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恕我眼拙,这步片子除了构图、拍摄手法和插曲选用外剧情方面我真是欣赏不来。如此时长其实就讲了…

《浪潮》:恕我眼拙,这步片子除了构图、拍摄手法和插曲选用外剧情方面我真是欣赏不来。如此时长其实就讲了...

年度遗珠,抛弃严肃沉重,拥抱轻浮而真切的影像,是现代电影的趋势。迷茫晕眩—疯狂危险—平静祥和,匀速旋转、高速摇镜、突出起来的侵入和逃离,镜头的运动逻辑是相似的,却依靠色调、音乐和剪辑的微小变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影像氛围,每一帧都如同未经审慎的测试,是毫无畏惧的生涩与动人。对人物状态的把握极佳,哥哥的眼神是凶猛而涣散的,妹妹的眼神是柔软而坚定的。
谁不想泡在浴缸里边放着法海的歌,对面坐着Lucas Hedges阿!
年度炫技电影,无论镜头还是配乐都可以用狂来形容。前后两段故事巧妙衔接在一起,讲述色块斑斓的成长印记。Lucas Hedge这几年太会选片了,突然有种老父亲的欣慰感…
美国melodrama的传统后继有人了。无论是充满张力的镜头运动(从第一个镜头开始)、饱满的色调,还是对音乐的选择,以及对“中产家庭危机”这一经典母题的演绎,Trey Edward Shults成功的用自己的方式让道格拉斯瑟克的灵魂在当下的时代复活
【A】本以为会是那种十分无趣的霓虹“长片”,没想到竟然是美国版“地久天长/阳光普照”,更何况其观感也远胜后两者。为何?因为相比老气横秋的《地久天长》《阳光普照》,《浪潮》在各种意义上都是属于“现代”的电影:在绚烂的技巧和风格下,层叠出眩晕的影像,并由此重新构建出属于“现代电影”的“真实”,摒弃那些刻意堆叠的悲悯。随着时间推移,画幅从上下两个方向将人物不断挤压,抹除他们的“舒适空间”,并在崩溃之后转变为“1.33:1”,人物被锁死在画面中央,无处可逃。叙述主体转移,该画幅则象征其封闭的内心。而后另一位少年闯入,将画面的封闭感打破,画幅也终于随之延伸,并在又一个《人类之子》式的车内绕旋镜头回到起点。用老话讲,其类别为“美国电影”,而非“好莱坞电影”。而连接这一切的灵魂,便是伟大的A24。
颜色使用可谓21世纪Douglas Sirk,同时大胆的画幅改变以及手机元素的使用都让我看到了21世纪影坛的新创作活力。我很激动,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么?老道的颜色革新在这个色彩泛滥的年代终于得以引进流行市场了
非常适合A24的一片,情感表达非常到位。造作的配乐和美到不行的摄影也是正中下怀。变幅已经不再新鲜,但每次变幅总觉得恰到好处。Taylor Russell演得很有味道,喜欢这姑娘。Lucas Hedges, meh,但你可爱就行了…
从上部有些食之无味的造作恐怖,这次以看似“其他人”的视角进入到这个背负着伤痛和绝望的家庭,和荡起多重情感涟漪的明媚海岸背后的阴郁;看到了Shults最振奋人心的进步,还算满意。两个多小时,然而Williams一家各自的生活难题、不停跳跃的音乐风格串联还有有趣的摄影与声音设计,始终让观影过程并不空洞。妹妹所遭遇的网路霸凌,Tyler失控与药物滥用所致的可怕连锁反应,Luke不经意间关于自身经历的坦陈,也同时是对那些青春片“老生常谈”做出的有意义的回响。选择宽恕和前进是最难得的事,任何时候给予的善意和拥抱都如此宝贵友好。(不用大家都和Barry比一下的【。)
看这些有创造力的年轻导演拍戏很有趣,影像非常的个性,这部电影在情绪的掌控上太棒了!导演一直在用配乐、声音配合着摄影机的运动来欢原演员的情绪,音效剪辑非常出色,剧作上的处理也很高明,可惜这片子在这个奥斯卡颁奖季并没有收获配得上它的口碑。
非常棒,视听很骚气,让一个普通青春爱情家庭片故事焕然一新。导演处女作《克利夏》入围某年影评人周,当时毫无预期闯进影院观看,对他用视听挖掘日常琐事戏剧性的手法有所触动。这部更上一层楼,男主躲卧室发短信拍出紧张感,让我想起《点球成金》办公室打电话敲定转会拍出战场上的硝烟感。前半段矛盾爆发剧本视听结合非常好,后半段人性救赎故事略平淡但整体颇具水准。歌单很棒。Kelvin Harrison Jr.去年挑片眼光毒辣,《卢斯》《浪潮》都是故事高级视听精湛的电影。
一旦克服了电影结构上的独特性,真的是一部特别吸引人的片子。本质上是关于healing的,真真切切。
对技法的变奏与实践近乎偏执,然而沙尔茨似乎要自己发明一个“类型”才能承载,或者,他即将被定义——他真的被忽略太久了。
流动的镜头、色彩、视角甚至画幅,这是流动的一切,无尽的浪潮。当画幅重回宽屏,竟打开了一个新信息时代的佛罗里达乐园。时代的潮涌褪去,留下的是家庭原生的裂缝,你不必奋力坚持,你大可随风而去。旋转狂魔,视听上比猴子走出更远,竟有些MV串烧。没有想到又是melodrama,没有想到又是夜色霓虹,私心满分。
运镜和穿插的黑屏色块加剧了剧情体验。典型美国青少年生活,离不开酒精毒品性,从青年到老年,贯穿人生的爱的主题。前半段紧张,哭不出来的胸闷,一到后半段小甜蜜阶段竟然泪如雨下,有多甜创伤就有多深。卢卡斯什么时候可以不要再演白人救世主小男孩了,但是他真的很适合演蠢萌青少年啊… 还有配乐很棒。总之两小时情绪浓烈,也算让观众释放了一把情绪。
青春与成长的外表,爱与孤独才是内里。电影的摄影、画面、配乐等等等等是全方位的好,这些好没有喧宾夺主,而是给主人公情绪的变化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
配乐熟悉到让我怀疑是不是偷了我的播放列表。电影在悲剧发生后突然变成了胶片画幅,让一切看起来就像一场噩梦,而在妹妹重新找到爱和生活的意义时,又回到了原来的画幅比例,这一点真的很妙。生活就像一场浪潮,拍打着每个人前进,风平浪静的背后总是波涛汹涌。我们都曾想过,如果能够回到某件伤心事之前,做出改变,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可是却再也无从知晓答案。但这天地好广阔,爱定会再次降临,救赎也是,就在那个不经意的瞬间,等着你去发现。
躁动过饱和Giallo风一拳打到高宽比变屏,4:3抑郁欧洲文艺风过度,老哥海浪老妹蹦河生与死事件呼应;视听语言高于承载内容,但还是好看没商量
理想有时候健壮得如一头小牛犊,不惧挑战不怕虎。有时呢,她又苍白得像一块没有经过日光浴的肉——无论如何都赢不了现实这只手。幸运的是,霓虹色彩下的《浪潮》给了失败者一次改过自新抑或重新定义自我的机会,它以或湍急或潺湲的节奏清洗着少年人如磐石般坚硬的心灵。毫无疑问,这颗脆弱、偏执和病态的小石头需要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调整、适应和康复。有些观众可能注意到了影片在画幅上的变化,多兰的《妈咪》曾以这样的形式企图将少年人的视野拉宽,本片则同样是尝试对那些如洪水一样泛滥的仇恨情绪进行克制。作者的创作初衷显得十分用心良苦:让充满激情的少年人去重新考量世界的信仰和底线,以及继续探索两性关系的平衡点。因此,在貌似无望的结尾里实际上蕴涵着温暖人心的爱意与希望。你看,单车上的少女依然信心满满,我们也该去太阳下晒一晒了。
MV电影的高级玩法,声画匹配度超高;哥哥线与妹妹线对称铺开,四种画幅外化人物心理,开篇以开阔地1.85画幅尽情展现欢乐时光,流动感十足的运动镜头带出无限躁动的迷人感;遭遇变故后有两次画幅的压缩(2.39画幅和2.66画幅)象征着人物心境临近崩溃边缘的情绪递进;之后画幅变为1.33:1的正方形画幅,配合大特写,完全聚焦于画面中心点人物,而重要的光效元素符号:“警车灯”也第一次出现;此时影片进行到一半,用一个叠化匹配剪辑转场切换到妹妹线,之后重新变为宽画幅,用来展示妹妹在经历变故之后的不安心境与生活状态;最终在一个与开篇互文的360度绕旋镜头中用画幅打开的设计回归全画幅,为完成人物成长弧光的构建做好准备。如此炫技之下的核心主题依旧是普世的,“放下仇恨,你才能拥抱爱”俗了点,但也是动人的。
声画真的太美了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2日
下一篇 2023年7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