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热爱电影的影迷,我一直以来都很羡慕南韩电影界能出拍《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北风》这些直指历史伤痕,并具有高度政治批判的电影。以商业取向的台湾电影不是担心无法获得投资人青睐、就是惧怕引起观众的敏感神经,丝毫不敢碰触这种类型,就连获得金马奖最佳长片的《血观音》也只是稍微影射政治斗争与灭门血案的内幕,所幸有了《幻术》这部作品为台湾电影翻开新的一页。
早在2008年香港电影《弹道》就以 319枪击案为主题,虽然全片并没有指名道姓,但极为相似的案件与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桥段,算是为《幻术》开了先例,也让本片全以“真实姓名”重现当年事件全貌的做法更显珍贵,因此不论最终成果如何,观点是否完全正确,这种突破性的尝试都值得给予支持与鼓励。
《幻术》绝对是一部相当有趣的作品,编导利用脑洞大开但又意外写实的视角,重新呈现这个至今已经过了15年仍众说纷纭的神秘谜团,其引发的风波与后续重大的影响力,就算事发当时还不到 10 岁的我,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幻术》以 319枪击案为故事主题可以说是相当聪明的选择。
但即便如此,《幻术》并没有马上直接进入正题,仔细剖析枪击案的背景与过程,导演符昌锋反而在电影前半段花了大半篇幅描写“前总统李登辉”的政治生涯,还有他跟国民党的这几十年来的关系变化。所以就我而言,与其《幻术》说是在讲 319,倒不如把它当成是李登辉的个人传记,只不过没有全部都符合史实罢了。
有趣的是,《幻术》带我们一路从李登辉年轻时接受高等教育、赴日从军参与战争,加入国民党之后,被党员边缘到受蒋经国重用进入权力核心,不论是接任党主席、对台湾民主化的贡献、跟宋楚瑜之间的恩怨情仇,甚至是政治圈本省与外省之间的矛盾或面对中国的态度等大小事,在某种程度上,都被编导看作是造成“319枪击案”的背后关键因素。
说实在的,《幻术》观点是非常新奇且相当令人惊艳的,有别于以往大众猜测“红、蓝、绿”的涉案可能,分别为打击民进党士气、阻止阿扁成功连任、自导自演博取同情来逆转选情的犯案动机,编导反而跳脱固有的框架,把球传到一位立场较不固定的“智者”李登辉身上。
因此,《幻术》当然不负众望地把李登辉的角色塑造得相当立体,演员石峰精准的诠释也完全把他的老谋深算发阳光大,不论是自诩为“出埃及记”的摩西,或者几个面部表情特写,配上他跟身边随扈语带保留,但意思清楚明确的对话,都成功让电影最后那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带给观众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看角度。
但我也必须承认,或许选择李登辉为主视角,让他成为 319 枪击案的关键人物是一个让故事更加缜密立体的方法,不过这也因此使得原本的主题“枪击案”变得较为平铺直叙,并不像片名《幻术》般神秘,反而削减了剧情张力和给予观众想像的空间。让人感觉像是画了一个大饼,但最终缺乏继续向前的野心与胆试,因为是虚构故事想避险导致执行结果不够聚焦,对一部有如此创新出发点的电影来说是有这么一点可惜。
结论
整体而言,《幻术》透过对台湾史上首位民选总统李登辉的“猜想”,翻转了我们对那场足以动摇台湾大选结果的事件既定印象,以剑道象征权力的争夺过程相当有意思。虽然跟讲述美国前副总统迪克·钱尼的《为副不仁》相比就能马上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距,但至少还算是做出一次成功的尝试,不仅故事已经足以让人满意,几位小配角也有稍微抓到真实角色的韵味,撇除片中一些小缺陷,如果观众都有著自行评判是非对错的能力,《幻术》依旧是部值得推荐的佳作,看到台湾电影跨出第一步勇于尝试真的非常开心。
【如履的电影笔记本】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