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虽然有武打但教育成份也很高。
先要说一下《大师兄》的方向,因为大家对于“甄子丹”三个字应该会有一些主观的期望,这次《大师兄》不那么像过去的甄子丹电影,是他自己的公司拍的,也是他自己想要拍的电影。
来台湾的时候他有说明,为什么他想要拍教育电影,以前可能也不容易找到资金来拍,现在可以了。不过也因为这个题材比较硬,《大师兄》用带点幽默的方式来呈现,希望能接触比较大的观众群。
所以,电影的取向是如何?如果单纯想看甄子丹打到爽,可能就有点偏差了,该打的还是要打,不过毕竟身份是老师,电影也不是要卖暴力的,所以相对于甄子丹的动作片,《大师兄》的打戏少了一些,甚至连甄子丹本身的焦点都少了一些。
焦点被分到了其他几位学生的故事线,每个学生各自代表一种家庭问题,可能是生活困苦,可能是跟父母的关系,可能是先天的条件。电影的主轴过程,其实就是在认识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看似变坏学生的背后有什么缘由,然后从根本解决问题。
当然,负责做这件事的就是甄子丹饰演的老师了,电影也给了他一段往事,让他有动机跟正能量,也因为他是真的想要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做工作,他会尝试不同的方法,可能会被认为不按牌理出牌,但结果证明是可行的。
《大师兄》算是把问题简单化,解决方法也简单化,不单单是学生的部分,反派的设定也是如此。
现实可能没这么容易,且要考量许多其他面向,失败的例子也会更多,带来挫折或是来自其他地方的压力,有的问题甚至可能无解,很难这么单纯,所以说《大师兄》会给人一种很理想化的感觉。
当然,简单化的好处就是讯息明确,《大师兄》要传递的正能量跟意义的很容易看懂,也设计了一些幽默跟感动桥段来制造比较商业娱乐的效果,避免观众觉得太说教。
只是说,‘安排好’的感觉会比较重,会觉得…如果现实能这样就好了,但另一方面可能也会觉得现实跟电影有落差而不见得能把电影的正能量真正带到生活中,不过我想这也是看个人吧,就像是电影想要谈的其中一个重点一样,每个人需要的启发方式是不一样的。
其实,《大师兄》中谈的几个概念都很好,包括要相信自己,不要自己先放弃自己;老师方面则是不要从看到的表面就否定学生,如果愿意,可能得要花些额外时间心力去了解更多。
总的来说,电影是比较简单地呈现讯息,搬到现实世界或许还会需要很多考量,但总是好的讯息,如果可以接受在看甄子丹电影时顺便接收一点这种比较理想化的正能量,那么《大师兄》的确算是一部有笑有泪有动作的娱乐片,各元素都有,只是好像少了一项特别突出的深刻印象。
【火行者的电影部落格】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