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我“只是”个…。

《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我“只是”个...。

“他们上大学就是为了抗议吗?而且还不是一天两天,他们就是过太爽,应该把他们全部抓去沙乌地,让他们在热死人的沙乌地吃点苦头,才会知道韩国真是个好地方。”计程车司机万燮对首尔近日接二连三的抗议事件发表想法,时值1980年,全斗焕将军于79年底发动政变取得军权,引发工人与学生抗议潮,要求撤销戒严并恢复民主制度,5月18日,政府颁布紧急戒严令,一名来自德国并长期于日本工作的新闻记者彼得,听闻韩国光州爆发流血冲突,新闻消息遭韩国政府封锁,彼得假冒传教士身分入境韩国,并和计程车行达成协议,10万元从首尔前往光州并于当晚返回首尔,金万燮的妻子因病过世,他独自抚养女儿恩静长大,为缴交房租,金万燮接下(抢走)前往光州的工作,亲眼目睹跟新闻媒体报导截然不同的真相…..。

“怎么外国人比你还能理解?”

真实事件改编的《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再次展现韩国出色的电影工业,场面调度精准、叙事流畅张力十足、剧本饱满扎实,影片选择平凡的计程车司机作为主角,万燮一开场就对抗议学生有著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学生就该好好读书,不要动不动上街抗议,并且听信媒体消息,将示威民众视为共产份子、捣乱份子、恐怖份子…,万燮不是含著金汤匙出生的人,面对艰困生活,他会劝女儿咬牙忍耐、对于街头上演的抗争行动,他会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即便亲身经历血腥镇压事件,他还是想逃想跑;《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没有让万燮一夕间从完全不了国家大事的小人物,变成全心投入抗争与揭发真相的大英雄,而是经由他的无知、抗拒、逃亡、面对等不同阶段,看见“民心”的转变。

万燮在片中提及一桩往事,他说:“我曾经去沙乌地工作五年,赚了笔钱,回国后,妻子生了重病,赚来的钱都拿去缴交医药费,妻子劝我买下一台计程车,那时其实还能试著医治妻子的病,但我假装说不过她,买下了车子,我就是这么坏的一个人,但活著的人还是得要生存啊….。”,万燮这段自白写的动人,表面上讲他对妻子的忏悔,其实揭露许多平民百姓不敢与军政府对抗的心情,为能活著,我们变得自私胆小怯懦,或许连我们都瞧不起自己,但这些不敢出头对抗强权的人就是坏人吗?万燮跟一名光州计程车运将大哥泰术道歉(选择离开光州,而非留下来帮忙),泰术安慰他说:“你有什么好抱歉,坏的是那些人(军人)。”;《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的动人在于它细心书写万燮如何从对政治的漠不关心到后来无法假装看不见国家正在发生的恐怖,万燮心境的转变代表的正是韩国民心的转变,改变不是一蹴可几,而是从一个一个小单位(万燮/记者/光州),慢慢扩张成面,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认清真相、诉说真相”(片中媒体自我省查的桥段,看得好感慨啊….)。

(底下会提及关键剧情,请斟酌阅读)

《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我“只是”个...。

《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没有将光州事件拍成沈闷(或苦闷)的纪录片,该煽情该热血该批判的部分都有做到位,观众很容易被剧情撩起情绪而跟著剧中人遭遇或哭或笑,可惜片末计程车队与军队在山区相互追逐一幕,对我来说太“多”了点,一来觉得这场戏拍的太“动作片”,稀释掉万燮和彼得好不容易逃离光州时的压迫感,如果这场戏停在年轻军人的“刻意”放行,我反而会更感动,二来这场戏不太合理,光州计程车队如何猜到万燮选择哪条道路返回首尔?车队大哥们是怎么突破军方的封锁线?如果他们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避开军方警戒,那么要把当地记者送离光州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才对啊。

撇开这个我觉得太“戏剧性”的设计,《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整体表现仍是突出与迷人,剧本埋哏埋的出乎意料收线收的合情合理,《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片中有许多“物件、情境”的安排,都很令人惊喜。

《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开场,万燮开著计程车,哼唱著流行歌曲,歌声愉悦,代表他对韩国“正在”发生的大事浑然不觉,眼前一切都是那样地平凡与美好,走了一趟光州后,才知道国家杀人的恐怖,万燮后来抛下彼得独自逃离光州,想要回去首尔与女儿团聚,他在名叫顺天的城镇做短暂停留,顺天市集人声鼎沸、路上张灯结彩庆祝佛诞日,相较于光州市区街道的满目疮痍与肃杀气氛,简直天壤之别;万燮在顺天镇上一处餐馆用餐,听见来客与老板娘聊起光州暴动,老板娘说:“听见有人目睹军人屠杀百姓”,客人说:“新闻报导说有五个军人和一个百姓死掉,而且光州暴动的抗议群众不是普通大学生,他们是共产鬼子,还把首尔的流氓大学生带去光州使坏….”,死伤无数的平凡百姓与大学生被描述成共产鬼子,这怎么对?万燮的顺天行是很重要的剧情转折关键,它不只让万燮明白独裁政府的新闻封锁做的有多彻底,光州以外居民根本对真相一无所知,同时,顺天市镇的宁静、祥和、无战事氛围,就像是个诱惑,轻声地对万燮说:“你也可以活的这么轻松,只要你不插手管光州的事情,乖乖的回家,不做政府禁止你们做的事情!”;当万燮驾车离开顺天市镇时,他又再次哼起歌曲,他唱到:“搭上第一班晚车,迎向幸福之路”,声音为之哽咽,如果只是一昧地逃离威胁漠视暴行,如何迎来真正的幸福?电影片名叫做《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我们若把计程车司机这几个字换掉,就能代入任何其他职业,面对国家暴力,我们会说:我“只是”某某某小人物,所以不需要对抗强权,或者,我们学会不再把职业做为拒绝关心的借口,努力让它(国家)变得更好?

《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我“只是”个...。

《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的“物件使用”相当厉害,每一个物件都有推动剧情发展或充实主角心境的作用(若要开拍台版的《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请先把剧本写好),例如:万燮非常宝贝他的计程车,即便开了60万公里,外观还是不显老旧,当他看到军队在街上开枪扫射群众时,万燮驾车横挡在军队与人民之间(抵挡子弹),象征万燮从小爱(对妻子和女儿的爱)进阶成大爱(对抗议群众的疼惜);或者,万燮首次置身光州抗议现场,有名女孩拿了包饭团给他,她说:“吃饱了才有力气活动”,就像《辛德勒名单》藉一名红衣女孩的死亡唤醒辛德勒的良知(以及银幕外观众的同理心),《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也藉递送饭团的女孩的遭遇,驱走万燮想要置身事外的冷漠;或者,泰术要万燮把首尔车牌换成光州车牌以躲避军队追捕,当万燮带著彼得离开光州,路上遭遇军人拦截,一名年轻军人在搜索万燮后车厢时,发现首尔车牌,军人不但没有揭发万燮身份,反而放行让他们通过,车牌“危机”变成人性“转机”,也补充了光州事件中,一部分军人对军队屠杀行径的不抱认同与暗中反抗。

再者,万燮在他车内挂著家人合照,照片链条不小心被彼得扯断,电影尾声,彼得取下自己的项炼,重新把万燮一家照片挂回车上,这个设计巧妙地跟电影结局,彼得再没有跟万燮见到面的剧情呼应,亦即我(彼得)不在你(万燮/光州/韩国)身边,但我(彼得)的心,永远与你们同在,而万燮车内一直留著彼得项炼与家人照片,也有他未曾遗忘与彼得一起走过光州事件的意义;另外,《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前半段,万燮帮女儿恩静梳发并绑上蝴蝶结的画面,表现万燮身兼父母双职的身份,也与片尾彼得将影片胶卷藏在饼干盒内,万燮帮彼得在饼干盒绑上蝴蝶结的动作呼应,延伸来看,身在首尔的恩静没有亲身经历光州事件,但彼得将他拍摄的影像公诸于世,不但让血腥镇压真相曝光,也成为韩国民众对全斗焕政府的质疑与日后要求政府公布真相的依据,因此,蝴蝶结就像是把恩静(韩国的下一代)与光州事件绑在(连结)一起,诉说彼得拍摄的影像记录(以及计程车司机们与光州事件的牺牲者)对韩国(未来一代)迈向民主化的贡献。

《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我“只是”个...。

最后,想要提一下饰演万燮的宋康昊,真是演什么像什么,大人物小人物都能诠释的丝丝入扣,宋康昊在计程车内唱歌唱到哭,不知道该逃还是该回去光州帮忙的两难,看得我泪眼汪汪,万燮的苦与挣扎,我们(观众)都感受到了!!

最后的最后,饰演德国记者的Thomas Kretschmann,真是越老越像连恩尼逊耶!

作者:香功堂主
【香功堂!!】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6日 下午9:12
下一篇 2020年3月6日 下午9: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