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爱上他的》是一部台湾剧情喜剧电影,由徐誉庭与许智彦共同执导,邱泽、谢盈萱与黄圣球主演,剧情讲述一位母亲刘三莲,因为亡夫宋正远的外遇,加上将原本要留给儿子日后就学的保险理赔金留给了小王阿杰,带著儿子宋呈希到阿杰家理论。不过没想到没拿回保险金就算了,连呈希也跳槽敌阵,逃家跑到阿杰那寄宿,刘三莲抢回儿子与保险金的过程也就此展开。
虽说《谁先爱上他的》已经获得台北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的肯定,但望向之后的金马奖,经过2017《血观音》和《大佛普拉斯》风风光光的一届,《谁先爱上他的》作为台湾今年最佳剧情长片的唯一入围者,让我不禁思考它在吸走所有目光焦点的情况下,究竟能不能以超常的发挥符合影迷心中的期待?在看完电影后,我想答案绝对是肯定的。
《谁先爱上他的》是部有趣的小品电影,类似舞台剧的架构,导演徐誉庭与许智彦十分清楚整部片的核心主题,不只剧本设计非常高明,证明就算清楚纪录我们身边都可能发生真实生活,也能同时具有能让人感同身受的戏剧张力之外,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配合虚实与今昔交错的叙事手法,更串起两个家庭的爱恨纠结。其中丝毫没有刻意说教意图,很巧妙的把同性伴侣融入片中,并聚焦在家庭亲子关系与不需要遮掩的爱情身上,为今年气氛较为低迷的国片交出一张极为亮眼的成绩单。
就我而言,我非常喜欢《谁先爱上他的》从宋呈希的角度出发,透过小孩子的观点,看著这个难以理解的大人世界,在本该就处在叛逆期的年纪,父亲疏离跟母亲关系所产生的内心压抑,使他只能利用脑海中涂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
电影从他再也受不了母亲的碎念、愤而离家,来点出现代父母多半以为自己真心为孩子著想,只顾自己省吃俭用来花大钱送补习班、喂食有机生菜,却从不倾听孩子的需求,本末倒置使得亲子关系不断恶化。然而宋呈希跑到阿杰家,是希望借由与父亲的情人相处,来找回父亲早已逝去的身影,或许他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家庭该有的温暖,但在三莲角度,纵然问题是如此近在眼前,她崩溃内心加上呈希的叛逆,答案当然没办法这么轻易的看见。
正是三个人不同的内心纠结,才使得《谁先爱上他的》有这么麻烦的角色互相矛盾。虽然三莲开口闭口都是钱,不过她真正想要的,只是找回那个无法被找回的爱,从婚后努力扮演在家中打理家务、照顾小孩的完美妈妈,得到的却是丈夫的背叛与孩子的厌烦。看似暴躁与歇斯底里,但内里是极为脆弱,一位被开了一个天大玩笑,不断怀疑自己是否被真正被爱过的女人,孩子的一句“你嫁给爸爸,是为了他的保险金吗?”彻底摧毁三莲的底线,看著手中剩下的唯一筹码,使她逼不得已走上公开他人性向的道路。
“当有人说要当个正常人而离开你,之后的每一天,都是一万年。”
然而阿杰同样也是如此,对事情漫不在乎的表面形象,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深处无法走出痛失爱人的伤痛。在开头我们只知道他是个剧场导演兼演员,不过这一切也随著故事中许多回忆片段,阿杰与正远的日常相处关系,还有两人从相爱、分手、复合到永远分别,把整个故事像拨云见雾般,在首映剧场迎来让人眼泪瞬间溃堤的全片高潮。阿杰对于峇里岛舞台剧的坚持,源自于他对正远始终如一的爱,睽违17年的回归,同样的剧本、同样的风铃,他扛著石膏和伤痛的奋力演出,根本不在意台下观众多寡,因为这是他献给正远的百日礼物,在峇里岛相遇所开启的爱情,最终也只能用峇里岛划下句点。
观看《谁先爱上他的》途中,我们不断与呈希一同质疑,阿杰是不是坏人?妈妈是不是坏人?不过最后答案似乎都变得无比模糊,看似邪恶的保险金小偷,却在开心的提著一袋小笼包到医院探病才发现人事已非;像著魔般发狂的保险金追讨者,却在心理医生面前,才得以道出这些日子所经历的痛苦与委屈。
复杂的人心、复杂的爱情,正远为了成为正常人而忍痛抛弃同性伴侣,不过也为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放弃美满的家庭重回旧爱的怀抱。阿杰与三莲谁先爱上他?阿杰是小王,或者三莲才是小三?这段关系错的是阿杰、三莲还是正远?《谁先爱上他的》的高明之处,正是所有问题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解答,或许这就是爱情,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复杂的关系。但即便如此,我想面对内心伤痛的最好办法,不是透过发泄愤怒来引起更多仇恨的恶性循环,而是交由时间、用双方的尊重与了解,抱持著对身边珍视之人的爱,原谅别人、也原谅自己。
而演员方面,三位主要角色都被金马肯定不是没有原因,不光是邱泽与谢盈萱在几场戏中内外兼具、情绪收放自如的多层次表演,连年仅15岁的黄圣球也丝毫没有过去许多年轻演员初次亮相的生涩,把厌世叛逆少年的内心诠释得相当完整,配合《谁先爱上他的》无比写实的故事,成功感染了身边有相似经验的所有观众。
整体而言,《谁先爱上他的》绝对是我今年最爱的台湾电影,片中台北那种既老旧却充满鲜艳色彩面貌,加上亲子、同志与第三者所牵扯的多方议题,把电影拉抬到不只单纯喜剧的更高水准,作为国片在金马提名的最大赢家绝对实至名归。电影表面上看来是争夺保险金的八点档戏码,但内里则是因为一场舞台剧而相遇的三人,在爱得遍体麟伤后,竭尽全力对爱情和社会传统价值观的一声呐喊。然而这个沉重无比的命题,最终也在众人都“学会包容与接受”的暖心结局中收尾,或许这正是人与人相处之间最重要的课题。
【如履的电影笔记本】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