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切换视角流畅,从原本未知者的法官,试图在判断裁决上力求公正不偏颇的角度,渐渐转变成身陷其中的被害者,无时无刻都得处在高压状态下的角度,来看这场监护权争夺的故事,延伸出家暴高风险家庭之断定及保护的议题。尽管未做任何批判,但就结果论而言,确实可促使从事相关工作者的反思,乃至唤起一般人的注意;即使无想法,叙事手法倒也带给观者悬疑惊悚类型电影的娱乐。这是《家战》。
编导完全架空这个故事里的家庭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的原因,因此观者仿佛是电影里裁决这件家务事的法官,试图透过双方与小孩的证词来拼凑出导致离婚要抢监护权的实情。或许会和法官一样,由于没有直接的证据,且证词太过偏颇,因而有点怀疑真实性,况且有时候管教和暴力仅有一线之间,拿捏方式与孩子个性还有完整的双亲照料等种种考量让家事法庭有时候就是一道模棱两可的难解习题。
导演安排判决后,仅描绘父亲行使权利与儿子的互动,让观者再去观察搜集资讯还原这家子原本同住的样貌,神似推理剧一般,将真相一片片拼起。现在看到的是如此,但几分钟后的剧情可能会让你质疑刚才的景象,但真真切切地将线索藏在细节里,如父母亲双方家人的反应等等,点滴累加,包含部分自尊受损所产生的不满情绪,然后逐步地明朗,恶人终于露出他的青面獠牙。毕竟人总在审判之前藏匿自己的错误,伪道貌岸然,不真正打从心底改变,牛牵到北京还是牛。
于是风格也从家庭关系的罗生门,到底谁对谁错,渐次产生质变,点滴转移成惊悚电影。虽然大部分故事是在说父子离婚调解后的相处,不过巧妙地选用儿子的视角来看待父亲的举动,充分地呈现孩子笼罩在破碎家庭里的阴影,逃脱不了,其中的谎言便是一证,我们非得到最后才发现这出自一个善意,也非得到最后才察觉孩子在哪里才活得自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到最后一场戏的激烈,才知道孩子因处在防卫机制底而板著脸孔,深怕一不小心就受害或祸延其他家人。光从搜寻孩子真正住的地方的那场戏便可佐证,起伏的情绪如云霄飞车般惊心动迫。
压力累积至最后两场戏,更是如履薄冰。倒数第二场戏,室内室外,知情者不知情者是个强烈的对比,欢乐无忧无虑与冲突一触即发,仅一门之隔。歌曲的节奏变化本应是门内的庆生会迈入高潮的默契,倒也对应门外的纷争于无形,从缓慢地小心翼翼到快速地激情豁出,幸赖朋友的力挺及众多友人的无形守护,但这不过是最后一场戏登时形成恐怖电影的前奏曲,同样一门之隔,此次却破门而入,惊险万分。也是,就像鬼魅般如影随形的压力,终在最后爆炸,这向来不都是恐怖电影的套路吗?还好有多管闲事的邻居,警方才能及时抵达现场。
或许打从一开始法官应该相信孩子证词的,这么害怕父亲其来有自,只是有太多的可能性影响判断,在有先备前事前,我们都只看到表面现象,有时候就因此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于是这部电影在在提醒从事家庭相关工作者得小心评估,即使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至少避免置受害者于危险境地;同时最后邻居的报案让我想到之前政府拍的防范家庭事件的宣导短片,三不五时关怀身边的人,或许可防止憾事发生也说不定阿!
【dammi的映后座谈】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