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我看了一部我出生那年上映的美越战争片——有时候我们在生活里必须制造敌人,以此来发动与他人的对抗。仅仅是因为,我们无法真实的面对自己——真正的敌人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丑恶。
有别于之前的越战电影,一味地对军队歌功颂德,完美无缺的美国大兵打败邪恶无能的小越共仔,脱离了现实情形,是经典的反战电影。越战美军的黑暗面完全曝露,屠村、虐杀、强奸、侵夺、吸毒、自残、畏战、同袍间的互相伤害与猜忌等,跟落后国家的野蛮军队,一点也不像是一个自许为现代文明大国的正义之师
这片好就好在它足够的诚实和足够的深入,并不对战争某些行为遮遮掩掩,对普通士兵们的各种心态也展现得非常的真实
与《黑鹰坠落》《拆弹部队》等片子相比,斯通对暴力的理解明显更为深刻,既没有英雄主义,也没有刻意描述死亡,而在美国军人射杀越南平民时,更能体现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心灵扭曲与失控,当面对着遍地厮杀时,谁又能区别谁是对或错?真正错误的是战争,只可惜战争如片子的氛围一样,既无开始,也无结束。
奥利佛斯通代表作,198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与另外三大越战经典[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猎鹿人]相比,本片最大特色在于真实感,曾在上映后被许多越战老兵评为最接近越战实际情况的电影。战争扭曲了心灵,激发出人性深处的恐惧与杀戮欲,在战场上,你不是无所适从就是被改造成杀人机器。(9.0/10)
战争里都是巴恩斯 哪来的伊莱亚斯
现在回想一切,我们不是对抗敌人而是自己,敌人就在我们心中,战争对我来说哦现在已经完结,但它永远会存留在我的心里,伊利亚和巴恩会继续作战,我有时会觉得我是那两个父亲的儿子,但无论如何,我们呢有责任重建社会,教导别人我们所认识的一切,我们用留下来的时间尝试找寻生命的意义
1.草丛里出现一只驯鹿。越南不可能有驯鹿,象征十分明显——幸福和心灵的平静。
2.不喜欢Oliver Stone在《天生杀人狂》里的黑白和彩色变换,但《野战排》中的一处色彩转换,相当不错。
拜电影节所赐第三遍看,经典到无以复加。前两遍分别是DVD5和DVD9,第三遍终于献给了大荧幕。每次看都会纠结的一个问题,假如我是泰勒,面对垂死挣扎的巴恩中士,会不会扣动手中卡尔什尼科夫枪的扳机呢?这是一个让我无法假设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在越战片里这部有点非主流,但又说不出奇怪在哪里,实际上奥利弗斯通很聪明的选择了一个绝对的小结构方式来阐述战争。整部电影没有英雄,没有主线故事,没有绝对的外在矛盾,导演吧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战争中人内心的挣扎和迷惑,这种在当时很非主流的做法却得到了很大的成功。
万恶的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好!2013.12.13
伊莱亚斯力劝好友不要如此残暴,却遭致二人关系的裂缝。巴恩斯更怀疑伊莱亚斯向上司打小报告,友谊变为妒恨。于是,在一次丛林战争中,他背着所有人,向伊莱亚斯扣下了扳机
【B】作为个战争电影,这片子的气质……太癫狂了。
当年的查理辛真算名门之后,大众情人,要是不自毁前程,完全可以走汤姆克鲁斯的路线,现在算什么啊。
敌方人影幢幢,“我们对抗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贫与富,黑与白,下级与上级,炮火一视同仁。高材生上前线,再分不清是非善恶。全片弥漫着疲惫与绝望,内外纷争不断,失败已成定局。
斯通代表作,有力,有引人深思。音乐好好听~
和预想中的奥利弗斯通不太一样,感觉这部在越战四杰中算相对温和了,虽然最后一段的复仇戏很灰色,但整体看,还是很容易被大众接纳。当男主击毙背叛队友的队友,已意味着被战争炼狱同化,无从安置的恩怨,杀戮的理由种种,死己死彼,仇恨与狂怒逐步失控演变成目标性缺失的常态
在军队、在战争中,无人性可言。同情、怜悯都要在战争中,训练中统统丢掉。
同样是反思越战,《现代启示录》像莫言的文字,柔中带刚;《野战排》就像余华,赤裸冰凉。这部反“美国精神”的可以说画面赶得上《大兵瑞恩》,思想性也不亚于《细细的红线》。当一个个壮士倒下时,你感受不到悲伤与愤怒,只有无奈。
“真正的敌人来自于我们内心”。自有人类文明开始,战争这事就从未停过。8.1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