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给我的感觉有点复杂,很像是一些熟悉的元素但做了不同的组合,混合了什么?有超清楚的技术,有真实到不太真实的动作,有很B级动作片的剧本,有无法放感情的剧情,有单独看质感很温柔的戏,有大牌红星,有平板的角色等等,本文就一项一项慢慢说吧。
首先,先说说这次主打的技术。李安拍摄用到120帧,台湾上映的戏院有3D+60帧的(非IMAX,IMAX的都只有24帧,只有花莲有IMAX 3D+60帧),我们试片看的是3D+60帧,确实可以看出差别,尤其是在动作场面,有很不同的感受,如果想体验技术,一定要进戏院才行,且要记得确认一下戏院放的版本。
所以新技术的感觉如何?确实有一种人就在旁边的真实感,在不同的状况有不同的影响。比如飞车追逐戏,传统的爽片可能用一些炫技再加上运镜、快慢动作、剪接等等方式,让观众觉得看起来帅毙了,而《双子杀手》为了呈现临场感,有直接跟拍的方式,加上超清晰的技术,观众会体会真的在路上骑车的感觉,可是看太清楚的真实性反而会显得比较…慢,没有传统爽片手法的速度炫,改成是另一种逼真的紧张(但逼真就受限在不会夸大)。可是换到另一个枪战场面,机关枪扫射时,观众完全能感受身在建筑物内部所有身边的东西被打烂的那种超大火力,每一枪打来的威力都会吓到震一下,这种用法就很有压力。另外还有像是近身格斗扭打,比较普通一点的动作(你勒我、我压你的那种)会有真实的力道感和痛感传给观众,本来不太有吸引力的打法,在《双子杀手》倒也蛮让观众会紧绷著看。
至于故事呢,就真的是纯粹搭动作片用的故事而已,找个理由让超强的主角被追杀,然后反击,这样就可以一路打打打打到片尾。至于过程中的阴谋、计画、组织野心等等,都不用认真,还蛮像B级动作片会搭的故事。(但像我自己九○年代是B级动作片迷,我看这类动作片时真的不太计较故事,很习惯了,看起来其实倒不觉得是问题。)
其实《双子杀手》的故事有著不错的设定,自己v.s.自己,且是有经历之后的自己当主角,去对付年轻的自己。这个设定有很不错的发展空间,可惜在《双子杀手》并没有把这个题材玩出火花来,一些说服和转折都很简化,挣扎或是悔恨也是不太有感染力,就是…商业动作片等级的深度。主角已经算相对有点故事的了,老的版本是在历事很多之后开始有良心,小的版本则是年轻气盛但还不是很清楚方向,让未来的自己去带年轻的自己,是个蛮好玩的点子,但著墨真的是少了,没发展出什么可看性来。
主角之外的角色更是平板,就真的只剩下功能性,很感伤的是才在《无间行动》看到克里夫欧文饰演一个出一张嘴、前半看似很厉害最后却又很弱的坏好人,没想到在《双子杀手》还是同样类型的角色,只是给主角有个对手而已。主角身边的其他伙伴角色,总是要有个女性角色,再加个好笑一点的甘草角色,甘草还要兼一些打杂(比如他们要去哪里,这个角色就能开飞机载他们去,很方便)。
《双子杀手》似乎还有个讯息要传递,就是人的“不完美”是好的,但这个讯息也流于对白,说得很漂亮,却没有在故事中展现出为什么不完美的真人反而能盛过完美的人造人,战胜的方式只是一些环境技巧,而不是强调出人性的重要,都挂在嘴边的讯息,也会显得说服力不太够。
有趣的是李安还是蛮会处理一些质感,所以即使故事无法说服你去体会角色的心境,在每个桥段的当下,单点式的感觉都拍的还不错。就是说,若不看前后,突然切进来看到这一幕可能就会被吸引看下去。有些桥段有种很奇妙的温柔感,动作片中带一点这种味道还蛮不错,或许是因为李安抓角度、抓呈现方式的经验让一些人情味能流露出来,但那并不是因为故事发展下来角色得到观众的连结。
《双子杀手》还加了一些小聪明斗嘴式的幽默对白,好不好笑见仁见智,我觉得还蛮有趣,但我确实也有听到有人觉得廉价。喜欢不喜欢角色可能会有蛮大的影响,威尔史密斯算是个讨喜的演员,即使角色没有刻划很深,观众也可能会因为是他演的所以多喜欢角色一点,有这个作用的话也会让他的对白更好笑一些。反之,若不特别喜欢这个演员,又觉得角色心理层面不够说服力时,对白可能就变成耍嘴皮子了。
不知道大家对《双子杀手》的期待会是如何,就我个人来说,其实我看得过程还蛮享受,我想的不是李安的片应该要如何(比如李安的动作片也应该很有故事深度之类的),我想的只是动作爽片多了李安会不会多些不同的感受,用这样的角度切入,是真的有被娱乐到,虽然戴著3D眼镜有点累,夹著头侧边也不舒服,眼睛也比较累,但还是目不转睛看完近两小时的片。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