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在戏中饰演一位不学无术而又自以为是的古惑仔,凭此角色摘下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张曼玉给华仔买了很多杯子,但是藏起来了一只等到他都打烂的那一天。此刻我拼命地寻找那只杯子,却记不起张曼玉的电话
旺角卡门中的张曼玉清纯的快要我命了~好想像刘德华那样义无反顾的含笑死去
原来王家卫也可以讲个明明白白的故事的,一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他后来作品里的风格特征,就像阿杰和阿娥的爱情,那只杯子……张学友演的比刘德华好。
既然怕他把玻璃杯摔碎,为什么不给他买个塑料杯呢?因为这是王家卫拍的。
“你不要说两次,说两次我就信了” 只能说那时候的港片大多都是这种路数,王家卫在此基础上挥洒自己风格,同中求异的处女作。学友哥演技好浮夸啊,哈哈哈
怀念香港的繁华,重看了一遍《旺角卡门》:88年的张曼玉真是嫩啊,不管是镜子前抹口红,还是在窗口抽烟,都透出一股水水的滋味儿;墨镜王不愧大胆,华仔登上巴士后,给足了张曼玉40秒的时间,然后我们就看着影后用这时间从期许到顿悟,从失望到绝望,再到滑落伤心的眼泪,戏份饱满到连电话留言都是多余
学友哥的经典表情包代表作怎么能错过哈哈哈哈哈哈
@百美汇香港影展 三星半,最爱张曼玉借住刘德华家看病那段,破旧小屋散落的日光,发际的疏影,晃着脚丫的家常便饭,心头撞鹿的小动作,漫溢的心动,凝固的时间,简直是王家卫日后作品的雏形与缩影;老面庞的青涩岁月,比起现在选角眼光算肉嘟嘟,可爱得紧,车站送别时她委屈成这般,你怎么舍得走
Mabel说,跟你六年了,什么都没有。阿娥说,你不要讲两次啊,讲两次就收不回去了。华仔眼看一个嫁了人,一个差点嫁了人,诺言许下了,却永远有个兄弟情梗着。江湖是撩事斗非的江湖,一报还一报,谁也不想明天,想明天的,都没有明天。嗯,明天,乌蝇该威了。但每个人怎么都那么孤独。
望着远去的汽车,张曼玉掉下泪来,她一定预料到她再也见不到他。那个年代的港片就是如此纯粹,为了一个“义”字,女人和生死便都能置之度外。最后阿杰倒在血泊里,往事像快进的胶片在脑海闪过,我不禁想问,在这样一个男人的心里,到底想没想过“值得”二字?。
【B-】全片最让人动容的部分,是华仔孤身去找阿娥的爱情片段,那部分也最像王家卫日后的风格。古惑仔真心不适合王家卫拍,个人特色被削弱了不说,用脱帧的手法拍动作戏实在不怎么样。
刘伟强和王家卫的风格穿插登场,而我却时时在留意着“食屎啦你”这个表情到底几时会出现……
王家卫处女作,也是他唯一一部黑帮片。1.尽管不像[阿飞正传]以后的电影那么风格化,但本片实而已可见出不少墨镜的影子,如升格慢镜、重影、抽帧等浪漫化的镜头语言,还有非常规的摄影机位(大仰角、大俯拍等),以及霓虹灯美学。2.船码头的场景也很王家卫,还有那只被藏起来又最终被找到的杯子。3.倾盆大雨中,刘德华遇到前女友的场景,令我兀自想及小津的[浮草]。4.至爱独自坐车、相遇与电话亭激吻时的配曲——林忆莲翻唱版[Take my breath away]。5.比及张曼玉,还是饰演华仔前女友的黄莺更为惊艳,绝美。6.故事非常直接粗暴,一根筋的小弟/大佬与无可奈何却依旧坚持情义至上的真大佬,不过墨镜的文艺化笔调与张学友的瞪眼狂吼表演(竟然是表情包源头……)还是让影片勉强能上四星。(8.0/10)
九龙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共享一个夜晚的阳台,自行车以马的节奏倏然远去。没有开窍的洪七还只是卖鱼丸的苍蝇,没披上旗袍的苏丽珍竟轻盈如海滨。醉生梦死尚未总结成一种酒,时光也自顾自热烈燃烧并不留意灰烬。后来人人都在念叨“只可惜不能返转头”,谁知王家卫从一开始就是王家卫。
墨镜王处女作,张学友表情包原产地,电影节路线上出身就是戛纳影评人周哇!各种作者风格已经相当成型了,表现主义色光+霓虹美学(温丁之类都得往这儿找吧哈哈哈),降快门速度的夜景镜头(DOP是刘伟强也可以做到!金像奖最佳摄影!!),当然还有弯弯绕的谈恋爱和“喜欢”的说法,张曼玉目送刘德华上车那段真是生离死别荡气回肠啊。片尾慢镜加闪回那一下真动人。
暴力的镜头太过直接 这就是永远不考虑下一次的奔命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张学友演技真是好,表情包级别。非典型墨镜王。
如同不能理解那些愚蠢的爱情一样,不能欣赏这种愚蠢的义气。也许真的是人不2B枉为人吧。刘德华的血张曼玉的眼泪,还是很销魂的。
在这部处女作里,王家卫已经亮出了自己标志性的镜头处理方式和布满着迷幻和浪漫色彩的爱情和情绪。电影将香港黑帮题材与文艺气息出色地结合在了一起,题材和剧情都是老套的,但是独一无二的风格使电影具有不俗的魅力。它描述着黑帮小人物的挣扎和无奈,以及所有人宿命一般的人生。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