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遇见你之前,我还不懂爱,偏偏在我开始懂爱的时候,却又发现这个世道不能只懂爱。三十年后的《墨利斯的情人:经典数位修复》,就像是对那个不美好年代的美好表征,在心醉与心碎之间复刻经典之同志爱。
“佛斯特三部曲”之一、1987年上映的《墨利斯的情人》,描述二十世纪的英国剑桥,两个来自贵族家庭的剑桥学生克里夫(休葛兰 饰演)和墨利斯(詹姆斯威比 饰演)偶然相识,两个人因此沈浸爱河之中。然而克里夫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仕途,为了政治前途和富家小姐结了婚,毕业后,两人虽然保持好朋友的关系,但万念俱灰的墨利斯却认识了克里夫的园丁亚立克(鲁伯特格雷夫斯 饰演),但两个人终究来自不同的阶层。亚立克的父亲要他辞掉工作去阿根廷定居,为了墨利亚立克留了下来,他在他俩幽会的小屋里,深情的等著墨利斯的到来……。
数位修复真正的意义,大概就是能让不同的世代的人,一同坐在电影院内欣赏经典。就像妈妈带著女儿忆起初出茅庐的英伦情人休葛兰,或是当年不敢出柜的同志,带著伴侣重温一刀未剪的同窗之爱。
作为导演詹姆士艾佛利,改编自英国作家E.M.佛斯特作品之一,《墨利斯的情人》相较于《窗外有蓝天》《此情可问天》的确相形失色,然而本片对于同志的心境转变与刻画,辅以英国剑桥的世代背景,比起强大的后作用力,更像是在夜深人静时,会在脑海中浮现的感同身受,一点一滴渗入生命中的作品,所谓的经典就是这么一回事。
《墨利斯的情人》故事设定在二十世纪初,同志尚未除罪化的英国,同志倾向会被当成精神疾病、定罪,甚至抓进监牢。而本片体现的,正是在那片保守的时代中,仍决定用行动为爱挣脱世俗、勇敢去爱的精神。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片长,虽然多少在缓慢和细腻的步调中,带有一丝漫长却不冗长的感觉,然而比起流水帐更像是同志版的《年少时代》,随著主角的爱情启蒙、挣扎与失恋,再到挥别伤痛重获真爱,如实地让观众进入主角的内心世界。
“两个相爱的人能够结合,那是多令人快乐的事。”
放眼影史上的同志电影,《墨利斯的情人》就内容而言,其批判、辛辣、催泪程度或许排不上经典中的经典,然而摆在1987年对于同志尚不友善的时代上映,本片细细描述一个少年面对爱情的启蒙,直至初恋与失败,再到重获真爱的过程,说是同志版的《年少时代》或许一点也不为过。以一场沙滩上的“性教育”开场,称之为男人与女人“神圣的结合”,点出世人对于一男一女的传统思想,也对应出墨利斯与克里夫两人之间,在需求与渴求之间、柏拉图式精神与身心灵合一的爱恋,也以极为唯美甚至文艺的方式,带出恋人之间相爱却不合适的关系。
“我一直认为这是罪大恶极的事,一旦走下去就回不了头。”
本片不断以内在的徬徨与恐惧,对比外在社会的威胁。相较于现代的同志电影,《墨利斯的情人》没有正面且明显的歧视与霸凌,让观众同仇敌忾并非主要目的,而是要以更为柔性和细腻的方式带出压迫感,以及那个年代对于同志的恐惧,甚至是同志对于自身的恐惧与无助。本片的转捩点,来自于刻划出尚未将同志除罪化英国,男爵的入狱、墨利斯的催眠治疗,都在在显现出那股不友善的风气。而电影中的三个主角,也各自诠释出面对“不被接纳之爱”的抉择与认同:摆脱不了世俗的眼光,选择仕途与回归传统家庭克里夫、不顾地位阶级勇敢去爱的亚立克、在自我认同与摸索中,一度想透过催眠改变性向,直到再度遇上真爱的墨利斯。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多年后再看《墨利斯的情人》仍能达到极大的认同与不脱节,因为总是能在这些角色中,发现与现实中能完全对应与重叠的真实。
“为什么是我?”“因为我们让彼此清醒。”
在墨利斯遇见克里夫之前,其实有另外一名男子的出现,但是碍于片长的关系,导演只能忍痛将他的戏份全数删除,而作为改编文学的电影,理当和原著有著一定程度的改编,然而不管是哪一个文本,其主要的诉求都是在说著,让两个对的人彼此清醒地活著,无关乎性别地相爱。
三十年前的休葛兰和詹姆斯威比,后者虽然早已贵为英伦金发王子,但可惜声势仍不如成功闯荡好莱坞的休葛兰,然而两人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可圈可点。从耳鬓厮磨再到若即若离的关系,难以相信《墨利斯的情人》居然是两人出道初期的作品。尤其对于只演出一贯戏路的休葛兰来说,的确是少见地能在严肃的作品中,看见他有别以往的演出。再来是比较少被提到的新世纪福尔摩斯探长-鲁伯特格雷夫斯,其实不难猜出此角色非他莫属的原因,就像是人在经历分手后,会找一个和前任完全不同的类型一样。
《墨利斯的情人》上映三十周年,刚好也是台湾即将通过同性婚姻的开始,或许正一如作者佛斯特所说,“这部小说骨子里,写得就是幸福。”
【CharMing的电影潮间带】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