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对白气场很奇怪。一个女人的爱情感悟太多,看上去再聪慧也多少有些悲怆,因为那些都是教训的影子,可是无论多么心如明镜也逃脱不了失败者的现实。倾了一座城,才把露水之缘化作细水长流。天时地利人和,只能说白流苏运气真好。
许鞍华太想拍张爱玲了,反而拍得没有了她自己,正如有些人太爱一个人了,反而丢了自己。“没用的女人,是最厉害的女人。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或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尽管缪骞人的木讷式妩媚别有韵味,可她不是我心目中白流苏的模样。发哥饰的范柳原倒很对我胃口。
淡淡怀旧味,缪骞人面相寡淡苦相,但胜在有种疏离感,这点挺接近白流苏。
许鞍华自评不好看的倾城之恋,后悔没用林青霞扮演白流苏,后悔美指一刀剪去的缪骞人长发,后悔男女主角的造型过于呆板,后悔戏剧感不足的群众演员……
却固执推荐这部邵氏出品的倾城之恋,里面有如今不复存在的浅水湾酒店,里面有许鞍华实景拍摄的130房间,里面弥漫着张氏苍凉的稀薄浪漫。
小说里那些充满机锋的语言,太难用影像和对白表达出来,许导真有勇气。有很多空镜营造小说里的家庭气息。谨慎的改编点:1、开场用昆曲应题;四哥的二胡也拉昆曲,破落的气氛和流苏的对镜自怜形成奇妙的对比;2、逃亡段落对英国人的描写,算是一种对香港殖民文化的反思。
看电影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周润发真是太帅了,看完电影后,又看了一遍小说,发现许鞍华真是忠实原著,大段大段的台词竟然都能对上,才开始明白故事是如此悲凉,好在张爱玲并没有绝情到底。
相爱之后 婚姻之前 一场战乱 有情心安
《大上海》里成大器和知秋废墟拥抱那一幕总觉得熟悉,仿佛是曾看过的桥段。后来才想起上个时代发哥的范柳原与白流苏曾上演一场因城市沦陷成全一段爱的故事。八四年许鞍华版的《倾城之恋》,发哥的范柳原一如既往的不羁倜傥,一口文艺腔。缪骞人的白流苏长相寡淡,哀苦木讷,有些许呆板,可惜了。
把张爱玲小说中的温柔细腻用电影语言来表达是非常困难的,李安没有做到,反而许鞍华做到了。从《倾城之恋》到《半生缘》,都是对张爱玲小说的一次完美的诠释。可以想象的到,电影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两位女性之间灵魂的互通,两位女人用文学与电影分别叙述了一个个浪漫凄凉悲怆婉约的爱情故事。
改编张爱玲永远难讨好,所以这个不温不火的也就不错,很可以解解渴。汪明荃唱的主题歌很好听。
#观影手记# 1227 4.5
本来就蛮喜欢范柳原,还是发哥演绎,一双电眼看得我…。
本来就不爱白流苏,木讷就木讷,我不在意~。
用心之作。
后面炸药多了点儿,怪怪的。
除了台词要不要按原文念有争议,别的看不出大毛病,况且只要当成舞台剧风格台词也就顺了。在许鞍华诠释张爱玲的维度也许存在错位扭结,但只要和当今的国产院线片比比,看看那处处精心的布景摄影,天井上爆炸的璀璨炮火,水缸里白流苏得意的笑,怎么会只有烂片的分数。
终于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叫倾城之恋了,如果没有香港的沦陷,白流苏和范柳原应该不可能在一起,因为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然而由于香港的沦陷,导致他两相依为命,相互依靠,最终范对白日久生情,这种因为共命运而产生的情感,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固一些,也许香港的沦陷只是为了成全他们的爱情,所以起名倾城之恋,张爱玲果然厉害
《倾城之恋》最大的教训,是我没抓住作品的精神,那个作品的精神其实是很西方、很讽刺的,而不是缠绵的大悲剧。像它的名字(连名字都是讽刺的):说两个狗男女,他们互相斗智,到最后突然就不斗了,因为打仗了,然后就成全了他们的姻缘。就是这么简单,但你若拍成大的英雄美人,就全错了。可是那时候,我还残留着浪漫小说的概念,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拍得很浪漫。我说“狗男女”,可能很夸张,也可以说是那个女的一直想那男的娶她,男的不想娶,那个女的就一定要让那男的娶她,还是不成功,是这样的斗法。如果抓住这个原著的精神,我觉得会好一点。一个是我没抓住,就像连环画一样把它拍出来就完了,都说了那些对白,但没有加进自己的理解,没有巩固原著的中心思想;另外,如果在拍摄时,能将我对张爱玲的感觉拍摄出来就更好了,后者更是完全没有。
香港是多么的华美,虽然Ann Hui拍的有点美中不足,始终祖师奶奶张爱玲的小说,电影要拍得好是很难。因为我们不懂她的心,不是完全明白内在的她。
和原著有不一样的感觉,民国风情有浓浓的红尘烟火味,白流苏举手抬足都是韵致,只是脸长得不是我的菜。周润发十足的花花大少范柳原,原来还炮灰了一个七妹。那时,关锦鹏还在许鞍华手下做副导演呢。
范柳原说,“没用的女人,是最厉害的女人……”我再借鲁迅的半句话,懂得这一点,懂得女人大半。
照搬书里的对白不好,太生硬了。场景人物服道化是美的(周柳原十分可!缪流苏除了牙不好之外气质、旗袍、演技都不错)。大爱淡黄色的浅水湾饭店,炸后似乎更美了……为浅水湾加一星。(还有那栋租来的楼的浅绿色墙纸也十分洛可可)
看之前对这部电影完全没有任何了解,看到快一半的时候才想这片子是不是谁的小说改的,周润发说的情话挺书卷味的,这才发现这是张爱玲小说改的电影。在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下看这部电影,我觉得拍的其实是不错的。首先台词的话,我觉得除了部分情话确实有些书卷气外,其他说话都还是挺正常的,没有什么会让人觉得好笑的地方,也不会觉得很奇怪。然后两位演员的话,我觉得周润发固然演的还不错,但是想象中,梁家辉如果来演也许会有更多的惊喜,毕竟梁家辉演的《情人》和这部味道有些相似。而女主的话就感觉能替代她的人很多了,演的并不算出色。而片名的由来直到最后一刻片尾字幕时才体现出来,倒是一下子很点题。之前都没理解这样一段感情为什么能被称为倾城之恋,原来是在说牺牲了一座城市成全了一段感情,倒是挺大胆。徐鞍华的时代感还原的也挺不错
动乱年代下的爱恋,洋派的人谈情说爱的小心思过于繁复,若即若离的互相调教。最终是战争把二人困住,反倒成全了婚姻。
所谓”倾城之恋“——”或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