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们怎么说,我们都是一个人。”
Alfonso Cuarón编/导的《罗马》,同步在Netflix与戏院上映;我明白《罗马》没有眩目视效或火爆动作场面,叙事又偏抒情诗意,显然不太符合“为追求声光效果与娱乐性进戏院”的标准;但对我来说,步调越慢的电影反而越适合在戏院观赏,专注力会大幅提升……好啦,有点讽刺的是我看的那场有断片两次(机器故障),第二次断片还恰好落在正精采的桥段,情绪有被小小干扰到!
另外,《罗马》的摄影出色,Alfonso Cuarón导演亲自掌镜,构图与光影十分迷人;场面惊喜处处,前后景都有戏、时代氛围掌控的极好、背景音效极其细腻,人声与车声与飞机声与路人的谈话声与街头叫卖声等,闭上眼睛应该会有恍如置身墨西哥城镇的错觉;如果不介意多花一张电影票的钱,请务必务必进戏院观赏《罗马》。
《罗马》只能在博客来购票,戏院现场不贩售票券,当日场次都得前一天购票才行,购票连结:https://tickets.books.com.tw/progshow/01030001502084/
1971年的墨西哥城罗马区,原住民女孩克莱奥在安东尼奥医师家中帮佣,除了清洁打扫工作外,也要帮忙照顾雇主家中四个孩子的生活起居,这一年,安东尼奥医师为了情妇搬离家中,索菲亚太太情绪崩溃,不解自己为何会被抛弃,未来又该如何是好;克莱奥与热爱武术的青年费明相恋,当她发现自己怀有身孕时,费明即刻不告而别;1971年的墨西哥街头有游行抗议与暴力屠杀事件,而克莱奥与索菲亚太太一家的生活也正经历剧烈变化……
《罗马》绝对是我的年度爱片之一,电影开场画面立刻将我深深吸引住,磁砖地板,泼洒的肥皂水,潮湿地面映照出飞过天际的飞机倒影等,表现出地与天、拘束与开阔的反差;随后,我们明白开场画面的磁砖地原来是安东尼奥住家的前廊兼车库,那是安东尼奥家犬博拉斯生活之处,克莱奥之所以要常常打扫前廊,因为博拉斯总在走廊上大小便等。
(底下会提及关键剧情,请斟酌阅读)
《罗马》以清扫前廊作为电影序幕,暗示剧中人物准备“清扫生活屎事”;索菲亚太太与克莱奥不约而同遭遇爱情打击,阶级不同但受伤的心却是相似;潮湿地板映照的天与地、天空驶过的飞机、封闭的住家环境等,象征剧中两位女性的生活与内心状态,受困于方框中,亟欲找到出口;各位若有仔细听/看开场克莱奥清扫地板的声音/画面,一次又一次泼洒的水声与肥皂泡沫,其实像极片尾孩子们在海边嬉戏并意外落水的桥段,同样借由空间与事件来影射主角内外情境的变化,从住家(窄)切换到海岸(宽阔),从没有出路到获得救赎,说著克莱奥与索菲亚太太开始走出他们各自的牢笼。
此外,索菲亚与她的孩子们与克莱奥在经历情伤、家庭分裂以及濒死经验(克莱奥早夭的女儿与索菲亚溺水的女儿,刚好都是女孩)后,他们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犹如一家人般的亲密;但我们不能遗忘“阶级”,阶级是什么?阶级是克莱奥和另一名帮佣用原住民语交谈时,小少爷不开心的说:“你们在说什么?别再那样讲话。”(孩子其实没有意识到他用了命令语气对待克莱奥);阶级是克莱奥陪雇主一家一起观赏电视节目,雇主一家都坐在沙发椅上,唯独克莱奥坐在旁边地上的枕头垫(身分有别);阶级是挂满衣服的天台晒衣场,克莱奥跟跑到天台玩耍的雇主孩子说:“你们不可以来这里,你妈妈会不高兴。”,这时镜头拉远,我们看见天台上一个又一个又一个不同人家里的帮佣们身影(属于帮佣的世界)。
《罗马》之所以动人,在于导演并未掩饰阶级的差异,电影透过许多片段让我们看见无论索菲亚和她的孩子们如何将克莱奥视如己出、无论他们携手走过多少生命中的风风雨雨,某些时刻,彼此间的隔阂甚至可以被全然消抹掉(海边相拥一幕美得让人想哭),但现实是,克莱奥与雇主一家始终存在一道跨不过的界线(种族/阶级/贫富);虽然这样讲有点怪,但那只只能在前廊活动的家犬博拉斯,像是克莱奥与雇主一家关系的隐喻,无论索非亚一家多么疼爱博拉斯,它依然无法进入室内依然无法自由地出入家门,只能在走廊待著(我们爱你,但你还是跟我们不一样),因此,《罗马》最后那颗凝视著通往天台的楼梯画面才会如此地打动我,有著她(克莱奥)与他们(索菲亚一家)的世界依旧有所区别的视觉意象,加上电影直到字幕跑完都不见克莱奥下楼身影,也让这最后一幕画面流露出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思念之情,仿佛凝视著楼梯空景的不是摄影机,而是站在摄影机背后的导演本人。
对我来说,《罗马》是一部献给童年的电影,影片令我想起侯孝贤导演的《童年往事》,不约而同地用一种看来冷静实则情感饱满(竭尽所能地重现旧时空氛围)的方式,记录有朝一日可能会被遗忘掉的童年回忆;《罗马》也是一部献给一位熟悉、亲密、陪伴长大却又与自己阶级有别的女性作品,带有一份感激以及些许愧咎的心情,我甚至觉得导演上一部作品《地心引力》里的女科学家(珊卓布拉克饰演),仿佛也是克莱奥一角的延伸,两个角色都经历丧子之痛,都在悲伤的宇宙(人世间)中漂浮一段时间,最后都因为一场灾难而重返土地(找回自我)的历程。
《罗马》有非常多日常琐碎的片段,这些看来平凡的桥段都在影片落幕后逐渐发酵出浓郁的情感后劲,例如安东尼奥医师停车入库的画面,讲的是他的一丝不苟与对爱车“银河”的保护,丈夫离家后,索菲亚每次开车外出都故意擦撞其他车子或墙壁,既是索菲亚的报复也讲她内心的崩溃;影片后段,索菲亚购入新车(更适合车库的大小),并开著“银河”载克莱奥与家人走一趟告别之旅,说的自是索菲亚的成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车子/人生道路);或是街头抗议与私刑暴力对照到克莱奥的临盆与早夭的孩子(生活的暴力与改变)、索菲亚跟孩子们宣布她已经跟丈夫分手的消息后,背后有一对新婚夫妇正沉浸在他们的幸福中(索菲亚曾经有过的幸福)、全裸的费明在克莱奥房内表演武术的狂放与自信、索菲亚母亲送克莱奥去医院生产,短时间内亲眼目睹两种极端暴力而痛哭的无助、克莱奥抱著早幺女儿身躯的泪水、或是无数飞机驶过天际画面,以及克莱奥在救了溺水孩子后才真正吐露她对女儿的歉意等,这些片段犹如一则则或感伤或惊骇或深情的小短文,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
《罗马》的好看也来自本片的演员群戏,亮点一是出场不多的费明,Jorge Antonio Guerrero俐落的武术动作(可以去香港发展)与狂野不羁的眼神和气场很令人难忘;亮点二是饰演索菲亚太太的Marina de Tavira,她的银幕气质会让我想起Elisabeth Moss,带有点傲气与不服输与脆弱的特质;亮点三当然是饰演克莱奥的Yalitza Aparicio,她跟小少爷躺在天台上的笑容、面对费明的腼腆、告知雇主自己怀有身孕时的羞愧、被情绪不稳的雇主责备时的吞忍、失去女儿时眼神的歉意与不舍、还有最后在海边吐露心声的泪水等,每个情绪转折都有打动我,虽然Yalitza Aparicio不是明年奥斯卡影后提名的热门人选,但真心觉得她的表演层次胜过卡卡太多!
【香功堂】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