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蝙蝠侠最好看的一部,一直觉得猫女应该和蝙蝠侠在一起.
印象最深的就是猫女一边挥着鞭子一边说,男人总是搞不明白生殖器与枪的区别。蝙蝠侠系列最爱这一集了,画面最阴郁古怪,故事却最多鬼点子,也难怪会丢票房。
蝙蝠侠系列的第一个高潮,高潭市是波顿的玩具。猫女的懈寄生之吻:你若吃懈寄生会致命,但你若认真一个吻会更致命。
“韦恩,你干嘛打扮成蝙蝠侠?”
“因为他就是蝙蝠侠,你这个低能!”
猫女很特别 令人印象深刻 企鹅人也是
看多几次之后,姐居然有点喜欢Max这个人物——嗯,人渣。在企鹅人意图绑架他儿子的时候,这个人渣果断要求以身相替(明知此去有死无生),且全无死不活哭哭啼啼的作派,极镇静(and邪恶地)说服了企鹅人,后者详述杀他的细节时也不惊不乍,还挺有魅力的(姐的M属性哥特魂暴发了灭?)
猫女真的销魂!!!
#常看常新#小时候看的时候并不是很懂,只看到表面浓浓的哥特风,现在重看其实企鹅人和猫女的内心才是Tim Burton最想表达的东西。从小被遗弃的企鹅人想要自己真正的名字,唯唯诺诺的上班女郎不断被男性社会伤害直到发狂变为猫女进行报复,他们的形成都是畸形社会的产物。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版蝙猫,两个人割裂内心的共鸣和终究无法HE的宿命,蝙猫的这一支舞,虽然看不到结局,但至少会永久的跳下去。
hello There,hell here.猫女与马戏团的企鹅人
哥特式的美感,蒂姆伯顿一向在视觉上做足功夫,打造得黑暗十足。挖掘出了一些东西,但探讨得不够深入,没触碰到蝙蝠侠的内心,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
企鹅人是记忆中最鲜明的反派,他心里有比小丑更大的悲戚。猫女演绎得分裂又卓越,可惜交代不清。总而言之,这是蝙蝠侠电影早期出类拔萃的一部。
波顿的蝙蝠侠,猫女,企鹅,个人心目中的系列最高作。漫画人物的影像化既要塑造能被认可的面孔符号比如基顿和现在的贝尔,也要保留原作的漫画特征和直来直去的故事风格,波顿的奇诡风格正好合二为一。
儿时电视机前的经典,当时因为结局纠结了半天!这就是蒂姆伯顿电影的基调——阴冷、黑暗以及对骨子里对生活的绝望。
无处不在的人脸突出了TimBurton想要表达的诡异气息。电影艺术前进到80年代,普通的手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于是Burton出现了。本作强调的是镜头和画面,但是这种东西毕竟有时代感,这就是为什么阿凡达不能成为划时代的片子,毕竟在电影中技术不是一切。猫女演得很好。
8.3 畸形暴虐的企鹅人,性虐装束的猫女,再加上这个黑暗的蝙蝠侠,有了这一群神经病与精神分裂,歌谭俨然成了一个怪胎都市。更加阴郁的基调,欲加入人物的复杂性,即使少了杰克尼克尔森精彩的表演,多了一种“少儿不宜的幼稚”的古怪违和感,蝙蝠侠的风头也被一干配角盖过了,但较第一部更好更喜欢。
喜欢小蝙蝠的动画多过电影~不过这部好歹是TIM的。。。而且拍得嗯咳,稍为不那么动画化,这已经很不错了(他的情节都低幼化的)。这部最喜欢猫女~~~比别的里面的各种女角都有爱
远比第一集要精彩, 同时Burton的风格也要浓些。
导演蒂姆波顿第二部蝙蝠侠,刚好在《剪刀手爱德华》之后,个人风格形成,在本片的美术和化妆,也可以展现的淋漓尽致。……个人也非常喜欢本片,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派人物,都塑造的非常成功,。最高潮的就是当蝙蝠侠撕掉头罩的时候,实在是太帅了,这一幕也对后续的超级英雄电影产生了影响,比如《蜘蛛侠2》等。……对游戏的影响也非常大,和第一部一样,非常多的元素在后来的《阿卡姆》系列游戏中,都有出现。
场景美术真好看,巨大的雕塑阴暗诡异。印象最深的之一应该是猫女被推下楼之后发怒那一段,每一个假装幸福的女性都该有这么一次“死亡”——从此她变得既不正义也不邪恶(因为那些都是男人的东西),只是难以涵盖和不可理喻。之二是企鹅人死后,帝企鹅缓缓地围过来,沉默着,然后把他慢慢地推入水中——导演对这因不幸而邪恶的人寄予了多少柔情啊。
三星半,这集有点意思,反派企鹅人不那么的形式化,猫女的设定也很复杂,唯一的软肋依然是蝙蝠侠刻画太过表面,感觉就像一般的打手。同样是要将蝙蝠侠往邪恶的方向推,这一部只是单纯的陷害,相比之下《蝙蝠侠:黑暗骑士》关于正邪的算计就来的牛逼很多了
无论作为蝙蝠侠电影历史还是伯顿个人而言,本部都是上乘之作;基顿与菲佛的“假面舞会”亦是经典,人物/超级英雄的面具两端,究竟何真何假孰轻孰重,表达了英雄背后平凡人的心结、矛盾与挣扎,德维托与沃肯的反派也扎实不浮夸,菲佛“猫女”起源则是DC影史最佳。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