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作家钟阿城的小说《棋王》与台湾作家张系国的小说《棋王》本来并不相干,但因用了同一题目,遂被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将两篇小说溶合成一部电影。两段时空不同的故事以平行交错手法推展,整体还行,不过大陆部份严谨动人,台湾部分则松散浮夸。梁家辉的演出很赞!
梁家辉的演技,在1991年时,就已经到了至臻化境的地步,在狭窄封闭的绿皮车厢内,他蹲在地上,用手扣起饭盒中的最后一粒米饭,那种珍惜渴望却又不低微的表情,前无古人,后也不会有来者了
用钟阿城的《棋王》谴责集权,用张系国的小说批判市场,把两个故事嫁接起来,链接点就在于对抗集权/市场的人性。可是归根结底对权力结构没有分析,批判流于温情脉脉的人道主义,给不出任何答案来。一个故事在大陆,一个故事在台湾,倒是很能反映当年香港左翼的无措情绪。
梁家辉好入戏.火车上吃饭那段给人一种莫名的神圣感
这套戏梁家辉编了多少?徐克参与了多少?岑建勋参与了多少?侯孝贤又导了多少?金士杰和梁家辉简直太棒了,这是两位可以够得上伟大的演员,开头结尾配上爱人同志好震撼。
我把“世上最完美的MV”抓下来了,供大家内参批判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5Nzg1ODA4.html
天啊我终于找到了,当年上学时看了好多遍都要惊了,经典的一比!我好想给梁家辉的演技长跪不起,棋王也好棋圣也罢,只有他撑得起那么牛逼的片儿。以及罗大佑的原声强大无比,讽deng的那段也是绝了。这片描写WEN GE的直接绝壁是要被禁的。那种又伤感又神圣又穿越又超现实的微妙真是太赞太击中我口味了。
六颗星给梁家辉演的阿城的故事;四颗星给小棋王。无论社会风气怎样,尽管让时代的浪潮卷起所有的人随波逐流,我们的文化,民族的风骨,在何时何地,都会在冥冥中传承。
阿城部分挺忠实原著,虽然常有癫狂挑衅之举,但漫画般的风格反而贴近小说本意。张系国部分倒没什么特色,只是凭着两书的名称相撞便能硬粘成一部电影也够勇猛。
88年滕文骥拍过一版,谢园演棋王。91年严浩在香港又拍了一版,梁家辉演棋王。毕竟严浩更自由一些,野心勃勃,把中国人的压抑根源揪了出来。对文革的批判与反思更为大胆,棋王一对九的时候,打开毛主席脑袋的墙板,让光透进去,这种画面太有震撼性了。
一上来就被吸引了。
生活是一片墨黑,挥洒出美丽的水墨画。
谁能用一首歌就把文革的巨大悲伤变成了可以一笑而过的风云。楚河汉界是江湖,人生是江湖。江湖几多风雨。他强归他强,清风拂山冈。但留琴心,笑傲江湖。
“楚河汉界,风云叱咤,称霸四方。世事如棋,干坤莫测,笑尽英雄。”看香港电影《棋王》,叙事涉港台大陆三地,《爱人同志》不时在电影里响起,更觉时空变幻。未来是什么样呢?阿城《棋王》有另一结局,再次看到王一生时,他在棋院上班,满嘴流油,天天吃肉,再也不下棋了。娘子,咱今晚吃蛇,好不?
梁家辉奉献了最好的演出。
表演和剪辑都别扭,但这种讲故事的形式不讨厌,虽然更喜欢原著和谢园版的,更直接更干脆一些。梁家辉真是在什么片中都能见得演技。色调挺怀旧的,一些符号用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多了几分喜感。
阿城: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就进了一步。
无字棋子,预知异能;美食臆想,虚假广告;打蛇加餐,股票起落;刁钻红卫兵,邪恶刘教授;破除偶像开天窗,对弈废谱拼实力……两个在各自时代漩涡中打破常规的漫画英雄:棋王爱人同志。过度符号化的幼稚讽刺有点不舒服,但最后总能自洽回来。有点改编茨威格《象棋故事》的意思?
制作人硬是把钟阿城的《棋王》与张系国的《棋王》溶合成一部电影,在文革与台湾之间的转换显得有点唐突。一开场那段激情四射的摇滚乐隐射多少内涵啊。片中文革片段很写实很后怕,王一生他们的苦中作乐感人肺腑,火车上吃饭粒刮油和这一段足见文革时期的艰难,梁家辉真是好演技。喝水那镜头和唢呐配乐很有武侠韵味。7.9
四星半,台湾部分有点突兀,对比不强烈,阿城的部分相当棒,把下棋拍出了华山论剑的感觉,梁家辉火车上吃饭那段太强了。
两段故事,两条主线都很精彩,尤其喜欢文革时老棋王的故事,一对九,霸气啊。梁家辉的演技真的演什么像什么。
PS:罗大佑的爱人同志,加上他沧桑的嗓音,与电影真是绝配啊
钟阿城《棋王》+孙系国《棋王》,台陆杂糅混搭,癫狂荒诞之妙。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