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谁先爱上他的》的叙事与剧本结构相当扎实,台词、人物都生猛有力,处处反映熟悉的台湾社会脉络和语境,我们在刘三莲身上可以看到台湾女性常见的坚强和情感的脆弱,在阿杰身上看到同志的一份无奈和对感情习惯故作潇洒但内心滴血的模样,在儿子呈希身上看到受不了妈妈强势叨念,却又其实深爱妈妈的矛盾,《谁先爱上他的》将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物放置在一起,因为一个人的过世、一笔死后的保险金将他们所有人牵连起来。
电影描述,刘三莲的丈夫──正远癌症过世,她很难过,但她更难过的是她的丈夫不只是她的丈夫,还是别的男人的情人。对刘三莲来说,丈夫离开她已经痛苦万分,结果丈夫还将死后的保险金留给那个“小王”阿杰,不顾她们小孩呈希的未来,小孩将来上大学、出国深造都要钱。刘三莲决定要去小王家里,好好讨一个公道,把保险金讨回来!而《谁先爱上他的》就从刘三莲讨公道为始,准备跟小王厘清是谁“先来后到”,搞清楚规矩,谁是加害、谁是受害,却在电影最后,发现爱情和人与人关系中所谓的公道,并没有原先想像那么简单,原来所有人都是加害者,所有人也其实都在受害。
《谁先爱上他的》电影开头取巧的以小孩呈希的视角,带领观众认识女主角刘三莲和男主角“小王”阿杰,从他们俩人共同的“丈夫”正远死后述说,从原先的懵懵懂懂到片段地拼凑出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种种故事。观众能快速被吸进剧情铺陈的绵密情感,最先能从呈希的话语中,感受到谢盈萱饰演的刘三莲散发像狂涛巨浪一样的怨妇情绪,得不到丈夫的爱与安全感,就全力紧抓住唯一如海中浮木的儿子,结果儿子受不了,能投靠的对象就是妈妈的敌人,也就是所谓敌人的敌人,奔去“小王”阿杰的家里顺便刺探一下敌情,了解阿杰是不是妈妈口中的坏人。
在呈希逐渐了解阿杰的过程,观众也得以认识这位刘三莲口中“抢人家老公的死同性恋”──阿杰与正远的同性爱情──阿杰在正远得知罹癌时如何不离不弃的照顾,以及两人曾经在小剧场表演时拥有的美好邂逅和回忆。
《谁先爱上他的》在剧情中层层叠叠编排特别意义深远的一部分,是强调了人与人需要倚赖理解的重要,观众能一步步从最初的几个片面印象,慢慢深入当中体验发生的故事,就如同儿子呈希将刘三莲跟阿杰的战争,比喻为小三(刘三莲)和小王的争夺战,乍看会是小三与小王俗滥的戏码,却在电影不断一个一个展现刘三莲和正远、阿杰和正远的相爱相处等等桥段的经历,我们才发现对于小三和小王的理解是不够全面,他们的伤心、痛苦都是独一无二的,刘三莲有多积极争取让丈夫再爱自己,和阿杰如何积极帮助情人健康复原,都不是小三和小王几个字能涵盖、解释的清楚。人们常常只看到字面的意思,却不懂这些字面后的人生故事。
再者,《谁先爱上他的》也让对爱情曾经美好的追求,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以电影中剧场的戏剧、歌曲〈峇里岛〉来象征“爱”的难以掌握和控制,爱的可遇不可求,还有关于无法爱的失落,同时也是因为这份对爱的了解和告别,让刘三莲和阿杰产生和解般的相通。
《谁先爱上他的》全片精准体现了台湾现代社会人情的样貌,缩影台湾人常对于人事物片面理解的习惯,以及理解后又能重修旧好的纯朴;但略为可惜是,电影结尾阿杰母亲的同意,似乎为了喜剧的圆满,反降低了原本电影的高度。
其馀在技术和演员部分也可圈可点,电影摄影和取景极力拉近了观众与剧情的距离,剪接更是生动并多处画龙点睛,谢盈萱饰演的刘三莲怒的有理,非常不容易,每个愤怒和恨都有层次,邱泽饰演的阿杰眼神中的妩媚和肢体中隐隐的骚劲,令人难忘。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