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枝裕和的本质依旧是在讲家庭,讲家人,讲羁绊。场景的调度仍是日式的,画面的呈现却是法式的。…

《真相》:是枝裕和的本质依旧是在讲家庭,讲家人,讲羁绊。场景的调度仍是日式的,画面的呈现却是法式的。...

Q&A 结束后我直接疾步厕所,是枝裕和迎面走来我对他说good movie,他点头说阿里阿多。二度放弃合影。原本我可是连看都没打算看的。神奇的夜晚。
#24th Busan IFF# Gala Presentation。根本没扑街啊!确实是戛纳开幕片的水平啊!(所以可能还是后期没做完???)搁在是枝裕和作品序列里也是相当出色的一部。影片属于“艺术家个人生活”这个脉络里面的作品。凯瑟琳德纳芙完全是树木希林附体(金句也很多但就比[比海更深]拿捏得好太多了),既刻薄又脆弱,人物和角色的“混淆”,片里片外的母女及各种对应关系,写得极其细腻而层次丰富,说千回百转也不为过。当然相比之下比诺什气场就太弱了(但是成功用女儿哄了母亲之后那个镜头微妙的表情变化简直神级演技),伊桑霍克这个角色基本也就是酱油(参看是枝裕和之前片中各种姐夫的角色)。是枝裕和果然还是母亲戏和儿童戏写的好。镜头长得真得不太像他的作品。摄影方面可能还是控制得少一些。
作为枝吹的日常五星,但实话说是看到结尾才不觉得打的太唯心。喜欢关于“表演”和“真相”的互文,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情感的真实和表达的真实。最喜欢的两场戏是凯德突然说我咋不用到昨天的戏上,太浪费了和朱比给女儿剧本让女儿去哄外婆。得了金棕榈感觉松了绑,是枝已经进入那种拍什么都可以,不必太有胜负心的行列了。至于那些说看不出是枝作品影像风格的,请问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庭院的空镜,哪个欧洲导演会用这种角度和层叠?
7分,从作品角度,还是很好看,很温柔、很细腻、还有很多笑点,观感很不错的。尤其是,仍然很是枝裕和:家庭主题,两代关系,毒舌老妈。但是,总是觉得略差一点(毕竟对是枝裕和导演还是要求会更多一些),就是在于,这个故事,仍是一群法国人演的日本情感的故事,这种家庭关系,以及彼此情感的表述,在以往的法国家庭电影中,是见不到的,这仍是是枝裕和的日式家庭的温与暖。倒不是好或不好,就是觉得有点点不对应。
挺好看的啊。典型的即便拿上剧本跑国外拍,也比大多数导演拍得好的那种。形式上机巧了点,套个片中片太空人的框架就能开说母女情、一家亲了。不过在刺痛家庭或女演员话题上,还是温情有余,但痛感不足,以至于像个电视感的轻喜剧。但几位法国女演员的表现是非常到位的!
威尼斯开幕。又是一个多年不见的母女弥合过去的故事。凯瑟琳德纳芙的角色在意料之中,性格跟《助产士》里的母亲很像,也是豁达、幽默、面临年龄危机的气场女强人,但这部里多了一个演员身份,戏内外互文,令人物多了一层复杂性,戏骨演技稳如定海神针。相比之下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女儿内心展现得就没那么丰满了,伊桑霍克更是接近于人肉背景。乍看像一部常规法美合拍剧情片,不过细看还是能看到是枝裕和的印记,比如精心铺陈了很多前后呼应的小细节,首尾回环,以及尽管过去矛盾重重,最后家庭关系还是蛮东方式和谐的,记忆的死结都解开了。钢琴轻音乐突然响起、大摇臂在院子里升起来的时候,我会瞬间出戏,意识到这是是枝裕和的电影…首次脱离本土语境尝试,及格但也不算特别出彩吧,后半部分有些冗长。
这不挺好的吗?是枝裕和已经是那种技巧纯熟的导演了,导演风格还有不错的辨识度,这种导演无论拿到什么故事拍出来的东西都不会太难看吧。看德纳芙演大明星,不自觉地想到于阿姨那部【弗兰琪】,而德纳芙这个坏魔女角色显然更富有层次感,都是一家人聚到一起,然而故事走向并不是抓马互撕,反而演着演着就变成了是枝裕和一贯的日式温情,把戏中戏和母亲情感巧妙的互文到一起,不经意间就被这份温柔又隐忍的力道触动了。以前看过一部短片叫《Beautiful Dreamer》,改编自刘宇昆的小说,拍的正是这个故事,看戏中戏突然有种看到彩蛋的惊喜感。
法国人的皮囊之下,流动的依然是极具导演个人韵味的精髓。是枝裕和依然选择用小规模的家庭戏,细腻地表达着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他电影里的感情,从来不可能因为换了表达的语言就被削弱,毕竟这份情感是全世界都通用的。
出乎意料的好(借A先生的话说是目前是枝最佳代表作)并非什么大片制作,靠两位超级明星主演撑起全场。电影中的电影,室内剧。真实和谎言之间多次反转,母女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留有余味。
3.5 融入法国语境+优秀演员群戏,证明了是枝裕和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他就只是单纯拍了一部没什么沉淀的差电影罢了。无论剧本还是调度都没经过精致打磨,那些工整的错位、强硬的互文、大写加粗的真真假假,都是如此不自信、如此保守。给四星的唯一理由就是作为一部讲演员的电影,至少德纳芙和比诺什的对戏还是足够漂亮。
没办法打低分,是我爱的那些人
“在太空中,人不会变老” 母女俩幻想在希区柯克戏里被杀掉、被书写过世+幻化为龟的皮埃尔…快要笑死,是枝裕和这么幽默?演员,驰骋银幕沙场,却敌不过现实生活的战争。
那个年轻的女演员真美,像是赫本和安妮海瑟薇的结合版
#2019威尼斯第一场#开幕式当天赶了个大早看的媒体场,依旧是是枝裕和钟情且擅长的家庭亲情题材,与其是说母亲的回忆录,不如说是母女二人的和解。情节细腻,画面温柔,配乐颇有童趣,算是小惊喜了。不过跟小偷家族比,还是差一些了。。。
阵容碉堡了!!全都爱!!!拿了金棕榈就是不一样!!
戏里戏外,再加上生死相隔的一段,像是三段母女情织在一起。到底都有故事更有情绪的人,化的时候,什么都融通开去。这些女人之间的对戏,也就格外绵密好看。东方意境不只是餐厅里孤清身影与热闹场景的对照,还是那一庭花开花落,终于有人愿意抬眼。(题外话:开头的记者那么矬,还有这番眷顾,好幸运。)
全球化的表征之一就是,如果提前不知这是是枝裕和,我会以为哪个法国导演在翻拍侯麦《四季》。有人觉得导演把持续关照却愈发熟谙的日本家庭故事,成功带到了西天取经;也有人觉得里面这些角色和对话,不是很典型而直接的法式吗?那么,既像小津又是侯麦,也就全球家庭一个模子了吧?加之,这个现实故事的蓝本,还是华裔作家的科幻故事。那么更进一步的“真相”是不是,何止横向全球化、纵向时间线,也都勾勒面貌一致、情感共同的家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悲(或也庆幸)的是,此片法国上映之日的2020年1月22日深夜,武汉决定封城,各国各过各的日子到了,地球村和全球化从此终结。
没有感觉到东西方文化的水土不服,还是很法国片的。必须要在提前看过刘宇昆的小说或短片《美丽梦中人》方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尤其是戏中戏)。虚假的母亲与真实的女儿之间的心灵旅程,与戏中戏形成某种互文——戏外是通过空间性来展示人物距离,戏内是通过时间性来展示。拍摄过程中,真实与虚假的情感、记忆在不断的变化,十分微妙。
我们当然能觉察出是枝裕和痕迹,但更难得的是导演放手把自己交付给演员,并随波逐流到某种法国电影传统中。《咖啡时光》《红气球》固然好,但能让观众忘记是枝裕和,无意识呈现出导演的另一番趣味,或许反倒是让我们看到了是枝裕和作为导演的另一面。除却剧本多少有在向法国电影靠拢意味,本片视觉调性反倒暴露出某种改造后的日式巴洛克意味的法国,并不存在谁模仿谁的问题,我相信这更接近一种杂糅的创作游戏。对于作为作者导演的是枝裕和来说,这部作品甚至还没开始发酵就已经被遗忘,但多年后回过头去看,这或许才是是枝裕和最真实的一部分。
一个与过去和解的巴黎之行/不要相信记忆/那是真相吗?
很像是真实的凯瑟琳德纳芙的暮年生活,不禁想起《柳媚花娇》《瑟堡的雨伞》,想起洛城少女曾经25岁,“你都不知道曾经的她有多惊艳”…这场戏实在是演的太好,反正演员生活还没有结束啊,即使这次相信是电影打败了你…
可能是目前为止的是枝裕和最佳,因为真的好喜欢法国情调,能把日式温情融合的很好。千纸鹤、可丽饼这样属于导演私人的风格还是藏在电影里。
《关于我母亲的回忆》这场戏中戏实在穿插的巧妙,对比之下的母女关系其实被剖析得更清晰。角色塑造的太成功,谁会不爱这个讨人厌的法比安…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2日 上午7:29
下一篇 2023年7月12日 上午7: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