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S猫》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

《CATS猫》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

风靡全球的《猫》是伦敦西区和百老汇史上公演最久的音乐剧,这出音乐剧于1981年在新伦敦剧院举行首演,随后连续公演了21年,并且获得劳伦斯奥立佛奖和《标准晚报》奖最佳音乐剧奖的肯定。《猫》于1983年获得七项百老汇东尼奖,包括最佳音乐剧,并且在百老汇上演了18年。这出音乐剧自从1981年在伦敦首演以来,持续在全球各地公演,至今缔造8千1百万人次的观赏纪录,并以19种语言在50个国家演出。《猫》被公认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CATS猫》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
根据诗人T·S·艾略特诗集《老负鼠的猫经》以及其他诗歌撰写而成的音乐剧《猫》出自于英国最受欢迎却也备受争议的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之手,于1981年5月11日于伦敦首演以来,迄今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三百多个城市演出,不仅欧美国家就连亚洲国家都可见到《猫》的足迹,当年《猫》于2003年首度在台湾国家戏剧院公演时,一连二十二场演出都是一票难求。这出音乐剧被视为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虽然不受评论家欢迎,可却深受观众喜爱,自首演到拉下帷幕缔造了不少纪录,也创造出数首经典歌曲,其中一首由音乐剧名伶伊莲佩姬所演唱的《Memory》更是红透半边天。《猫》在剧场界最高荣誉东尼奖上总计获得七项大奖肯定,安德鲁洛伊韦伯本人也拿下最佳导演,此外,他还迎娶了在《猫》里饰演小猫Jemima的莎拉布莱曼为妻,可谓爱情事业两得意。

安德鲁洛伊韦伯后来在1998年曾推出过《猫》的录影带版本与DVD,并在许多电视台做播映,然真正将《猫》搬上大萤幕的,是以《王者之声:宣战时刻》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汤姆霍伯。这其实不是他首次改编音乐剧,过去他就曾改编过法国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与阿兰鲍伯利共同创作、以维克多雨果同名小说为灵感的《悲惨世界》,该作同样在奖季上收获不少,安海瑟薇更囊括连同奥斯卡在内多座女配角奖。多数人肯定汤姆霍伯的场景与演员的调度能力、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搭配运用,靠演员与技术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只是这次他选择改编的《CATS猫》却惨遭滑铁卢,从首支预告上线到正式上映后都被吐槽满点,被骂最惨的就是“人脸猫身”的恐怖CG特效。

说实在话,或许是在映前就看了数篇外国媒体、影评评价,加上国外上映后环球影业紧急更换“改进视觉效果”的版本给各间戏院的“首例”,让我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不对这部作品抱持太多期待,就这样进到戏院观赏这部被讽为邪典电影的《猫》的缘故,实际看完电影我反而觉得还好,没有想像中的那么令人不适,唯二我个人比较有意见的,真的也是不少人提出来的,关于蟑螂还有老鼠同样有人脸、甚至镜头还近距离的对在蟑螂的“身体上”、还有人脸猫吃蟑螂、蟑螂被弹飞往萤幕(观众这边)这部分,以及最末同样是音乐剧本就有的、可放在电影里却意图使人不悦的说教桥段。蟑螂与老鼠有人脸是早有耳闻,不过亲眼看到还真的是会说不出话来,说不上来的违和感,比主角猫群还不可思议,老鼠几只并排站唱歌还好,一群蟑螂围著好几圈、还列队又歌又舞就真的像邪教仪式了。

《CATS猫》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
汤姆霍伯执导的《猫》算是将音乐剧版“忠实的”搬上大萤幕,桥段设计、曲目编排几乎都遵照著原版,除了将Jemima这角色删去、改由法兰契丝卡海沃德饰演的维多莉亚来担起众猫与葛莉丝贝拉的桥梁,并将她放到了算是主角的位置上增加其戏份、还创作了首新歌《Beautiful Ghost》,其他的和原版音乐剧没有太多不同。以我自己来说,相较于《Memory》其他首曲目我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在看的时候我是把这些拥有鲜明个性与特性的猫们的介绍歌当作是新的作品来听,在没有比较过原曲的前提下,我自己是认为这些歌是有趣的,从开场的《Jellicle Songs for Jellicle Cats》到连串介绍多位角色的歌曲、“甘比猫”珍妮安妮达《The Old Gumbie Cat》、“叛逆猫”朗汤塔格《The Rum Tum Tugger》、“鞋套猫”巴斯特佛琼斯《Bustopher Jones》、以偷窃维生的“小偷猫伙伴”蒙格杰瑞与兰波蒂瑟《Mungojerrie And Rumpelteazer》、“猫领袖”老杜特朗诺米《Old Deuteronomy》、“剧场猫”盖斯《Gus-The Theatre Cat》、“铁道猫”史基姆波夏克《Skimbleshanks-The Railway Cat》、“罪犯猫”麦卡维提和原版音乐剧里是“母猫首领”的邦贝鲁琳娜齐唱的《Macavity》、为激励他信心希望他能将被带走的老杜特朗诺米带回来的“魔术猫”米斯托佛利《Mr. Mistoffelees》,以及过去曾是舞台明星如今却不被接受的“高贵猫”葛莉丝贝拉的《Grizabella-The Glamour Cat》等,每个角色的唱法不同,配合该角故事与性格的编曲、舞蹈编排、场面设计,让算是过多的角色都有时间被观众记住。

而两首歌曲、新来的猫维多莉亚以年轻猫的角度唱出对葛莉丝贝拉的经历之想法的《Beautiful Ghosts》,还有葛莉丝贝拉在维多莉亚的鼓励下重新站在猫群中央、对著即将做出杰利可抉择的老杜特朗诺米面前唱著自己心声的经典名曲《Memory》,都在电影中起了关键作用。前者由泰勒丝与安德鲁洛伊韦伯共同创作,虽成功入围金球奖最佳歌曲,却在日前刚公布的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短名单中意外跌出,被主人抛弃的维多莉亚无处可去,在这一年一度的特别夜里,她参与了杰利可猫们的盛会,逐渐的和众猫们打成一片,她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她从现在的葛莉丝贝拉身上感受到了那种“渴望被需要的感觉”,这和她是一样的,感同身受的共鸣度透过歌曲传递而出,是这部《猫》的重要转折,对于这首歌没办法角逐奥斯卡是有点可惜的。《Memory》就不需多说,珍妮佛哈德森的歌唱实力有目共赌,不和原版比较就这首歌的表现,当她唱到“Touch me, it is so easy to leave me…(靠近我,离开我太容易…)”时激昂又略带哽咽的颤抖,在那个瞬间我是有被她打动到的。

《CATS猫》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
如果不谈论人脸猫身的猎奇特效,《猫》其实就是一部从舞台上被搬上大萤幕的歌舞片,我认为最大问题是汤姆霍伯“几乎没去改动这出音乐剧”,由数首歌曲来推动主线剧情这方式在音乐剧是成立的,但成了电影就值得想想了。虽然我满喜欢这些歌曲,可是并不代表我能承受这近两小时的“听觉轰炸”,如前面提到的,这些角色歌曲是剧情的“一部分”,是要这些角色唱出自己的歌来介绍自己、并同时争取能被老杜特朗诺米选中升上九重天好获得重生的机会,只是如此一来要把近十位的角色介绍完毕,就得把歌曲塞得很满,于是乎整部电影几乎是以五分钟不到的间隔就唱一首歌,且都是完整的唱完,开始觉得有趣、久了就难免感到疲乏,一整个听下来会陷入麻痹无感,真的是直到珍妮佛哈德森那首《Memory》我才回神。

除了曲曲串接稀释掉本就单薄的剧情,少了必要的台词衔接段与段之间,也令观众很难抓到电影脉络,使得电影变成大型社团成发现场,以开场介绍、表演、主持人串场、表演、主持人串场、表演…然后主办人做结语收尾,而茱蒂丹契饰演的老杜特朗诺米就是那个主办人。此外,在最近就看到了环球影业在电影上映首周紧急将改进过特效的拷贝版本给各间戏院做更换、重映的消息,让我在看的时候一直在注意每位人脸猫的手与脚,果然在几幕特别明显,是没有被特效修掉的,例如饰演盖斯的伊恩麦克连在曲毕手举起来的时候,就很明显是他套上毛外衣而已,他的手掌和袖口之间是有缝隙的,更别说还有其他地方。不是说不能套上毛外衣,而是既然都用CG特效将人脸与猫身融合,为何不干脆弄个彻底?在已经习惯猫有著人脸这件事之后,又要被突如其来看见的“人类手掌”与“人类脚掌”吓到出戏,然后再次怀疑这到底是猫还是人?幸好蟑螂与老鼠小到没办法确认到底有没有人手,不然可能真的会做恶梦。

平心而论《猫》于歌与舞上非常精彩,可一旦加上剧情就会显得单薄无力,人脸猫身的CG特效令画面是华丽与诡异并存,要众演员模仿猫的动作也很为难,特别是年纪最大的两位,茱蒂丹契与伊恩麦克连,前者尴尬的在最后面对著观众说教,后者则听见他学猫叫心里觉得一阵酸。忠于原版音乐剧是优点,不过与此同时这也是《猫》的缺点,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反而还被多此一举又做不精的特效拖累,实在是非常可惜。

作者:老子(OldMan)
【老子不负责任电影文】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10日 下午9:38
下一篇 2020年3月10日 下午9: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