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个儿》:二战后惨胜的苏联,每个幸存者身上都带着伤痕——用剑走偏锋的方式拍PTSD。 在举国恐同的…

《高个儿》:二战后惨胜的苏联,每个幸存者身上都带着伤痕——用剑走偏锋的方式拍PTSD。 在举国恐同的...

二战后惨胜的苏联,每个幸存者身上都带着伤痕——用剑走偏锋的方式拍PTSD。 在举国恐同的俄罗斯,作者导演们已经学会变着花样的加同性元素了,厉害~
早晚会拿金棕榈。
这个题材太沉重了,看得我有点喘不过气来。印象最深的是电影里有很多从低处拍摄的镜头,以及对于细微声音的捕捉。27岁的导演敢拍这样的题材,很有魄力,也很有野心。开场前有人介绍说两位女主角还只是在学表演的学生,然而看完我们会知道她们已然是真正的“女演员”。不会再看第二遍,不是电影不好,而是太痛苦了,四星鼓励一下吧。
对一种依托于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史里“俄罗斯母亲”——但不是冬妮娅也不是拉拉——演变而出的新女性关系的刻画实在动人,两位女主角演绎“贫瘠的娜塔莎之舞”,分别在对方身上寻找一种托尔斯泰式的基督的爱。在苏维埃废土中,旧的俄罗斯母亲已经死亡,尽管wartime的阴影笼罩,但新俄罗斯母亲仍在挣扎中试图诞生。
对说: . 我也是。那一瞬间觉得这才是她名字的意义啊。不是什么紫罗兰,也不是什幺女圣徒,只是一句不能更温柔的答话。
/
/

奇遇电影字幕组QY-280,翻译过程中读了好几遍台词,发现了不少关键的信息量,随便什么地方出现一句台词,就带着角色身上关键的人物经历。其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战后故事,前线慰安妇,战争创伤后遗症和女同关系都是非常严肃的主题,编剧预留了很多小细节,之后每次抛出来一个点就让人措手不及,导演用女性的视角拍战争,竟然选择了一个这么刁钻的视角,故事看似波澜不惊,但后劲和余味太可怕了,不愧是战斗民族的新导演。导演全程用了红绿黄三种夸张的光,不同阶级身份的人,房间里的布光也不一样,整体上非常的风格化,舞台化的风格调度略强,但几场重头戏的视听调度倒是非常准确,调度上最精准一点就离戛纳主竞赛不远了。
绿与红,生机与情愫,在倒塌的天空下试探残酷的剥削、牺牲、憎恶和爱情,哺育注定死去的希望虚像,双色亦勾勒巨大机器的图腾,反衬胜利与振兴下蝼蚁般苟延残喘的现实,彼此守护谎言共享自欺施舍告慰的暖流,明知无望,哽咽相拥,痛苦的“母亲”,高瘦的女人,在凋敝的人海中苦笑着窒息,这图景仿佛来自幻想的世界,然而她的笑与泪,却是眼前这片土地最后守望的温度。
有点不太节制,但人物塑造很成功。“它”在战争中诞生,在战后萧条中死去;“它”如分娩般带来幻痛,又如疤痕般挥之不去;“它”如救命稻草求而不得,又如新欢旧爱弃之蔽履。“它”是婴孩,也是战争创伤,还是扭曲的希望。表演加加加加分,绿裙子旋转太美太幻灭。
4.5,前两天刚看“雁南飞”再看这部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战后创伤这一话题早已被拍烂的当下,巴拉戈夫依然能从这样一个抽搐残缺的形象入手,独辟蹊径。两位女主演技大赞
今年戛纳一种关注导演奖。受Aleksievitch的《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启发而成的作品。战后时代依旧延续着正常与不正常被打破的例外状态,死亡与生存无异,拥抱与撕扯无异。想要一个孩子的正常欲望被扭曲至此。新生是虚妄的,却要用这种虚妄来填补战争留下的另一种虚妄。
俄罗斯零年。如果说巴拉戈夫的第一部作品更接近他的自身和故乡的经历,那么这一部则更接近精神导师索科洛夫,两部电影貌似全然不同,却共同通往一个地方,那就是女性。他以这一柄利器穿刺着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历史叙事,其中蕴含的复杂性和刺痛感让人很难相信一个91年导演能有如此出色的洞察力。《高个儿》是一部真正的思想者的作品,也是一部真正的影像作品,令人细思恐极。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但战争中没有女人,只有生与死、权贵与卑贱、口号与虚伪……浓墨重彩的影像质感和让人意外的代孕爱情故事,都裹挟在了战争余波的昏黄阴霾里,每一个涉及它的人都躲避不掉。
围绕两个女人之间的羁绊讲述“俄罗斯零年”的故事。战后的创伤在城市、人心和人与人的耦合间或清晰或隐晦地反复浮现,展现丰富复杂的思考。两位主角各有一场堪称戏眼的好表演,“我可以穿着它转一圈吗”最佳,社会的集体的创伤随着裙摆扬起;“我们可以再做一次吗”,深藏的私人情感伤痛在抽搐的背影和僵停的手间隐隐爆发。摄影和美术都极好,谁说红配绿不能好看。
#欧盟影展 潜流般被一再压抑的创伤内心戏精彩,外化为环境的油画式暗红绿黄色调。91年生的导演可能是未来大师。
想要去爱但为何爱又令人如此被动和痛苦?这是超凡入圣的《细瘦之人》提出的核心问题。年轻的巴拉戈夫在他这部克制而又沉稳的历史情节剧里的回答并不独特也不罕见:因为爱在这般扭曲、复杂和绝望的科学主义语境里从头到脚是个冰冷的谎言。战争摧毁了人的身体和灵魂,似乎也割走了人们孕育幸福的权利和条件。哪怕统治者告诉你这就是一场没有奇迹降临的灾难,但非理性之爱却还是从人与人关系的缝隙里生发了出来。这种由伤痕处自然流露出来的爱与从子宫里痛苦分娩出来的爱最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法调和的矛盾就像红绿相间的配色那样醒目和扎眼。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的身份、地位和未来全都系在孩子身上,而前者即便没有孩子也能安然活下去,因为那一大片暗涌的深红就是高贵的信仰本身。
断臂之鸟,全城的狗都被吃掉了,英雄狙击手夫妻的最后请求,旋转舞裙红绿配,同床百合NTR,特权大宅的羞辱与尊严,其实我们只需要彼此……苏联卫国战争后的同性题材,挺好,可惜看的是#2019欧盟影展删减版 : (
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时你寸步难行。1.一部冷峻压抑、风格浓烈的杰作,聚焦于战后难以愈合的创伤,以医院为关键场景,言说了伤残抚养、安乐死、慰安妇与代孕等身体议题。2.触目的红(也变调为暧昧的昏黄)与冷涩的绿熔铸于光色、服装与布景之中,既是死与生、鲜血与医院的颜色,又昭示出主角的性格与地位,墙面被渐次刷上绿漆,毛衣也在最终红绿互换。3.时动时静的手持长镜与人物内心卓然契合,零配乐,细腻的声效让我们与女主同呼吸共命运,喘息声,医院众患者的鼾声,癫痫发作时喉咙的咯咯声。4.台词信息量大而精炼,女性的倔强与坚毅亦胜过男性。5.试穿绿裙后一次次地旋转,直至兴奋和欣悦终为疲惫与哀伤所取代。6.两组古怪而畸形的三人行关系。7.断臂者张开的翅膀与没听过狗叫的孩子。8.面对领导慰问兀自用力持续鼓掌的人。(9.0/10)
1.布景,剧情,演员,摄影都非常到位,是非常符合我口味的片子,可以说是今年戛纳我目前为止看到过最好的片子2.爱不过是一种成全,你想要的我都给你,为你养孩子,为你跟男人做爱,为你讨要你喜欢的裙子,为你撑好场面。强吻那段真带感,非常喜欢。
9.5/10。看过promo和一半剧本就觉得好惊艳,看了电影也完全不觉得失望。两位主演的处女作表演很精彩。没想到Sasha是这样喜剧性的存在。Masha在Sasha父母家里突然表白身世感觉情绪并没有积累足够到此。Iya的抽搐则是个绝妙的设定。小男孩过早夭折,对他的戏恋恋不舍。战争遗留的病态、阴影缠身的蕾丝恋情,美而毒。孩子没见过狗,瘫痪的战士求死,Masha则着魔般求子,绿裙子旋转对未来的一线期望,有期望便不算是彻底凄惨。Iya虚弱善良担惊受怕惹人怜爱,Masha世故的烂漫笑容令人神伤。车祸戏棒。剧本最后一句话是Iya的“yes”,被迫说的,但是是“yes”。这信心来自虚无。完全不觉得长,刚刚好。审美真的是好到跳!自始至终都觉得这部应当在主竞赛,好几部官方选片都不痛不痒不特别呢(摔)。期待早日结识导演。观影于戛纳电影节首映。05/16/2019
青年版“仙姑”和“小11”在飙戏,双女主视角承袭了同一单元《隐形的女人》的气质,但这部更胜在气氛和格局动人!战争的创伤、苍白的发色、再也“住”不进人的身体,死亡、病痛、压迫、阶级差距…组成了巨大的悲怆,唯有这独特的生育关系让两人在极端时局下保有一丝温存。如果能够精简一点,会更加喜欢。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2日 下午12:05
下一篇 2023年7月12日 下午12: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