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塔》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小说改编的,我不是书迷,也没看过原著,但单单就看电影的影迷来说,《黑塔》并没有预期的好,不至于烂掉,可是也很难有感或是喜欢上它。
其实故事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拍成电影之后,或许是因为必须要取舍只能讲一些主要的东西,反而会觉得好多地方交代不清,或是说简单带过,对于没看过书,不了解设定的观众来说,就有一种“电影说是这样,那就这样吧”,不太容易有说服力。比如,我们不太清楚另一个世界的哪些人有什么能力、想要做什么,就直接看到他们在做这些事,看久了之后,就免不了会心想…“你明明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这样那样就好了?”会产生很多无法让人觉得合理的状况(手可以挡子弹,身体就不防弹?什么都可以控制,不能做个防护膜吗?这只是随便举例,不见得是这样,但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观众可以想出太多其他可能性,因为电影没交代,所以不容易接受电影选择的那条路)。
所以在过程中会看到很多很简单的事,知道这里有入口,就去这里;需要先知,就去那里;先知就可以告诉你要去哪里;坏人就知道你在哪里;坏人就有入口可以去那里…等等,太多场景换来换去,无法说明清楚,加上又不是我们熟悉的世界,我们无法想透这些人的思考逻辑,所以又回到…“电影说是这样,那就这样吧”。
事件串连大概就是这种状况,且有些场景切得太快,还在对话,好像要产生一点点情绪,后面应该要再说些什么的时候,换场景了…啊?那刚刚的场景是要传达什么?我还没接收到啊。
这样的状况如果出现在和内心戏相关的部份就不太妙,好像该要有所体悟的时候、好像心情要转折的时候,就没了。所以《黑塔》中本来应该不错的主题,个人的复仇跟为了宇宙而战之间的转变,变成有点是…一句话就搞定。观众没办法去感受到转折,而是电影直接告诉观众,转折啰。观众只好…“喔,好吧,转折了”。
少部份的戏是在单点式的来看还不错,但要和整部片子连结,承先启后,这些都不太行。(单点式的戏:比如失去亲人当下的难过,比如枪战时换子弹很酷等等…)
说到换子弹,就要提到《黑塔》的动作戏了,基本上反派马修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的能力就是“出一张嘴”,他叫你死你就会死,这倒无所谓,因为他很有型,穿著黑衣冷冷站著用嘴巴来控制人,还算蛮酷的,偏偏最后却要他进入“实战”,做一些很…可爱…的动作来操控东西飞来飞去(操控东西也可以很帅啊,看看《星际异攻队2》〔Guardians of Galaxy Vol.2〕的勇度)。至于黑人枪客主角伊卓瑞斯艾巴〔Idris Elba〕,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换子弹很帅而已了,看多了动作片,《黑塔》的动作真的算是普通,电影说他比较准就比较准…。
看到最后,《黑塔》除了很难让我入戏之外,会有一种…有点幼稚的感觉,这感觉来自于“简化”,比如说句鼓励的话就能够让人振作,这好像是小朋友看的才会这么单纯,真实世界不可能这样子的,够力的电影能让观众跟著去体会心路历程,改变不是那种在最要输的时候听到设计好的对白然后就发奋图强一举干掉头目…这样应该不会觉得很成熟吧?
《黑塔》的状况大概是这样,觉得可惜。
【火行者的电影部落格】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