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者祈求的是什么?是平等吗?还是高贵者的垂怜?
在这个片子里,我看到的不是对平等的追求,而是卑微者以最极端然而也是最卑微的方式祈求爱的努力,而一切的一切,却只不过证明了自身的卑微而已。
①探讨爱情上的地位嬗变与平等,间或有政治隐喻。②法国-失语-贫穷-阳痿-匮乏,波兰-暴富-假死-满足-复仇。③白色弥漫的婚礼闪回,雪地,头梳,鸽子,女神雕像,高潮时的纯白色尖叫。④困顿中瞅见的戈达尔[蔑视]海报。⑤听录音学法语挑的词真是绝配。⑥空枪后的膨胀时间,体验过死亡方知生的可贵。(9.0/10)
虽然三部曲里面最喜欢的不是这部,但不得不说这部的剧情冲突是最强的。
白色是空白,白色是圣洁,白色是平等。
男主复仇一系列举动,本质还是因为爱的太卑微,爱情是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长久下去。
人活着如果太卑微,就会变得狭隘自私,感觉怎么样都是为了卑微而活。
玩得挺开心,还挺好笑。地域阻隔带来人的困境和东西欧的关系寓言性强,后来的情节发展拿到今天一看还有预言性……单看爱情的话,实在有点感同身受,如果说忘掉旧爱一靠时间二靠新欢,那么证明旧爱则一靠金钱二靠死亡。以上都是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记仇的小男人真可怕。
心里面装着一个人,人往往就有了目标。在爱情上,两个人都输了,也都赢了。
三色里最喜欢的就是白了
于是,卡罗尔决定用一场阴险的计谋,狠狠给妻子一个报复。然而当卡罗尔得逞后,他又能换来什么呢
基耶的电影不要求理解,但要求接受。一个致命的逻辑是:不理解怎么接受?于是在电影放映的每一秒,我的眼睛都在规劝我的大脑。
我不知道他用了什么魔法,让那些不可理喻的行为在电影世界里通通自洽,通通不需要解释。当我在现实中愈发小心翼翼地给予我的爱,他让我置身爱的狂潮、爱的激流,让我目瞪口呆,让我难以自拔,让我不愿再循规蹈矩地生活下去。
他还有一种能力:让自己的女主角在镜头下容光焕发。我无法不相信朱莉德尔佩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而为了她男人可以做出任何事。
“卑微者祈求的是什么? 我看到的不是对平等的追求,而是卑微者以最极端然而也是最卑微的方式祈求爱的努力,而一切的一切,却只不过证明了自身的卑微而已。”其实这也是你一直和我说的,我只是把自己觉得最好的给你,却不能给你爱,即使离开,你依旧觉得爱得卑微。我只能说抱歉,我受不了让我窒息的爱
一个一无所有的中年男人的奋斗史与复仇记。三部曲中我最不喜欢这一部,虽然我不能否认世上的确有这种男人的存在,但也不能让我接受他那无聊的做法。因为复仇以后,结果是什么?换来两行热泪?
比蓝有趣
导演用该片表现法国国旗三种颜色中象征“平等”的白色,他的精巧构思令人感叹,片中也多次出现主人公身着白色服装出现的场景。
《蓝》《白》相比,我更喜欢《白》的故事,当然,《蓝》的配乐比《白》更胜一筹!—— 今天才偶然发现《蓝白红三部曲》的豆瓣电影条目都是“阿北”于“2005-05-07-15点多”创建的,不过创建条目的先后顺序则是《红》《蓝》《白》。-2017.11.15
三部曲里,我更喜欢这部
【A-】第六届丝绸之路电影节观影,如痴如醉。在之前的观影经验中,白一直是一种极其“累赘”的视觉元素,除了冲淡画面饱和感或加强画面圣洁感外,似乎再也起不到其他的作用。但在本片里,白色真的充分焕发了其艺术效果:爱情初期的美满,分离之际的惨淡,一无所有的绝望,欲望迸发的定格。每一层强烈的色彩都仿佛被揉进了白色,只为影片自身的一致。至于文本,政治暗喻(异乡异客的悲惨和回归故里的发达对比)和爱情平等共同构成影片骨架,爱与恨的交织竟能达到如此境界。我做出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你知道我爱你。
PS:本片的朱莉德尔佩真的奇美,美到让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又上了一层。
He won me back
基老师的喜剧,故事很离奇(所以不奇怪后来的[天堂]),寓言性很强(还有比东欧丈夫西欧妻子这种故事更强的么,“死亡”之于冷战终结之类)。音乐很好,普莱斯纳有点模仿皮亚佐拉的调调。确实不及[蓝色]。
干净利落的情节和画面。男主角举到眼前的那张梳子让人联想起衡量,公平等意象。基氏的电影很有深意,让人反复咀嚼。
好像爱情里付出的比较多的总像是失败者。披着爱情的幌子,我们都做了太多的荒唐事。他的爱多么卑微和落魄,像乞讨一样祈求妻子的一点爱意,以至于用死亡换来一次会面。一旦伤害开始,便陷入了互相摧毁的深渊。白色的婚礼那么圣洁,可这桩婚姻却是灰色的。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