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力抗并挺过金融风暴的神话,在国内常被视为拥有魄力迎向重建的强悍民族精神,有“金大中救经济”、“政务官大刀阔斧改革”等美言,但在那些赞美的言词之下,事实究竟是如何?《分秒币争》便是在导演崔国熙与编剧严圣民的编导中,回顾20多年前将要破产的韩国,回看当时韩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怎么签下借贷合约,那一段风波如何影响当时韩国的民众与企业;而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或许正可以用来形容电影里走过“国耻日”破产危机的韩国。
电影将1997年陷入亚洲金融风暴严重经济危机的韩国,从四方角度来拉出三条叙事线的层次,勾勒经历此一风暴的大韩民族,各以政府高官、事务官、民间企业和民间财经顾问来重现这次事件,也是电影主海报中的四位主要人物。
《分秒币争》描述韩国官员发现国家将要破产的前一周,国家上到下如何因应。第一条线是由金憓秀饰演的韩国银行货币政策经理韩组长,向韩国银行总裁呈报将要破产的消息。电影立意清楚,利用拥有专业处理能力的韩组长对比上级政务官员们通通一问三不知、没有治理能力、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样,制造出事务官和政务高官的差别与戏剧冲突,从性别、处理能力及为人民或为自己谋取利益等方面,强调政府官员的无知、腐败,让韩国之后接受IMF援助更加讽刺。
第二条线则是民间企业,以民间的小工厂为代表,许峻豪饰演小工厂老板,好不容易老老实实地等百货公司准备购买他工厂产出的商品,要签下一笔巨额款项,没想到却因政府隐瞒国家将要破产的消息,让他无法评估未来的风险,签下的巨额本票结果全变成废纸,拿不到钱更欠下债务,几乎被逼上绝路。
第三条线是民间里抢得先机的财经顾问,由刘亚仁饰演,他看准国家将要破产的预兆,大发国难财,招揽几个投资客和他趁机兑换美元现金,看准时机换取大笔韩币,再赶紧买下大量抛售的房地产,趁国家破产一波浪潮挤上资本大船,跃为中上产阶级。
电影最精采之处,是三条线的铺陈与汇聚,在赵宇镇饰演的政府官员一意孤行隐埋破产事实,为他个人往后与大企业合作的好处铺路,却宁愿牺牲民间中小企业,让这些工厂小老板因为无法预料破产风险,各个落得血本无归;反而深知政府无知不会替民众设想的财经顾问刘亚仁,赌到了政府的惯性,让他趁机发财崛起。《分秒币争》藉著三条线的交织一再捕捉到一个政府的决定牵动起国家各个层面,甚至往后的数十年经济,而这些决定有时不是为了人民利益,更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分秒币争》中,体现了无论这些决定或大或小,永远最苦的总是下面傻傻信任政府的小老百姓。
电影除了批判政府的无知,也批判了给予韩国援助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其背后的最大股东美国,宛如趁人之危批著羊皮的狼,以极为不利且苛刻的援助条件动摇了韩国基础经济版图,也让韩国经济即便熬过了破产危机,却对往后任一种金融风暴都难以幸免于难,渐渐走向如今地狱朝鲜的样貌。
《分秒币争》以韩组长的角色来面对韩国的破产危机,强调政府的无知和负面形象,虽难免有事后诸葛之感,颇有藉电影故事、样板的正邪角色塑造煽动大众情绪,鼓励大众重新用心观察周遭的社会和政府作为,不要轻易被美丽的谎言所骗。电影中讲述的金融风暴有不少经济理论和术语,需要边看边消化,但电影本身的主题相当简化且明了,一步步瞧见人为利益所趋,如何种下一个又一个只为好处却不负责任的因果链(如刘亚仁在电影中的解说),遂酿成一场风暴,正如电影尾声在电话中紧叮咛儿子出社会不要信任任何人,这位在电影中熬过风暴的工厂老板,挂了电话后镜头的揭露,观众也会发现老板也开始用更低的成本聘人,讽刺地已经懂得要如何为自己打算,在下一个时代生存。这些危机的因果仍旧愈滚愈大,仍循环反复。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