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男童旺茂遭绑架撕票,嫌犯是20岁女孩金子,金子的天使外貌与残忍行径,引发媒体追逐报导;金子在狱中服刑13年后,洗心革面,成了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在狱中有几个称号,有人喊她天使,有人喊她亲切的金子,有人喊她巫女,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金子?金子出狱后,开始进行连串秘密行动,要让杀害旺茂的真正凶手付出惨痛代价….。
“你怎么改变风格了?怎么擦起红色眼影?”
“我怕自己看起来太亲切。”
朴赞郁导演的《亲切的金子》,跟我预期的不同,刚看完电影时,有一点失落,觉得金子的报复计画没有预期的缜密、她与凶手的对峙也非势均力敌,两者(金子 V.S. 凶手)强度落差太大,少了紧张感、片中出现大量人物,但大多面目模糊,除交代角色的入狱理由以及他们与金子的关系外,没有更多的延伸探讨;离开戏院后,细细回想剧情,发现电影真正的主题不在“报复”,而是“报复的正义性”。
(底下会提及关键剧情,请斟酌阅读)
《亲切的金子》片尾的“报复”剧码,看得我目瞪口呆。金子逮捕杀害旺茂的凶手白老师,同时揭露白老师过去数年杀害无数幼童的凶残行径,金子找来所有受害者亲属,播放白老师拍下的残杀影片(“不好受,也得看清楚这男人的嘴脸”金子如此说),然后她提出两个选项,一是把白老师交给警方处理,一是由受害者家属亲手执行私刑,此时,受害家属出现不同声音,一派主张交由警方处理,一派主张动用私刑,赞成私刑者占多数,他们担心如果没有全部的人共同参与行动,日后可能会被告发,因此要求所有人都得动手,接著,家属们以抽签方式决定动手顺序,一个一个走进铺著塑胶布的废弃学校教室,送杀人无数的白老师下地狱。
第一个刺杀白老师的受害家属问他为何要杀人?白老师说:“夫人,天下没有完人这回事。”,每个人在特定时刻都会成为残忍的人(不管背后理由为何);《亲切的金子》的暧昧在于这群受害家属就是一个群体社会的缩影,为满足自身的欲望(泄恨),以群体压力绑架所有人共同执行“任务”,杀掉一个罪犯,或许是某些人渴求的正义(未必符合所有人的期望),这样的正义,是否可议(选择原谅的人就代表不正义吗)?
“假如你当初有查出真正的凶手,这些小孩就不会死了。”
白老师死后,所有人回到金子工作的面包店,一同分食金子亲手制作的蛋糕,并合唱了首生日快乐歌,庆祝“重生”(呼应金子曾对狱友说过的话,唯有彻底杀死过去的自己,才能获得重生);“假设”所有受害家属都在这场杀人行动中获得心灵安慰,那么金子呢,她是否也找到内心的平静?白老师为自己的“恶”付出代价,那么金子当年为拯救女儿,选择不向警方告发白老师,造成更多孩子死亡的悲剧,她的“罪”又该如何偿付?心怀愧咎的金子,群集所有受害家属,交由他们完成杀人任务,借此逃过自身的愧咎感(我/金子/默许杀人的刑警,已经给你们/受害家属一个交代),难道不虚伪?
“我父亲为筹措赎金散尽家产,最后连亲戚都拒绝往来。”
“我孙子失踪后,媳妇自杀,儿子移民,家家都有伤心欲绝的故事。”
我以为《亲切的金子》最精采的论述在于金子凭藉她的天使面孔与擅于操控人心的手段,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赎罪”大计(金子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或者两者皆是?),金子在过去13年间遇见的每个人,都成了她杀人计画的工具之一(难怪每个人看到出狱后的金子,第一句台词永远都是“你怎么变这么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清金子的真面目),就连受害家属都在金子有意识的操控下(播放白老师的杀人影片,诱发杀意),成为金子计画的最后一块拼图;受害家属或许认为自己获得渴望多年的正义,却浑然不觉,很多时候“正义”其实是被包装过后的恐怖主义。
白老师死后,金子看见死去男孩旺茂的鬼魂,她想跟旺茂说声抱歉,却发现嘴里被塞了布包发不出声音,暗示金子依旧得不到渴望的救赎,旺茂与其他孩子的死亡阴影,仍会持续纠缠金子的心;《亲切的金子》片末,金子与女儿珍妮在大雪中相拥,她一头栽进自己做的白色蛋糕中(出狱受刑人吃白色豆腐,象征自己未来活得清清白白),影片传来一名女性的旁白声音(是谁在述说这个故事?老了的金子?圣母?):“成为白色,像这个(蛋糕)一样,要活得清清白白。”。
只是,杀了一个人之后,金子就能清清白白(遗忘过往)的活下去吗?
《亲切的金子》有著朴赞郁导演一贯人性扭曲变态暴力风格,影片技术强大,摄影、剪辑、美术、配乐、视效都很突出,剧情亦能提出有意思的观点,本片演员也让人惊喜,群戏精采(意外看到宋康昊客串演出),尤其喜欢饰演金子的李英爱,又纯真又恐怖又天使又恶魔,看得人目不转睛,一整个被她的明星魅力给牢牢吸引住啊!
【香功堂!!】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