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帕尔马在单场戏的设计和调度上来说,确实已经直逼希区柯克了,但连在一起他的戏就弱多了,尽管血腥程度要高得多,此外,他明显不如希区柯克懂女人。
如果没有结尾妓女的梦境此片最多就是一个精巧但不够惊艳的变态心理犯罪片,但是多出的这一个梦,竟然蕴含如此丰富的信息:一是展现了医生在精神病院杀人的阴森如地狱般的场景;二是完成了对希区柯克经典的“浴室谋杀”的致敬;三是这个关于死亡的梦境,和片头女人关于性的梦境,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对接。
看了这部我终于知道德帕尔玛有多深爱希区柯克了,开场一场浴室戏不够结尾又追加一场,两段狂想首尾呼应,娼妓成为母亲;剃刀堪比Psycho那把刀。剧情也向希区致敬。画廊那段追逐游戏太精彩;前半小时故意melodrama随着一行“性病感染”一转变成horror,太黑色幽默太会玩类型了;又混杂各种软色情,整部电影相当饱和,估计没人会不爱看。80年尚还把transsexual妖魔化呢。发现德帕尔玛很喜欢用奥逊威尔斯先前喜欢用的双焦点方式来处理景深,让前后景内容能得以同时强调,有几段效果很不错。但彩色片用正中切割的半镜片拼接痕迹会比较重;主妇两段回想大概用的胶片拼接,左右画面撕裂感也会有点明显。看完只想:再来一部!6161
帕尔玛真是希胖的脑残粉了,众多希胖元素最终在这部电影中彻底还魂了,当初由于海斯法典而不能有过多情色场面的遗憾也最终在帕尔玛的电影中找回了,但希区柯克即便让演员每隔几秒亲吻一次,以此来躲避审查,但骨子里依旧是英国人的典雅,女性角色大多是美丽但不带有挑逗意味的,帕尔玛生在美国,自小生性开放,所以情欲凶杀戏份接替而来,也是生猛无比。分屏裂焦滤镜在本部中被大范围的使用,即在打破了空间限制,也制造了极大惊悚悬疑氛围,并且混杂时间线的做法也为悬疑性制造了花活,但的确有过度使用的嫌疑,结尾餐厅戏份中,两人隔壁的客人,完全没有必要,虽然是体现出旁人对他们所说事物的反感,也是对少数群体的同情,但整场戏份的使用,暴露了伪双焦点的拼贴痕迹,割裂感太重了。结尾与开头的梦境呼应,极为精彩。
序幕浴室,电梯,地铁,诊所,病房,结尾浴室,六场杀戏,一场真实,二场未遂,三场梦幻,还有一幕无声追逐挑逗戏,构成这山寨希区柯克也能拍成经典。
帕尔玛致敬希胖的形式主义情色惊悚片。头尾浴室谋杀及故事内核同[惊魂记],美术馆挑逗戏似[迷魂记]。地铁追杀戏后启[凶线][情枭的黎明]。对主观镜+摇镜头(博物馆与地铁),上升大俯拍(精神病院谋杀)及分屏叙事(与[魔女嘉莉]效果稍异)的纯熟掌控。片名与镜子。PS:南茜艾伦色诱戏根本把持不住。(8.5/10)
4.5。剥削壳,女性核。时下即便是号称女性主义的主流作品,也经常忌惮于干扰独立意志的输出而不愿正视日常中俯拾即是的欲望本体,这在帕尔玛如此淋漓尽致的类型化表达之后显然是一种倒退。为什么一个家庭主妇的欲求不满会成为她的死亡导火索?为什么是妓女第一个伸出了“无用”的援手,继而又被污名、被置入险境,并再次自愿成为“必要”的性符号/工具,诱发又一场惨剧来临?所有看似粗浅的猎奇转折与官能刺激,本质上皆被作者对性别社会的绝望所驱动,而结尾在梦中由被害者拾起的剃刀、醒来后象征平等的床上拥抱,无疑流露着帕尔玛的正气与柔情底色。杰作。核心表达已无关希区柯克。
三刷。近乎满分的粉丝致敬向作品,无论是悬念铺置、镜头剪辑还是蒙太奇的运用,帕尔马在往复致敬希胖的同时,亦衍化出不少独属于他自身的艺术表现手法。1.《迷魂记》:尾随及主客体对立(跟踪/反跟踪,诱惑/反诱惑)。以微小细节为起点牵引起览厅中的穿梭追逐(眼神/手套/戒指/背影),八分钟内全无一句对白,帕尔马完全倚仗视听语言,将人物的内心思绪彻底映现,并加强全片肉欲气息;《惊魂记》:双重人格、女主角死亡实现视点转递。2.两幅画作,金发女郎&猩猩暗喻犯人特质。3.六场谋杀,一场真实,二场未遂,三场幻梦:电梯场景中,以女主角眼睛推进的特写镜头营造压迫感和冲击力;精神病院则通过上升俯拍镜头渗透绝望无力的惊骇氛围;首尾浴室完美对接。4.最复杂的分屏手法:兼具闪回、双线并叙、画外元素补充。5.南茜艾伦五颗星。
(8/10)希区柯克门徒里最出色的一个,元素几乎都是希区柯克用过的,将性和暴力更加直观和血腥。色情挑逗、窥视、跟踪戏、双重人格、弗洛伊德、梦、浴室谋杀、分屏、性快感等等,诸多元素融合得很有希区柯克感。果然,大师总是泽被后世。
博物馆,地铁追逐,疯人院,这三段太出色,调度真是赏心悦目。但整体上有致敬的刻意感,少了点精气神。
【B-】美术馆追踪戏,电梯杀人戏两场分镜特别棒,就是包袱和反转对于看过《精神病人》的人来说太容易猜到了
博物馆、电梯间、警察局、地铁站、诊疗室、疯人院,一场域一陷阱,非单指物理环境,而是场所本身即对人物的行为产生驱动与影响,一步步揭示着欲望焦虑、性别焦虑与身份焦虑。主观视角的局限性、画外空间的未知性、推轨横摇镜面分屏的迷惑性,与繁复精准的剪辑与配乐共同形成一种强大的毫无落拍的惊悚节奏。精神病房的高潮戏,垂直全景俯拍切特写近景仰拍,在天旋地转中凶杀伴随着苏醒的意识与无解的梦魇,令人叹为观止。
A / 德帕尔马真是极其自觉的希区柯克粉丝。扮演与倒错既是全片显性的概念核心,又始终是叙事试图弥合/遮蔽的潜在动力。“正常”的社会生活何以维系?不过是以拟真的扮演为手段,压抑“边缘”(姿态化的?)的扮演所具有的精神分裂般的欲望潜能——一幅当代社会的性焦虑图景便在遥相呼应的零散形态中若隐若现。先人所掩饰甚至缺乏的面向在立体且自主的阐释中宛如新生,形似《惊魂记》,气质却更近《蓝丝绒》。
一种对《Psycho》的谋反,调转了角色立场,心理学家跟“母子”各自充当了对方角色。尽管全片大多数性场面都宣告失败,却借由博物馆的引诱完成了一场目光的性交。而到了电影末尾,目光又变为观看一场极惊悚剃刀凶杀的眼睛。想来Argento的Sleepless定是也有借鉴这里的火车戏。
影片调度传承希区柯克,帕尔玛的悬疑照样生猛有力,台词少的可怕,尽在不言中的感觉最能惊吓观众。影片差不多就是《惊魂记》的翻版,只是导演用了一个小小的障耳法,暂时骗过了观众,非常聪明。博物馆/地铁/疯人院三场戏是教科书级别的调度,尤其是疯人院那一场,这纯粹就是在炫耀嘛。
比希胖更像希胖本人的,可能只有德帕尔玛了。。原来“德帕尔玛几十年来反反复复拍的都是《剃刀边缘》”真不是传说,这部可以说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了,分屏音乐剪辑裸露惊悚悬疑暴力外加变态一个不少,而且还是迷魂记加惊魂记的混搭,简直爽到目瞪口呆。唯一不太行的当然也是标志了:台词有点雷。。
8.7/10 绝妙观影体验!时而看硬时而又吓得阳痿…
剃刀边缘,魅影杀机,神出鬼没,目眩神迷。德帕尔玛是个技术狂人,他擅长将人物的内心潜台词放置在构造精密的空间当中,再以花哨的视听齿轮作为衔接,让影像时刻都处于信息过载状态,令观众目不暇接,聚精会神,不肯错过任何一个镜头。博物馆中扑朔迷离的追逐戏码,镜头犹如一条灵动的毒蛇,不断寻找猎物的踪迹,随后掉入陷阱,不知不觉之中完成人物的立场置换。而到了结尾处的梦中杀人桥段,摄影机又变成一条四处窥视的导火索,女鞋,镜子,剃刀,将一切可以引爆的惊恐元素以先知姿态悉数点燃,只待一声尖叫划破夜空,首尾相合,剃刀收鞘,观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对于单个空间内的视觉信息构建,德帕尔玛信手拈来,但是整体叙事的连贯性不足,太过于专注打造迷人的危险景观与视听阴谋,以影像代替节奏,瘾是过足了,却也暴露出故事本身的简陋。
一部非常厉害的作品,无论是镜头还是文本。博物馆的寻觅戏、通话分屏、情欲镜头,以及本以为要结束的时候,却接连两个牛逼哄哄的惊悚段落,太炸了。
应该是个人目前看过的用裂焦滤镜次数最多、时长最长的电影。就很爽。画廊调情戏和最后一场浴室梦境我可以再看三百遍。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