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拍一部关于好朋友的电影,纪念你最好的朋友的话,你会怎样呈现呢?导演菲力普巴柏沙(Fellipe Barbosa)选择以纪实的方式纪念他最好的朋友加百列布克曼(Gabriel Buchmann)
电影开场的第一个镜头便非常有意思,导演Fellipe Barbosa选择以长镜头作为破题法,将故事的结局放在电影最前面,而电影的第一颗长镜头,便交代了Gabriel的死亡。意即导演最先给观众的第一个讯息。
接下来导演将故事拉回到了Gabriel生命最后一段旅程的源头,身上带的钱不多,从巴西出发,并结束在马拉威的七十天旅程。这段旅程在叙述上非常的平实,导演Fellipe Barbosa在电影的呈现上以非常纪实的方式,和工作团队重新走一遍Gabriel的旅程,除了Gabriel及其女友克莉丝缇娜(Cristina)外,所有的配角演员都是Gabriel在旅程中遇到的真实人物,因此电影全片并没有用太多的技巧。
谈到这里,或许会纳闷既然导演都找到了Gabriel旅程中遇到的当事人,又以纪实方式拍摄呈现,那为何不直接拍成纪录片,而要以电影的形式重述一遍Gabriel的旅程呢?有意思的是如果是纪录片,观众很清楚知道这是过去式的作品,Gabriel就是已经活在过去和记忆里的那一缕幽魂,导演Fellipe Barbosa以电影形式呈现,其实在拍摄过程,就仿佛跟著已故的亡友重新踏上这七十天的旅程,重新体验到好朋友的生命风光,直接走进Gabriel的生命的最后微光中,不仅是Fellipe Barbosa如此,观众亦然。这是Fellipe Barbosa的浪漫式执著,亦是Fellipe Barbosa对好友的痴情。
Gabriel身上带的钱不多,他身上的装备简陋,脚上穿著轮胎制成的拖鞋,一路上省吃俭用。当女友要花两千块钱买一罐饮料时,Gabriel极力阻止、为了快速通关,搞定护照,他宁愿省那几十块钱,他的节俭与抠门,在电影的小细节里不时呈现出来。
但是Fellipe Barbosa并没有全力维护著好友Gabriel,让Gabriel的性格过于完美平面。Gabriel的东非行程早已超过一般人七十天的旅行时间,这种计画一方面揭露Gabriel的雄心壮志,更呈现出Gabriel性格莽撞、过度自以为是的一面。
《加百列的东非七十天》的旅行并不是《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的生命赎罪之旅,他更像《阿拉斯加之死》和《127小时》的综合体。
《阿拉斯加之死》里的克里斯(Chris)跟《127小时》里的艾伦(Aron)一样过于自负,总认为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殊不知在不同的环境下,只靠一招半式永远无法打天下,这种年轻人心态的照妖镜,也和《加百列的东非七十天》中的Gabriel不谋而合。
这种年轻人的自以为是心态,也同样带领Gabriel在姆兰杰山的旅途上,逐渐走向死神的怀抱,最后仅剩下相机里的快乐时光,以及再也无法相见的女友了。
Fellipe Barbosa以近似纪录片的方式,悼念已逝的友人,在这七十天的路途上,Fellipe Barbosa走入了友谊的时光机器里,他没有试图在过去拯救已逝的好友,而是借由《加百列的东非七十天》让自己的生命获得那一点点的救赎,那怕只带著那一点点最后的温柔。
【文翼电影光谱粉丝团】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