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和《赎罪》〔Atonement〕的原著小说是同一个作者,感觉也有点类似,很内心,很多复杂的感受,不会很明确告诉观众什么,但观众却会带著沉重的心情走出戏院。如果喜欢看这种“人的感受好复杂,人生没有正确答案”的电影,可以考虑看看。
《判决》很吸引我的是它的介绍,因为艾玛汤普逊〔Emma Thompson〕饰演的法官,要面对的是很两难且没有绝对答案的案件,牵扯到的是我们对于生命的看法,比如我们有没有权力决定用一条命来换其他人的命?以及我们有没有权力强行救活一个人?《判决》中的例子还和宗教信仰有关,但它并不只是法律和宗教间的选择而已,宗教背后可能也有很多其他的意义,比如一个孩子如此深信教义,真的是因为他理解?还是因为他的家庭告诉他要这样做?还是因为这是他唯一的群体,如果他不遵守他就会被排挤?所以宗教也不只是宗教,还有背后的心理层面。
关于英国法庭的这个部分,我挺喜欢的,除了专业和专业外的考量之外,我们也会看到这位法官因为私生活的状况而把情绪带到工作上的反应,因为她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这些组合也相当新鲜。
但是…
如果只是想看这些争议性的案件,可能会有一点落差,因为它们只是《判决》的前半段而已,并不是全片都在讲这个主题。
《判决》的后半段,是法官和一位案件相关人后续的互动,这互动中呈现的是不同的人性、感受、心情、需求等等…都不是明确的东西,需要观众去感受体会,电影不会明白告诉大家“因为这个人有什么样的感受,所以他就做了什么事”,现实没有这么单纯,有些时候,甚至我们自己都无法很清楚自己的感觉是什么、那些欲望是从何而来。
也就是说,《判决》也需要观众的同理心,试图去了解角色,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去评断角色。用这样的角度去看《判决》,才不会觉得后半段不明不白。人生中的很多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是否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这个想要…通常还会涉及到其他人,且这想要的背后,是怎样的心态、渴望、或是空虚?
《判决》不会给清楚的答案,就像真实的人生,我们无法真正参透别人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也不见得能和别人有很好的沟通或互动,有些事情无解,有些可以改善;有些时候因为遇到不同的人事物,我们会改变,有些时候两个人想要的就是没有交集…虽然前段放了些“事件”,但最终《判决》还是想要讨论在这些事件中或是受到这些事件影响的“人”。
法庭案件的部分是最初吸引我看《判决》的原因,但我并不建议带著只想看法庭案件的预设值来看《判决》,它还有更多。艾玛汤普逊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演技,会让电影留给观众很复杂的感觉,但这样的感觉也跟电影本身的内容一样,无法言喻。
拍得很不错,演得也很不错,只是它需要带著无奈、挣扎、情绪、权衡、及妥协人生经历(如果还活在幻想世界中,可能就不太适合),也需要知道很多事情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对错而不是期待电影把什么都“交代清楚”。简单来说,它是一部有留空间给观众的电影,电影本身品质是很好的,剩下的就是要看喜欢不喜欢这样不走商业路线的表现形式了。
它不算难消化也不会闷,所以商业观众如果有兴趣,还是可以校调一下期待值之后试看看。
【火行者的电影部落格】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