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荣获2017年鹿特丹影展金虎奖的印度电影《夜巡人间》(Sexy Durga),继去年《梦想电台》(Radio Dreams)以一家电台一日巨变,反视身在异乡人身处的困境,进而拓展于文化社会,甚至到价值观的冲突与批判。《梦想电台》在影像叙事上种种口说梦想与寻找自我的呓语,《夜巡人间》似乎也承袭并一以贯之鹿特丹金虎的猎奇精神。
然而,《夜巡人间》的怪奇非也题材运用,而是影像上的铺排与组建。透过仪式纪录的真实,交叉贴近日常剧情的虚构。在运用同名的双关之意,从崇神与厌女的对比中,照映出一个天堂/地狱交融的印度黑暗社会。
《夜巡人间》在故事上分为两条主轴,一是开头以稳定器(Steadicam)纪录难近母(Durga)的酬神仪式;另一则以剧情方式呈现,描述一对为求去火车站的杜尔迦(Durga)与情侣,因搭上便车而遇到男子们刁难(调戏)的旅程。在充斥夜戏与连贯毫无指向的话语中,《夜巡人间》在观影上难免呈现两段影像的断裂之感。但也就在这样的双重叙事交叠下,才进而从虚实之间,脱颖出这位“Durga”的双面性。
这样的“双面”也就是“Durga”(片中译:杜尔迦)这名字所代表的意义,在印度这词兼具两种意思,从信仰面角度,它是印度教女神难近母(Durga)的名字,“难近”顾名思义为“不可接近”之意,它也为印度“性力派”的重要对象。但反观社会面上,名为“Durga”的女性不再是如此疏离或神圣,相反它成为印度现下社会问题─“性骚扰/性侵”的议题代名词。印度更有将网站/运动命名为“Durga”,不仅教导女性自我防护能力,也提醒女性大众自强,减少并杜绝性侵事件的发生。
因此,当Durga卸下“神格”成为的“平民”后,此样“‘不再’难以接近”的“女性”表征,间接成为男性挑逗的对象,甚至在片名上摆放了“Sexy”一词,增加了这位“Durga”女神/女性的魅力,连其身上衣著都如此鲜艳。而男性们不停流连驻足,骚扰其之去向,透过反复事件情节,渐从话语中将原本包装的好心热情,挖掘出背后轻浮态度下的不轨意图。
于是,在《夜巡人间》中的“双面Durga”不再是双重身分的并行,导演反运用双重叙事的叠合,将“Durga”的神格与人性合而为一,借由仪式祭典的进行,彷若让神明于人间微服出巡。但可惜的是,祂身处的不再是以往的仙境,反一再让人迷茫不知所措,走入如炼狱般的人世。藉以“Durga”之名,脱下印度社会的伪善假面。
而从相同传统祭祀仪式的双重叙事,朴赞郁于iPhone 4拍摄的短片《夜钓》中,同样以相同手法打造出人性的双重面向。片中以一男一女的夜钓奇遇,勾起情愫转移做为开端。但在前段结束后,才提醒观众一切仅止一场萨满仪式的通灵之举。在后期随著穿梭于阴间与阳界的来往,也荡漾起已逝父亲和在生家庭间的弥补/救赎。而朴赞郁不时运用传统纱帽来提点阴/阳界的分垒,也透过虚实并行的叙事转换,来显露出生死互动的仪式荒诞性。
同样以仪式牵连的《夜巡人间》也如出一辙,不过电影选择将仪式集中摆至头尾,以此更显杜尔迦的神性。最终当她“坠落”于人间之时,头被戴魔兽面具的同化,紧缩如电子花车的厢型车中,身边已不再单纯是对性有所渴望的侵犯男性,而是一群对她景仰,却又对她嘲弄的“妖魔鬼怪”,而这正是现今印度社会的真实缩影。
当印度社会的“崇神”与“厌女”成为它的外表与内里之时,那辆车(神轿)通往的道路终究开向的不是火车站(神庙),而是一条只剩黑死摇滚乐充斥、漫无尽头的人性地狱。
——————————————————-
本片荣获2017年鹿特丹金虎奖
——————————————————-
【PONY WORLD】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