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翠丝罗曼德是我最不待见的侯麦女郎(已经不这么认为啦1/15/2022)
好吧,男主角在女主角生日那天,送给女主角一个杯具。
人物的创造形成的独一无二,这一点侯麦与小津是同一的。可以说,电影的灵魂就是人物。于是,我们也就看到洪尚秀与侯麦相比要差上几个档次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前者的电影已然陷入机械复制的模套中,更为关键的是里面的人物只不过是作为欲望的接收和发泄机器而存在,它没有血肉,困在欲望之中无可自拔。
有艺术家的气质却没有艺术家的才华,有思想家的骄傲却没有思想家的深度,想有所成就和地位却又眼高手低,对男人、爱情和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且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个女主怎么这么讨厌又那么熟悉啊?哦,原来是我自己,希望我也能有她结局的好运,不过究竟是好运来了,还是循环厄运的另一段开始呢?侯麦说:你说呢?
《秋天的故事》是中年,《好姻缘》是青年,碧翠丝真是把羞涩的求爱女性演活了。箴言:“谁能抵御建造空中阁楼的诱惑?”所谓好姻缘即是萨宾渴求的空中阁楼,面对与已婚男的不平等关系,萨宾毅然断绝,转而寻求地位反转的关系,显然她要的根本不是爱情,通过幼稚并带有双标性质的“家庭归属感”说教,她只想向外人证明自己的独立、强大,然而,在现实面前,只剩自大的谎言与青涩的勇气支撑她继续寻找,她把自己当成了太阳,殊不知这世上还有无数同她一样不愿放弃自由的恒星。她随性、敏感、幼稚,甚至有些粗野,但并不能就此批判,这不过是巴黎男女生活一瞥,是游戏是奇遇,无关道德。候麦自己也在消解对她的道德审视,首尾呼应的火车男子构成圆环结构,似乎我们作为观众也只目睹了这场姻缘游戏的篇章之一,陌生男女相视一笑,故事还在继续。
连续看侯麦的片子会有一个副作用:自以为览尽烟火情爱——但其实之所以这个题材的作品经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在于每一段关系都有其微妙的独立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常人亲身经历深刻领悟的至多也不过几种,而侯麦却可以信手拈来一样,用几十部电影列出了“序言之前的整个目录索引”——这就非常不可思议了。/ 侯麦的片子镜头用的几乎都是中焦,在推拉摇移中扩展狭小的空间环境,给人一种清醒又不会太疏离的旁观视角,观众得以自然而然的去看戏,而不会轻易入戏——愉悦的观影体验当然享受,但引发’观后有感’也很重要。
男人夸了一句女人画作,女人立即要将它送给他,男人匆忙离开之时,将画作落在了沙发上。两人在情感里的地位与关系便刚好如此。
明明知晓彼此都无爱情,只是在错误的选择中一次次说服自己,她放心不下的不是一段能否成就的姻缘,而是始终执著于自己的坚持能否撑到最后——这般心态当然注定是失败的,即使再邂逅一段新的姻缘又如何;火车上回想自己笨拙而荒唐的举动,她不由笑起来。
哈!女主这一头栽进去的剃头担子傻姑娘太像我!律师这类在现实中也见识过,摊牌对白分分钟能背出来。生日被送杯具,果然被拒…火车青年看着也是斯文人,走路快可不一定就是急性子…为突显女主的黑脚背景,发型服饰都很有北非风情。早就不想结婚生子了,也不怕注孤生,但还是要恋爱,开心伤心都是自找的
好姻缘是可遇不可求的。大概只有女人需要爱情,男人是不大需要的。所以女追男真的很沉重,不能轻盈的跳跃的那种感觉。侯麦的女主角都不是那种符合一般标准的完美美女,大概都有一丁点不太重要的小缺陷,但越看越美的那种。女演员的服装、尤其是项链、戒指、包等小饰品都随意但是那种隽永的不耀眼的美
令人cringe啊。道理其实浅显得很,只不过Sabine不撞南墙不回头,观众也乐着(cringe着)看下去。想起Baumbach风格。男人在派对上对女孩不辞而别Metropolitan也有,Whit Stillman是从这儿偷的?Sabine is naive, crazy and ambitious, she deserves the downfall, but I’m sure she’ll soon recover.
画面看着真舒服,色彩斑斓,青春靓丽,像古典油画般质感,但又清新生动。认真工作的人,拥有巨大的魅力,一个人最大的魅力不是盛装出行滔滔不绝搔首弄姿的时候,而是行色匆匆投入工作或陷入沉思的时候。但迷恋这种人可能会更加孤单,除非你自己也是独立又崇尚自由的人。
知识分子的自我辩护,换在女人身上也一样好笑啊。
请注意,男主送了一件有趣的生日礼物。《秋天故事》的另一位女主,侯麦80年代的女性视角。有谁不是心猿意马,有谁不向往空中楼阁?
话音刚落,脱掉其实没错,但我们之间已蒙上太多,激动将激情换锁,发点毒誓让今夜的你枯坐,一种气节堵死再版的生活,女是主因而以为全票通过,结果却是杯的忘怀而让我借过,制冷了想爱的受托,回首没空的允诺,感情的“第3号台风”毫不相干地减弱,散而求扩。
Sabin就是集骄傲与自卑于一身的综合体,我作为观众都无数次被她的举动和想法无语到,很自信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相信“没人能拒绝我”,但实际上却忍不住一次次地“打破自己的底线”主动找Edmon,最后被男主拒绝立刻改口说自己根本没喜欢过他,是有点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类型,但很喜欢这个角色的一点正是这种”死鸭子嘴硬“的性格,对待男人即使是在行动上妥协,但意识里始终在进行抗争的“女权主义”,也是第一次阐释了“女人应当结婚并且应当做家庭主妇”的合理所在。还有Classie好温柔啊,有这种朋友好幸运,分分钟被迷倒,谁还想和男人结婚啊!
侯麦电影里的人物既有导演赋予他们的背景性格,也有由演员自己支撑起的独特魅力,于是同一个演员在不同故事中演绎的人物具有一脉相承的灵魂核心,从绿光中走出的Maria和好姻缘里的Beatrice在秋天的故事中继续讲述她们寻找爱情诠释自我的人生旅程
重看一遍又有点喜欢了,而且是很典型的候麦。派对上的落单者,想要改变却端着原则不肯放手,最后的争吵看清/摆脱了自己主演的戏码,向窗外巴黎的一瞥让她重新看到了更多可能
4.3 猛然意识到侯麦从来不用“理想主义”方式去刻划自己片中的人物,哪怕他的很多角色都是“理想主义”的。(《绿光》的女主,《秋天的故事》的葡萄园女主人,本片的女主⋯应该还能列举更多)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人物既真实又充满了戏剧性,手段高明的不得了! 当然还有他对女性温柔的理解角度,实至名归的真妇女之友,哪怕再讨人嫌的女性角色在侯麦的电影里都总会让人不那么讨厌,反而有点可爱。二人律所里对话那场戏令人回味无穷。
诶 麦麦这一次有点儿狠了吧~看得我好尴尬呀 QAQ 大概我和女主角的性格正好相反吧 因为过于自卑总是害怕这部电影的类似情节会发生在我身上。于是遇到好看的男孩子也是万年装高冷呜呜呜活该单身鳖。嘻嘻 不过至少尊严保住了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