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祖蔚专栏《幸福城市》:何蔚庭作品

蓝祖蔚专栏《幸福城市》:何蔚庭作品

何蔚庭的《幸福城市》9月率先在多伦多影展(TIFF)拿下首奖,创下台湾第一,华人第一的纪录。他更是在数位浪潮下唯一还采用胶卷拍摄的影痴,他用颗粒美、化学变化论和精算精控学解说胶卷媒材的独特美学与拍片实务,都是弥足珍贵的分享。

此外,他采用同心圆的3段式回述法,不但超越了台湾片偏爱回顾,不敢拍未来,也拍不好未来的瓶颈,更提供了主角3段人生随意排列组合,就会形塑不同张力的观赏角度。至于剧本让每个角色都有好戏,演员也没有辜负剧本,堪称是今年最完整也最精彩的集体表演。
蓝祖蔚专栏《幸福城市》:何蔚庭作品

问:目前9成99的电影人都使用了数位摄影,你却坚持选用几乎已经停产的35mm胶卷来拍摄,为什么?

答:理由有二。首先,我以前就是拍胶卷的导演,我懂这个技术,不想放弃,也希望大家眼界能开阔一点,对拍电影的媒材能有多一点的选择,而非只有数位而已。我喜欢胶卷画面的颗粒感觉,每一格跳动的颗粒都不同,充满手工的质感,有著饱满的生命力。我想,只要环境许可,我会一直拍到整个地球真的都再也找不到胶卷为止。

其次,我们看电影时,明明只是光把悲欢离合的故事投射在银幕上,就算影像不是那么清晰,我们的心往往就能被故事触动,那就是我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化学效应。冲印胶卷得用药水,过程其实充满各种化学反应,数位摄影则只有电子反应,就像手机一样,画面虽然更清晰了,但是电子效应带给人的往往只有冰冷的温度。
蓝祖蔚专栏《幸福城市》:何蔚庭作品

问:你这样坚持,不怕会被人讥为傻子?不怕因为审美经验的断裂,反而让特色成杂质缺憾吗?

答:确实,这就是我最大的感慨。现在的人都习惯高画质画面,当看到用胶卷拍摄影片里有颗粒,反而会很困惑,甚至大惊小怪。当初我们把拷贝送进金马影展某个试片室时,工作人员检查过后,立刻致电我们反应说画面有许多杂讯,是不是拷贝出了问题?我知道后惊呼:“那不是杂讯,是胶卷本来就有的颗粒,天啊,这世界有变这么快吗?!”

10年前的电影拍摄仍以35mm胶卷为主,数位摄影刚出现时,多数人还说画质比不上胶卷,仅仅10年,35mm的胶卷就几乎消失了,我认为这是大企业商业操作的结果,就像黑胶唱片一度被CD干掉一样,业界的理由之一就是胶卷成本比数位贵,很多导演即使想用35mm的底片,制片都会嫌太贵不同意,其实胶卷的预算再怎么高,也比不上演员的酬劳及美术预算,我也困惑为何大家总是先砍最基本的胶卷费用,让电影失去了独特的化学魅力?

我这次使用35mm胶卷,其实是刚好在法国的某间仓库里,找到一批没人用的胶卷,价格相对便宜,又台湾就有陈世庸先生的现代电影冲印股份公司,不但还在冲印胶卷底片,而且技术极佳,台湾有这么好的冲印公司,连外国人都会专程来台冲印,我们为什么不用?如果胶卷消失,真的还满可悲的。
蓝祖蔚专栏《幸福城市》:何蔚庭作品

问:不过,胶卷的费用确实比数位贵上3至5倍,你要做好多少的事前准备,才能避免无谓的底片耗损?你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答:这部片总共拍了10万呎,控制得非常精准,关键在于我们做足了事前排练的基本功,很多演员听说我采胶卷拍摄,都很想看看用胶卷拍片究竟是什么滋味怎么回事。

采用胶卷这个媒介其实就是逼你一切都要精准,因为不是导演或制片想拍就能拍,后制如果配合不上,光是拿到国外冲印就会折腾死人,至于现场更是环扣紧密,从灯光、跟焦和表演都不能马虎,数位可以一再重来,不必担心底片耗材,用胶卷拍片,一有失误或穿帮,都是钱,所以场记都要懂得去计算每个镜头吃掉多少呎数的胶卷,目前已经没有几位场记懂这学问了。也因为底片贵,我在开拍前就得先想好分镜,确定日后会怎么剪辑,虽然必要的镜头并不会少拍,确实可以减少浪费。总之,用胶卷就是背后得有强大的产业网络支持,更要全部工作人员都得皮绷紧一点,更加认真才行。

问:人性都想追求幸福,然而标榜幸福的商业操作,往往就代表你缺少幸福,渴望幸福,以为可以买到幸福,结果却未必如愿,这一点,是否就解释了你的《幸福城市》(Cities of Last Things)选用跳楼做开场?

答:这场开场戏就是要说“人生无常”。选择“幸福”两字入片名,是因为华人很迷恋“幸福”这个词汇,从建商开发的社区或大楼,到政治人物最爱挂在嘴边的口号,总喜欢冠上“幸福”两个字,甚至连化妆品也号称用了就能幸福,坦白说,“幸福”这个字眼最适合商业化操作,最能蒙骗大家的情感,然而,幸福并非只是买车买房,幸福也未必是天长地久,往往就是生命中极短的片刻,不管是一个晚上的邂逅,或者这辈子只能与血缘至亲见上一面,谈不到10句话。

问:《幸福城市》的反讽意味很明显,反而是英文片名《Cities of Last Things》,多了许多想像空间,一定要连结起中文和英文,才看得出你的用意?

答:取片名一直都是非常有趣的事,因为片名能够让人重新诠释某些观念或者意义。英文片名来自我锺爱的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的反乌托邦小说“末世之城(In the Country of Last Things)”,描写主角来到文明已经腐朽的一座未来城邦后,提笔写下种种渴望遗忘却又不想遗忘的生命经历,用文字救赎自己,一看到“Last Things”这个词,我就好想据为己用。因为基督教世界中强调人生最后的4件事就是“死亡、审判、天堂和地狱(Death, Judgment, Heaven, and Hell)”,你的行为决定了你最后的归属。

不过在这里我用城市的复数(Cities),而非单数,因为电影故事指的并非某一单一城市,而是人世间的常态。
蓝祖蔚专栏《幸福城市》:何蔚庭作品

问:跳楼的画面是直接冲到摄影机,音效更是放大到让人仿佛现场目击,似乎一开始就给观众当头棒喝,这是你刻意要求的效果吧?

答:这颗镜头是特效镜头,并非真人从15层高楼跳下。第一次送检前还没加上音效,被列为辅导级,但在杜哥(音效师杜笃之)的声音加持,立刻就改列成限制级,绝对是声音太逼真的结果。

我一直对仰望的角度很有兴趣,多数人拍“跳楼”戏,不是高高在上俯看,就是让镜头追著人往下落,还没有人用仰角,拍出肉体撞击落地的视角,或许是因为我心里很怕这样的悲剧意外,反而让我更想拍出这款前所未见的撞击力道。

重力加速度的精算则是影像结合声音后得以产生慑人效应的另一个原因,法国特效团队掉落的速度与力道都做过科学实证,才会做得这么逼真。我们先是在韩国首尔拍摄了大楼外观,再回到棚内找武行,吊著钢丝从3层楼往下跳到摄影机上方的玻璃板,我要求替身触地时要真的有肉身反弹的震动感觉,再用特效将人缩小,再嵌进大楼外观的画面中,光这颗特效镜头就做了3个月。
蓝祖蔚专栏《幸福城市》:何蔚庭作品

问:你在片中反复使用了刘文正当初唱红的“爱不要给太多”,摆明了就是怕给太多会受伤,这也让人想起另一部国片《范保德》的主题曲“深无情”,也有类似情境,你们为什么都有这种想爱却怕受伤的焦虑?凡夫俗子不是就怕“爱给得不够多”吗?你们的爱为何都如此压抑?

答:我今年46岁了,人生也从别人的男友,变成太太的丈夫、女儿的父亲,时时刻刻必须扮演不同的角色,每天也都有不同的感受,像是“爱”不见得给人都是温馨幸福的感觉,爱有时也会有“沮丧”、“愤怒”、“痛苦”,人们总担心爱是否给得不够多,但反过来说,付出感情后,也难免会担忧背叛、受伤、失落,尤其是有时你会觉得某些事情理所当然,但对别人来说不见得如此,或是自己觉得已经对对方很好,但仍会受到批评,难免会有是否还要这么执著的想法。

这部片里的角色都很压抑,就是因为绝大部分男人都很压抑,男人一旦结婚、生子后,太太就变成孩子的妈,自己也停止跟太太约会了,婚姻会出问题,并非是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双方都有问题。

电影的关键桥段是主角小张意外目睹妻子外遇,但是他的太太在奸情外泄后,没有哭也没有闹,而是跟小张说:“所以你还是没有话要跟我讲吗?”既呼应了“沟通”在婚姻里的重要性,也是在暗示小张的婚姻触礁,可能与他童年曾经受过母亲/女性弃养挫伤,无法与女性好好沟通有关。

小张即使变成老张了却仍不愿离婚,不也是很多华人婚姻常上演的戏码?很多人为了面子或小孩,死撑著不愿离婚,但对小孩来说,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就像片里老张的女儿问他说:“你不要再折磨她了。”

我的爱情故事并非这么绝望无助,小张撞见妻子奸情的那个晚上,却也恰巧与法国女孩Ara相遇,我就是希望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人生也能有个出口,就在小张遇到Ara的那一夜,他也曾拥有小小的幸福,让他多年后都还记得仅有的片刻。
蓝祖蔚专栏《幸福城市》:何蔚庭作品

问:电影采取国片少见的3段式论述法,描写张东陵这人在老年、青年、少年的各一个晚上里遇见的故事,时间点有别,却都有坐公车、偷机车或街头上奔跑的情节,同样有一位神秘的外国女郎,有感情出轨的妻子…乍看之下,人生都在“重复”相同的事,重复成了人的悲观宿命,虽然重复给人太过巧合的感觉,却也不能否认因此带来很多喜剧效果,你的用意是?

答:从未来往过去回溯,纯粹是因为觉得这样的结构叙事很酷,我没有从当下开始,而是从未来往回推,目的是想说也许我们都会变成片里2049年的老张,现在决定做的事,就会影响未来的我们。现在会是这般模样,或许就是因为过去某些决定没有做对,观众看到老张的际遇,或许可以反思,我们要如何面对过去,又如何走向未来。

至于,重复则有两个考量。首先,人很容易遗忘啊,所以一直都是在重复做过的事情、重复犯过的错误。其次,音乐里常有“变奏”,每次“变奏”都是为了强调音乐里的主题。

多年前,我曾负债弄一部电影没弄成,既苦又恨,曾说再也不干了,但8年过去,我又不惜再次举债拍《幸福城市》,这是重复,也是遗忘。虽然这8年里,我的心情煎熬简直就跟片中的老张一样。

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争取到《疯狂亚洲富豪》的美国公司投资,从演员、摄影、音乐到特效也都和他国的第一流人才合作,如果不往外走,可能就会一直停留在原本的状态,《幸福城市》努力国际化,就是盼能开创新局。
蓝祖蔚专栏《幸福城市》:何蔚庭作品

问:这一点,相信国际名导都看到了。《幸福城市》日前获得多伦多电影节站台单元竞赛首奖,韩国导演李沧东代表评审团颁奖时表示你将对社会与政治的批判以多种类型编织在一起,展现高超的技巧,都是极不容易的好评,你的感想是?

答:参赛前,我自认胜算不高,因为我没想走艺术电影路线,只想拍得另类又好看,不料却能拿下这个奖。当时,我有一种终于安心的感觉,因为3位评审都是国际大导演,有他们的专业高度,看见我做的事,也肯定我的努力。

我写剧本时从来没有想过什么类型路线,我并不认为把时间点定在2049年,就变成了科幻片;有警察就一定是警匪动作片,我更没去想要怎么“混”类型,因为人生就是很多类型的组合,悲喜交叠,千头万绪,能够把各种滋味调理得各有妙趣,也就更接近人生本色了。

作者:蓝祖蔚
【蓝色电影梦】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