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料高级,又有冷暖人情。冰冷无味经油炸变美味的成功营销,和一尘不变的传统餐饮业的没落,形成鲜明对比。在讽刺冷血企业和包装学营销之外,也做到对传统餐饮业毫无生机的自嘲(挖苦对方又自嘲是许氏喜剧的特色)。老许穿上时髦西装,迎合岳母的“包装思维“也是不谋而合。
9.0/10 分。2018.01.19,重看。开头就餐场面就非常搞笑。。。整体非常流畅,没有以前老喜剧的那种桥段拼凑感,又接地气,说出了中餐的很多卫生痛脚,感觉是许冠文的巅峰之作。。。卢冠廷好丑,真心没发觉他居然是唱《大话西游》主题曲《一生所爱》的。。。吴启华那时候好靓仔。。。
8/10。港式市井喜剧,将商业管理中人性尊严的沦陷拿来和动物比较:人扮鸡鸭街头斗殴、嘲讽岳母卖皮毛害动物受冻、炸鸡店老板辱骂经理为狗。吃汤里蟑螂逃投诉卫生、洗吹剪应付员工加薪、假妆印度女侦查敌情、碗遮鼠跳体操舞的热笑点频繁,而且有意呼应主角性格。防窥烧鸭做法一段恶搞了《007金手指》。
超爱许冠英,但是戏份不够多看的不太过瘾,还是一部挺有意思的老港。
广州香港主题影展开幕片暨映后谈。吴启华好帅!许冠英好可爱!女主居然是张艾嘉,完全年轻得认不出!很喜欢这样的故事,提出了西方饮食文化涌入时,本土饮食文化去向的现实问题。其实,敢于创新和改变才是面对舶来文化的制胜方法。回到家乡广州的许冠文表示,其实西方饮食并非比我们的更好吃,而是他们的包装和环境更胜一筹。
从此之后,许氏鬼马喜剧就开始式微了,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周星星的无厘头了。当时哥哥的无心睡眠真的很火,好多电影里都要唱一句。
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仍然是好玩的电影,生活化的调侃多过纯段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景和人物特写的关系,看上去比《半斤八两》添了些人情味。鸡鸭大战当然是高潮,但真正让人代入的还是烧鸭店员相处的那种状态。张艾嘉那时可真漂亮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能算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喜剧,我觉得把它归为正剧更合适。老许经营烤鸭店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和艰难,其中有很多人生况味在里头。店铺脏、环境差、员工怨声载道、顾客日渐稀少,更有一家炸鸡店直接开到对门来雪上加霜,老许的店铺经营得一塌糊涂。经营不佳,管理不善,抠门小气,大声聒噪,不讲卫生,不懂礼貌,刚愎自用,偏执抬杠,电影安排了诸多细节,全面展示了一个普通平凡的烤鸭店主中年失意的人生,让观众一目了然地明白,他的人生如此失意,真是其来有自,丝毫都不冤枉。这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人生。每个失意的中年人,往往陷入中年困境,慨叹怀才不遇,其实细细想来,我们之所以过得不顺,大多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幸运的是,老许还有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只是结尾他一晚上就转变思想,有点莫名其妙,扣2分吧。8分。
《鸡同鸭讲》文明与野蛮较量,谁是文明谁是野蛮?在没有裁判没有规则没有良知的环境里,只能继续用腐朽的习惯培植出更腐朽的作恶手段。嬉笑怒骂,仍要说回到复杂的人性,有多脏有多劣!黑白较量,黑一定会用上贼喊抓贼这一招让白蒙上一层黑.无法诋毁的是,原本的底色不同,白的就是白的。
高志森拍的“许氏喜剧”,融合了两位喜剧人的特色。许记烧鸭大战西式炸鸡店,浓重的家庭观念,屡有纷争的伙伴最终团结一致对外,是高志森电影的典型路数。而关注小人物和劳资关系的市井气息,编剧之一的许冠文功不可没。
许冠文饰演的老许,几乎是《半斤八两》里那个抠门刻薄的小老板复刻,连许冠英都是延续之前傻里傻气的形象。
该片前半段嬉笑怒骂、极力讽刺,后半段积极乐观,走合家欢路线,也使得该片有些割裂。但整体效果还不错,毕竟这个剧本是太好了。
几乎可以看做是行业电影了,借着餐饮店竞争表现中西文化冲突,也反映出大量现实矛盾。而且笑料高级,后厨斗法、丈母娘过招等桥段现在看也不过时。
这样充满市井氛围的喜剧片,当下最缺。本片可比那些玩梗、段子集电影强太多了。
看得好开心啊,比《半斤八两》好看多了,大概是时代的原因吧,八十年代末的港片已经走上正道,笑料到现在也并没有过时。通过餐饮店竞争表现中西文化冲突,以及那句管理箴言:“老板对员工不好,员工怎么可能对顾客好?”
许氏现实喜剧的发光发热之作,但已经难敌周星驰的无厘头。因为现实太残酷了,而香港当时也正处于逃避现实的阶段,周星驰营造的精神食粮才合口味,许冠文擅长把现实营造得步步紧逼,于当时的香港是不合口味的,所以淡出或者是最好的退场吧!
喜剧演员其实也是吃年轻饭的 许氏兄弟喜剧的强弩之末
教科书般规整的剧本结构,建制传统餐铺和西式快餐二元对立,对抗过程中出现命运低谷,愤而求变改造脏乱就餐环境,角色性格就出现转变的弧光。桥段都要前后出现两次形成对比呼应,重复的细节中顺势营造人情味。简单的故事,讲出丰富多彩的层次感。
有段反复出现的背景配乐旋律很耳熟,果然是出自塔蒂的《我的舅舅》。
标准的许氏喜剧,讲的其实也是街坊之间的事,现在多少喜剧片怎么模仿都模仿不来。
前后的改变没有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淘汰,吃的在好好吃也要包装店面卫生干净。许氏兄弟开始合作高志森,许冠杰客串年度第4。中规中矩商业鸡鸭对打,中西文化开始碰撞。自己的本心守住才是最好的,有个有钱的丈母娘是多么重要呀!!
许冠文对于小市民形象的拿捏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同时在风云渐变的八十年代香港影坛中,依然保持着自己雅俗共赏的喜剧模式,实属不易。但是这部片子除了在立意主题上涉及到新旧更迭的话题之外,在形式上并没有跳脱《半斤八两》的故事套路。结尾的回归基本就是高志森一贯式的大团圆结局。
有浓浓台湾色彩的香港电影——到绿岛度蜜月。原来那个脸熟的活计是徐冠杰的哥哥冠英。总觉得影射KFC。
传统与潮流的对抗,一边是传承老手艺的烧鸭,一边是新颖潮流的西式炸鸡。烧鸭店到处苍蝇不讲卫生,靠老街坊和回头客经营,老板与店员打成一片,人情味浓。炸鸡店流水线生产,主打营销与包装,靠微笑服务吸引眼球,老板与员工属于雇佣关系,人情冷漠。生意都跑到了更加新鲜的炸鸡店去,映射西方文化对本土产业冲击。影片将中西模式夸张化呈现制造了各种诙谐搞笑桥段,从冲突到融合的战略思维转变,二者合一的创新才是市场之道。刻薄抠门的许冠文却有着昂扬不屈的态度,但推动转败为胜的契机却是源自人情。即使传统迎合市场做出了创新的求变,不变的却还是那些人情风貌。
啊好看,卢冠廷亮了,奇异的萌感啊。暴力公鸡装那段好可爱。周星驰心心念念热衷于塑造的街坊群戏的来源就是许冠文吧看来。他有好多镜头致敬过这部的。这部戏的群戏塑造真的是亮点,中年老板的形象通过伙计,家庭塑造出来,很准确,笑料算是镶边的,分量也很精确,就是一个字,准。刚好边看边跟我朋友安利原来住的地方的一家烧腊店。其中有一个伙计(也不知道是不是老板)胖乎乎戴个眼镜,穿个满是油渍的白衬衫,红色坎肩,是中山人,每次见到我感觉就很homie 那家店就跟这种老港片的气氛可像了。而且他家吃的很像小时候那种大排档吃到的味道。反正鸭腌得极其写意,盐放多了五香粉不要钱一样放那种范儿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