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登月先锋》:乘载著悼念、燃烧著执念,火箭升空!

影评《登月先锋》:乘载著悼念、燃烧著执念,火箭升空!

达米恩查泽雷(Damien Chazelle),奥斯卡金像奖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奖得主,在《乐来越爱你》的梦幻星空舞步之后,将镜头转向曾在月球漫步的尼尔阿姆斯壮身上,挑战以传记片的手法记录这位出了名木讷寡言的传奇英雄,并道出了知名的阿波罗任务背后,不为人知的人性挣扎和情感重量。《登月先锋》不只是在技术上光芒万丈,各种太空与火箭场面都无比震撼,更是出人意料之外地酸楚动人,以极致温柔而亲密的角度,传达出阿姆斯壮身为一位丈夫以及一位父亲,远比他身为一位伟人更为动人的身影。

剧本由《惊爆焦点》编剧乔许辛格(Josh Singer)改编自同名口述自传,以六零年代美苏太空竞赛为背景,始于阿姆斯壮进入美国太空总署(NASA),终于1969年阿波罗十一号载著阿姆斯壮登上月球的成就。但整部片的情感主轴却定焦在阿姆斯壮对一桩家庭悲剧的哀悼,如何转化为推动他登上月球的燃料。阿姆斯壮与妻子珍妮(Janet)一方面必须处理内心的哀恸,同时还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儿子,并对于每次任务的未知与惶恐还得消化为日常。比起一部任务型故事来说,《登月先锋》更像是一部纪录片式的家庭侧写,不吝将镜头逗留在那些天伦之乐的互动与情感,忠实而默默地堆积情感包袱。以致于当我们凝望火箭划破天际时,可以不再只是一项冰冷的科学成就,而是感受到他乘载了多少的梦想与挂念。

影评《登月先锋》:乘载著悼念、燃烧著执念,火箭升空!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以沈稳而坚定的姿态,将阿姆斯壮的神秘与柔情完整刻化出来,交出了他从影以来的最佳表现。阿姆斯壮或许木讷寡言、喜怒不形于色,却绝不呆板愚昧,反而他越是压抑内心的暗涌情感,越是令人疼惜;越是抽离自我,越是令人揪心。葛斯林极度收敛而克制的诠释,传递出面对创伤后的否认、愤恨、忧伤、漠然、与接纳等各个阶段(详参 Kübler-Ross 模型,1969)。正是因为深深挂念,所以只能逃避,并以各种危险的训练和任务来自我惩罚、自我麻痹,试图寻求一丝救赎的可能性。他掉的那几颗泪滴,也因此显得格外珍贵。

影评《登月先锋》:乘载著悼念、燃烧著执念,火箭升空!饰演珍妮(Janet)的英国女星克莱儿芙伊(Claire Foy),近年来以 Netflix 的皇室古装剧《王冠》窜红,实力自是不容小觑。在本片中,她突破了“独守空闺苦等丈夫归来”的刻板形象,赋予了家庭主妇的角色更多的坚毅与睿智。对比葛斯林的闭锁,她则担任了观众情绪的出口,几场爆发戏都气势十足。而静默的戏同样动人,当她伫立窗前抽著烟,嘴角微微抽动、双眼含著泪凝视远方,在举手投足之间就传递了那道不出的思念。

影评《登月先锋》:乘载著悼念、燃烧著执念,火箭升空!
查泽雷一向擅长处理人际之间的情感,本片中的家庭生活互动非常细腻而亲密,令人想起在《乐来越爱你》片尾蒙太奇的家庭画面。《登月先锋》再度请来了《乐来越爱你》的摄影师莱纳斯山葛林(Linus Sandgren)与剪辑师汤姆克洛斯(Tom Cross),两个多小时的片长虽然缓慢但毫不多馀拖沓,更是少不了以颜色、光影、构图去提升故事的美妙镜头。较不一样的是,本片大部分选用 16 厘米胶卷拍摄,以近距离手持跟拍的方法塑造出一种写实而甚至有点侵入式的观影体验。众多的太空任务场景,更是将摄影机直接塞进拥挤的舱室内,在剧烈的晃动下模拟出了充满幽闭恐惧与晕眩感的第一人称视角。从第一幕开始,你就能感受到强烈的感官震撼——从没有电影让你如此身历其境进入太空。有一幕火箭升空更是从头到尾,镜头都关在舱内,只能从映照的光影变化和各种狂噪的声响中去猜想自己是否已突破大气层。生死系于一线的危急感无比慑人,也不得不令人再度赞叹当年这群太空人的勇气。

而到了重头戏——登上月球打开舱门之时,画面扩展到 65 厘米 IMAX 全幅比例,瞬间变得锐利清晰,所有声响也倏然收为死寂,孤独而哀艳,遗世而独立。那些在当年记录影像的经典画面,都一一重现在眼前。实际置身在星际彼端,往回凝望地球时,终于可以叹一口气,非凡的景象也令人叹为观止。当阿姆斯壮的伙伴正在月球上跳跃,他却低头沈思,仿佛在达成了一生所努力的目标时,却怅然若失。那是一种蓦然回首已过万重山的失重感,而多年来暂时被搁在一旁的忧伤与失丧终于可以好好了结。拼了命来到月球,在家乡的十万八千里之外,寻得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得以瑟缩其中慢慢疗伤,让自己能够学会放手过去、放过自己、找回内心的平静。登上月球的旅程,其实也就是阿姆斯壮的自我救赎之路。

影评《登月先锋》:乘载著悼念、燃烧著执念,火箭升空!
要将这趟感人旅程说得精彩,技术层面自然不在话下。除了先前提过的摄影之外,《敦克尔克大行动》、《星际效应》的场景设计师纳森克罗利(Nathan Crowley)也精心打造了六零年代的 NASA 总部以及月球地表的场景。他们找到了一处采石场充当月球,而所有的船舱则是一比一打造,连仪表版上所有的按钮与显示器都是原样重现。《银翼杀手2049》的视觉特效师保罗兰伯特(Paul Lambert)则为此片打造了一面 LED 巨幕,将所有飞行与太空场景的背景画面事先合成并投影出来,使演员们在表演时的面罩与眼睛,都能反射出符合剧情的画面光影。透过这种实景实拍的手法,并结合火箭的大小模型,拍摄过程几乎没有使用到绿幕,增添了这部片整体的真实感。

而一直以来与导演总是出双入对的作曲家贾斯汀赫维兹(Justin Hurwitz),这次完全抛弃了爵士乐,采用阿姆斯壮喜爱的特雷门乐器(一种二零年代发展出的早期电音乐器,靠演奏者调整手与电磁线圈的物理距离来发出高低音频)奏出一种近似人声呜咽,勾勒著回忆乡愁与淡淡忧伤的第一主题。有趣的是,此主题到了片中某一段忽然昇华转为三拍子大调旋律,颇有致敬《2001太空漫游》之意,呼应了该片片尾所采用的小史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第二旋律则是以竖琴或弦乐重复奏著 12/8 拍子的小调分解和弦,营造出不断前进的宿命感,尤以登陆月球〈The Landing〉一曲最为精彩。有别于以往太空探险的配乐,赫维兹的配乐没有那么慷慨激昂的凯旋感,反而是映照出一种反复呢喃的内心低回,深陷在过去的悔悟之中的感觉。

如同查泽雷过去的作品一样,《登月先锋》同样也是在探讨一个人如何不屈不挠地向梦想前进,也同样在讲如何从懊悔走向释然。《登月先锋》将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历史事件,置入一颗怦然跳动的心,也赋予了阿姆斯壮这个名字一条灵魂。与其说这是一部太空电影,不如说是一部深刻的角色心境成长电影。技术层面无懈可击,剧情尾段的催泪杀手锏也又狠又准。火箭升空、降落月球、踏出步伐,直抵内心。将近半个世纪过后,回顾阿姆斯壮的这一小步,依然处处充满惊奇。

作者:丹眼看电影
【丹眼看电影】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8:07
下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