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蛮多背影的镜头,踽踽独行在地方的大街小巷,引领著观者进入他们如荒原的世界,身历其境地感受到求助无门的窘迫,像那只席地而坐的大象,或许不是不动,而是无法动弹,甚至搞不清楚什么时间开始变成这样,尽管导演试图在每个场景中一镜到底,让观者仔细瞧瞧细节看见问题何在,但仍遍寻不著,或许我们都做了当下认为正确的选择,但拉长远来看,却未有斩钉截铁的绝对,有的只是奋外想要存活的心思罢了。那种无法活得如自己所愿的无奈弥漫整部电影。这是《大象席地而坐》。
个人还蛮喜欢多段故事平行描写后,一一交织叠出美丽纹路的叙事手法,这个故事便有这样讨我喜欢的特性。藉著韦布、黄玲、于城、王爷爷这四个人物的视角,其毫不起眼,有些悲惨的生活,娓娓道出各年代在社会上各自所面临的困境。唯别认为编导会给他们有任何转机,反而他们所有的努力,甚至唯一的精神支柱都会被时间及命运的无情洪流给冲刷消逝,让他们看起来形同困兽之斗般,越想要存活却越糟,于是离开或许是个选择,因此去见席地而坐的大象便成为他们希望的口号,一个具象的象征。
我原本以为他们只是相当不幸运的一群,老天没给他们一丝一毫的曙光,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情事层出不穷。导演毫不妥协的四小时,或许用意就在于必须要有足够的叙事份量才能撑起如此持续低迷灰暗的状态,连电影色泽也有所呼应地定调,甚至在每个场景采用一镜到底的手法,几乎是贴身跟拍的镜位,让观者融入角色的情绪,体会命运的无情,没有躲避的机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也是要让观者感同身受明明是为了存活下去的必要手段,但却总是以不同的姿态回光返照,而不禁怀疑到底啥时开始,怎么导致今天如此地步的呢?
说实话这番体悟也是到于城终于抓到韦布那一场戏,才份外有感。原本于城是想放了韦布的,但奈何他那被于城弟霸凌诬陷的同学黎凯却一枪毙了于城……这场戏有几个感触,其一:到底黎凯怎么从懦弱变成今天这副模样的呢?对应韦布,互文黄玲的状态,观者试图从剧情脉络中爬梳出真正的原因,似乎略知一二,但好像没有那么单纯,甚至包含于城及王爷爷,导演并未说出口的背景,或许早就开始点滴倾斜,只是浑然未觉吧!?其二是黎凯没看到于城的宽恕,这也回应了影片大部分以背影镜头跟拍与长镜头的处理。
人就只能看见眼前的景象而妄下断论……等等的各种动摇而做出可能当下看似正确的决定,于是我们就会以为人生是那么的破烂,而忽略了眼前曾经闪烁的光明,因此再度回首整个故事所叙述刻划,那不留情面的命运时,蓦然觉得整部电影在灰暗之中仍透露著曙光,只是电影里的角色们有没有把握住罢了,包含了这几条故事线交错的彼此扶持,与横跨老中青三代的维度让过来人的经验挥发开来的同理及慈悲。
因而最后一场戏,前往看大象的路途上,众人下车休息,仅凭藉著车灯照亮的一方小天地里踢起毽子来,此时远方传来大象的鸣叫,有种又提起面对生活是团烂泥的勇气。就像王爷爷说的,我们也不确定逃到别的地方去是否一切就能顺风顺水,留下来面对才能解决好这里的问题;韦布说的去看看,不过是探出头来,呼个不一样的空气,多些新的刺激,才不会回来现实后,再度落入过度偏执的窠臼里,掉进欺骗个谁的陷阱,或许便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命。
【dammi的映后座谈】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