonen),从小生长于芬兰农村,对男体的发达、粗壮的肌肉深感兴趣,成年后二次大战参与芬兰军队,在军队中认识德军的男性,也因与那些男人的性爱经验,让他对制服极为著迷,也开启日后他将幻像中的美好男性形象与自由的性爱画面,以铅笔形式勾勒于纸上。
1991年已有芬兰汤姆的纪录片《老爹与健壮军人》(Daddy and the Muscle Academy),有他本人为插画现身说法。2017年则拍摄了真人版,电影《芬兰汤姆》由金奖导演多梅卡鲁科斯基(Dome Karukoski)执导,是首布官方授权的传记电影,电影著重的部分是托科拉克索宁的生平,他与亲妹妹的关系,与男性舞蹈家的爱情,以及他如何受到启蒙,投入绘画的志趣。
导演多梅卡鲁科斯基以插叙手法,从年老的拉克索宁准备在美国登台演讲,开始回忆他年轻的军旅时光,隐晦叙述他在军中受同性吸引的过程,与他亲手刺杀俄罗斯军人的冲击。电影前半铺陈拉克索宁的欲望被唤醒,萌芽的欲望在战后身处的平常社会如何被禁止,并如电影《模仿游戏》呈现的背景,同志被法律所禁止。战争告一段落,离开芬兰军队退伍的拉克索宁,被生活压力、创伤症候群与欲望的压力交融,在他遗传自父母的艺术天分里,找到可能的出口,用铅笔画出他脑海中向往的男性硬汉,也成了他个人宣泄的管道。
电影时序横跨几十年的时空,描述他的画作投稿到美国杂志,而他的笔名“芬兰汤姆”如何诞生,并带出芬兰汤姆的插画怎么影响美国的同性恋者,跳脱阴柔的挟制,拥抱硬汉与欲望快感的吸引,甚至画作怎么红回芬兰。
大胆描绘男人与男人在性与快感中尽情自由享受的托科拉克索宁,他的画强调了性能带来愉悦的心情,以及被性挑起欲望时的那股满足快感。而与过往不同的,芬兰汤姆画中负责挑起感官刺激的人物是男性,这些画在60年代的社会有著反叛传统形象的意味,也颠覆被观看者长期为女性的位置,他图画中的“超级男性”成为有意识、新的被观看的对象──夸张健壮的男体与不符比例的身材曲线、紧身的制服、巨大的性征,且画中人物的互动带有情色。
电影《芬兰汤姆》里有一幕场景的台词叙述托科拉克索宁创作时的动机,他努力画出“能让自己感到兴奋、被自己的画挑起情欲”的程度,甚至能抛开难为情的一面。芬兰汤姆的画如他所期望,画是为了直接勾起观者的欲望,幻化成为观看者心中不折不扣的“意淫”对象,也鼓励观者正视、释放欲望。
然而,芬兰汤姆的插画备受争议的部分,例如画的本身究竟是艺术还是情色作品,导演没有著墨,对于芬兰汤姆画中将纳粹形象、身穿制服的征服意象处理成单纯引发情欲的影像,在片中也模糊的隐去。爱滋与道德、性解放、多重伴侣复杂关系总是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庞杂叙述,而芬兰汤姆的插画是否也带动了曾经70、80年代初期爱滋的流行,在此导演仅以短短一幕“爱滋流行,因为死的都是我们(同志)的人,所以怪在我们身上”呈现。不久前的美国开放风气,因罹患爱滋死去的恐惧,对性的开放转瞬成了担心与惊恐,电影放入了这段历史,不过随后以拉克索宁勇气行动与画中的提示“用保险套”作结,模糊并非常简化的交代。虽强调了拉克索宁在那个时代的勇气,同时摆放了拉克索宁遇过的种种同志议题与当代的议题,不过也就重重提起轻轻放下。
最终,导演选择在电影后半密集呈现同志族群长久以来不被接受的情节,多次显出环绕拉克索宁身旁的芬兰社会,是何等无法接纳他的同志身分,生活处处带著人身安危的担忧,必须躲藏暗处。在《芬兰汤姆》结尾,拉克索宁的家人虽然爱他但始终无法同理他作画的动机,评价他的画是肮脏的。
《芬兰汤姆》极力显现出拉克索宁身为同志与情欲画家不被接受的样貌,并在他所踩的立场上,刻画他的勇气;但相反的,他身边反对的声浪,例如秘密检举他们派对的律师、拉克索宁的家人,这些对立者在电影中的面貌与图像,应该清晰的模样,都处于一种模糊不清,以至于他们都很快被归纳成“不愿接纳的一群人”,却也使得电影虽然努力说好芬兰汤姆的故事,但当中试图传达芬兰汤姆开放、接纳的观点时,在关键描绘处显得流于表面。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